堵住一些被列入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的公司“洗白”記錄的漏洞,亦是防范重點
2 月 16 日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察機關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實施全國聯網,各級檢察機關在本地就可以查詢全國行賄犯罪檔案。
最高檢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行賄記錄查詢63萬次,533家有行賄犯罪記錄的單位和887名個人受到了限制準入、取消投標資格、降低信譽分或資質等級、中止業務關系等處置。
“在工程建設領域和政府采購中,涉及招投標環節的行賄多發易發,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可以成為阻止此類犯罪、確保工程質量的一把利劍?!弊罡呷嗣駲z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廳廳長宋寒松對《?望東方周刊》說。他對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的運作模式和實際成效等問題作了解析。
選擇1997年作為節點
早在2002年時,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等一些基層檢察院就開始探索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嘗試在建筑工程等招標活動中,對有不良記錄的行為人的投標活動進行限制。
2004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工程建設領域開展行賄檔案查詢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在江蘇、浙江、重慶、四川、廣西五省區試點。
2006 年 1 月 1 日 ,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在全國各級檢察機關正式啟用,與之配套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受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暫行規定》于 2006 年 3 月 4 日 施行,對行賄犯罪檔案的錄入范圍、申請程序、查詢內容、處置辦法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該規定向社會各界明確了檢察機關行賄犯罪檔案可供查詢的范圍,即:1997年刑法修訂實施以來,由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并經人民法院裁判的,發生在建設、金融、醫藥衛生、教育和政府采購五大領域的個人行賄、單位行賄、對單位行賄、介紹賄賂犯罪四類案件的檔案。
“選擇1997年作為節點,主要是刑法修改后,在犯罪認定上有很多變化?!彼魏烧f,而選擇建設、金融等五個領域,“主要是它們的需求最大。當時系統也在初創期,擔心出現不良現象,就考慮先在特別需求的領域試一試,看看效果到底怎樣。”
2008年中共中央頒布《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明確指出“建立和完善商業賄賂犯罪檔案查詢系統,把是否存在不正當交易行為尤其是行賄行為作為市場準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據?!?/span>
據此要求,最高檢將三年多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情況進行總結,認為取消行業領域限制的時機已經成熟?!敖涍^試驗看到效果很好,社會確實需要,雖然出現個別的比如偽造查詢告知函等現象,有些人成立中介,號稱專門做查詢的,拿這個賣錢,但整體試點過程沒有太大的不良反應,而對威懾行賄犯罪卻起到很大作用。”宋寒松說。
2009 年 9 月 1 日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規定》實施。新規定取消原來對錄入和查詢范圍的限制,由建設、金融、醫藥衛生、教育、政府采購等五個領域擴大到所有領域。
突破局域限制
在全國聯網查詢前,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還一直受到地域限制,各地檔案系統僅能查詢本省、市、自治區范圍內的行賄記錄,不能查詢全國其他地區,致使一些行賄者或者行賄單位轉到其他地方繼續通過行賄方式競標。
“比如一家黑龍江企業曾有行賄記錄,跑到四川去競標,四川當地要查清楚就非常費勁。這是網還沒織密,還有逃脫的可能?!彼魏烧f,而如果全國聯網的話,就能堵住漏洞了。
為此,最高檢一直嘗試將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實現全國聯網。 2010 年 1 月 1 日 ,華東六省一市行賄犯罪查詢系統完成了區域聯網,實現了互聯互通。
兩年之后, 2012 年 2 月 16 日 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終于實現了全國聯網。檢察機關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得到很好響應,一些地方行業主管(監管)部門陸續出臺文件或規定,將行賄犯罪檔案查詢作為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的必經程序,要求凡是參加投標或政府采購的企業必須經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這一關,比如山東省濟寧市檢察院與濟寧市金融部門聯合規定凡100萬元以上的貸款,全部納入行賄犯罪檔案查詢范圍,一旦發現行賄劣跡,一律拒絕放貸。
申請程序不是門檻
“一般是電話咨詢,這幾天主要以常識性咨詢為主,有人打電話過來問如果人在外地,是不是要到北京來查,有的問要提供哪些材料,有的問多長時間能夠答復?!弊罡邫z行賄犯罪檔案管理查詢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望東方周刊》說,目前還沒有接待具體的查詢。
“最高檢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管理中心主要職責是管理,當然也受理部分查詢,主要是中央部委機關、中央企業的查詢?!弊罡邫z行賄犯罪檔案管理查詢中心主任柳?春對本刊記者說。
目前使用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軟件由高檢預防廳組織研發,系統包括所有的行業和領域。所有社會單位和個人都可申請查詢。查詢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到人民檢察院查詢,二是申請人可通過電話預約查詢。
查詢人向檢察院申請查詢,需要提交相關材料,如書面申請要包括查詢事由和查詢內容,同時單位查詢要提交介紹信,公司、企業應提交營業執照原件及復印件,個人查詢需提交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等。
對申請查詢的程序設置,有人質疑存“門檻”之嫌,認為行賄犯罪記錄不屬于個人隱私范圍,而是公共信息應該公開的一個組成部分,應直接全部公開,讓公眾知曉,沒必要設置“申請查詢”環節,對此宋寒松認為:“不能是湊熱鬧或出于好奇來查詢,首先要有查詢需要,申請程序是為明確查詢需要而設,我們不設其他門檻。任何人或單位提出申請,比如要參加政府采購或者競標投標或者貸款等,然后出具身份證明,就可以來查?!?/span>
“但是來最高檢查詢是有一定限制的,主要向中央國家機關開放查詢。我們也不是特意設門檻。北京市所有招投標項目在北京市都能進行查詢,最近的是東城區,沒必要非到高檢來?!彼魏烧f。
“不得納入查詢范圍”的內容
對于符合查詢條件的,檢察院會向對方提供“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結果告知函”,告知函中包括行賄的時間、行賄犯罪的數額、法院判處的刑罰。目前系統開放查詢的信息主要是1997年10月以來經法院生效裁判確認構成行賄罪的單位和個人,系統還包括一些行賄行為、受賄犯罪的信息,但這部分資料目前只是作為檢察機關內部信息掌握,有關主管(監管)部門在干部管理監督、市場主體誠信狀況調查監管等方面內部掌握使用。
對此,《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規定》第十一條有明確規定:“檢察機關對人民法院裁判認定的受賄犯罪對應的行賄行為、檢察機關作出撤案和不起訴處理但有證據認定的行賄行為信息,應當由預防職務犯罪部門集中實行嚴格管理,不得納入查詢范圍對外提供”。
宋寒松解釋:“這個系統叫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有些是行賄行為,可能因為行賄數額小,或認罪態度好,或是他人索賄,自己被逼無奈,不行賄就辦不成事,存在‘被行賄’的情況,這些不構成犯罪,但也錄入系統,僅是作為一種分析資料使用,這就不宜納入公開查詢?!?/span>
“檢察機關只提供查詢服務,對于查詢之后的處置,屬于行政管理的職權范圍,檢察機關不作干預。”宋寒松說,行政監察部門、行業主管監管部門和業主單位通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發現某單位和個人有行賄犯罪記錄,會根據不同的情況,依法、依規作出處置,“目前處置辦法主要包括:取消投標資格、中標資格,降低資質等級,扣減信譽分,一定時期內限制準入,吊銷資質證書、營業執照,以及中止業務等等?!?/span>
2011年,江蘇省吳江市檢察院參與對全市513家中介機構信用評級,其中21家因有行賄行為而被禁止中介服務,對31家建筑企業和38名從業人員做出降低信用分或納入“市場準入黑名單”的處分。
這是行賄犯罪查詢系統起到作用的例證,但宋寒松認為,僅有一個查詢系統是不夠的,還需要各項制度形成體系,“查詢系統建起來了,有關部門要是不用,照樣使那些有過行賄犯罪記錄的人或單位參加競標等,這就起不到作用?!?/span>
為了避免只查不用的現象,最高檢已與住建部、交通運輸部等9個部委形成紀要,規定在相關行業和領域內,例如招投標、貸款和政府采購等關鍵環節,有關部門和建設單位將向檢察機關進行行賄犯罪檔案查詢,作為監管工作的必經程序之一,并將處置的結果反饋給檢察機關。檢察機關將主動對應用情況進行跟蹤。
堵住漏洞
雖然最高檢與其他部委形成紀要,將行賄犯罪檔案查詢作為監管工作的必經程序之一,但最終如何避免這種程序流于形式,宋寒松認為,查詢工作逐步法制化是努力方向。
“現在有17個省級人大都做出《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條例》,把行賄檔案查詢作為一個內容納入條例當中。但覆蓋全國的立法規定現在還沒有,還要進行推進。”宋寒松說,比如通過國家預防腐敗聯席會議機制,協調推動將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納入到相關法律法規之中。
“立法推進之外,還是要立足查詢系統本身?!彼魏烧f,比如跟蹤監督“行賄黑名單”,“有的企業十年前有過行賄記錄,經過這些年的變化,建立了完善的企業制度,也很守法,但實際中還遭到壁壘,無法參與競標或采購,若能將這些信息也納入查詢系統,就可以為相關主管部門考察企業能否參與競標時提供更全面的參照?!?/span>
除了避免將某些企業“一棍子打死”,堵住一些被列入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的公司“洗白”犯罪記錄的漏洞,亦是防范重點。南京市檢方曾對“行賄犯罪檔案”中3家犯有單位行賄罪的企業進行了跟蹤,結果發現,其中有兩家重新成立了新的公司,并以新公司的名義開展經營。
“其實我們很早就已經注意到有些公司可能會采取重新注冊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行賄歷史。”最高人民檢察院預防廳副廳長陳正云曾公開表示,最早對單位進行查詢主要根據單位名稱,現在逐漸推行單位查詢以組織機構代碼為準、以單位名稱為輔的方式,不再完全根據單位名稱來查詢,以保證被查詢單位的唯一性,便于進行甄別,只要公司沒有注銷,就無法通過改名的方式逃避查詢。
“此外,我們很注重與工商、稅務等部門的聯系和配合,及時了解企業或個人的背景信息,關注有行賄犯罪記錄的個人或單位申請注冊公司、公司名稱變更、法定代表人變更等情況?!标愓普f。
對此宋寒松持一致看法?!案鞑块T的配合對于建立完善的防范體系很重要,光靠工程建設領域負責招投標或者政府采購領域負責采購的主管部門實行一些查詢制度,是不行的。對于改頭換面公司的揭露,就需要有關部門共同加強監控?!?/span>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