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毛麗君12月9日報道:以“法律服務國際化”為主題的第八屆陸家嘴法治論壇昨天(8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什么是法律服務國際化?上海的現狀如何?怎樣促進上海律師國際化建設?論壇上,來自業界、學界的專家學者圍繞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俞衛鋒:國際化,光會說外語是不夠的!
“國際化,是不是說會外語,能夠為境外客戶服務,或者為中國客戶在海外經濟活動提供服務就是國際呢?”對于這個問題,上海市律師協會會長俞衛鋒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認為對于國際化而言,不僅僅是用外語從事工作,而是要求律師有國際化意識、國際化能力。
根據司法部的統計,能夠用外語工作,能夠在國際舞臺上提供法律服務的中國律師,全國不超過3000人。雖然俞衛鋒覺得這個數字可能存在誤差,但這樣一個數字,恰恰說明了,中國律師在整個國際法律舞臺上聲音是比較小的。
在俞衛鋒看來,律師的高學歷比例逐年提高,律師在外語能力方面已經具備了基礎,但在國際化的意識、格局以及國際化能力方面,還存在著差距。為了縮小這個差距,上海律協一方面聘請外資律師事務所以及外籍專家律師,與上海律師交流座談;另一方面,推出青年律師培養計劃,定期的選送上海年輕律師到海外培養。他透露,2017年,一個跟美國及英國法學院針對上海律師的長期培訓計劃正在洽談中。
龔柏華:“5M”促進上海律師服務國際化建設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推進,國力提升,企業走出去是必然的,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從歐美市場到發展中國家,這對律師國際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元化。“堂堂正正走出去,規規矩矩走進去,穩穩妥妥走上去。”這是復旦大學高級律師學院副院長龔柏華的愿景。為此,龔柏華提出“5M”理念。
“第一個M是map,就是地圖,看地圖練你的視力,眼光非常重要。”龔柏華說,對律所發展規劃要有一個很好的路線圖。第二個M是market,法律服務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不能主觀想象,一定要跟市場。第三個M是money,不談錢是不可能,擴張是需要成本的,擴張的同時做到夯實。“有一筆錢千千萬萬不能省,就是對年輕律師的培養計劃,這是可持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四個M是manpower,解釋為人力,人才有各式各樣的,有法律專業技術的,還有管理的、語言型人才。最后一個“M”是management,管理。“人員精心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龔柏華說。
原文鏈接:http://sh.eastday.com/m/20161209/u1ai10144450_K28160.html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