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標準適用于各種類型和規模的企業,可指導企業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和所有經營環節中開展法律風險管理活動。
據了解,此標準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支持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聯合中國移動等單位,歷時兩年起草制定完成的,這也是企業法律工作領域第一個國家標準。
法律風險要納入管理體系
標準第一起草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曉紅博士表示,當前,隨著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程度的不斷深入,我國企業面臨的法律環境特別是上市公司面臨的法律監管環境日趨嚴格,法律風險管理在企業管理中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
此次制定的指南提出了企業實施法律風險管理的原則、程序、內容和一般要求,提供了企業法律風險識別、分析、評價和應對的方法和工具。
在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原則中,指南強調要審慎管理,要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相適應,并融入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還要納入決策過程,納入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要全員參與、持續改進。
在法律風險的識別中,指南希望企業首先查找各業務單元、各項重要經營活動、重要業務流程中存在的法律風險,然后對查找出的法律風險進行描述、分類,對其原因、影響范圍、潛在的后果等進行分析歸納,最終生成企業的法律風險清單。
指南強調,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不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構建法律風險識別框架,比如根據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企業組織結構、利益相關者、引發法律風險的原因來識別,也可以根據事件不同的責任、不同的法律領域、不同的法律法規以及以往發生的案例等來梳理。
分析既要定性也要定量
建立法律風險清單后,企業要對識別出的法律風險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明確各法律風險對企業的影響程度,或者確定法律風險等級。之后的法律風險應對不僅要選擇應對策略,還必須評估風險應對現狀,制訂應對計劃。
此外,企業還應實時跟蹤內外部法律風險環境的變化,及時監督和檢查法律風險管理流程的運行狀況,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對法律風險管理工作進行持續改進。企業也可選擇建立重大法律風險預警制度。
最后,企業要建立法律風險管理流程,建立法律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制度規范將法律風險納入到流程控制中,確保法律風險管理在企業內部的統一理解和執行。
中移動成參考文本
據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國移動法律部處長葉小忠介紹,指南是在國內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實踐基礎上制定而成的。
據悉,中國移動法律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從2005年起步,先后在總部、31個省公司和主要的地市公司開展,并建立了覆蓋全國的法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隨著法律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中國移動法律風險管理能力日益提高,企業法律風險得到了有效開展,為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風險防控重點,實施國家標準將給企業帶來什么?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國資委通過連續實施央企法制工作兩個三年目標,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和隊伍建設雖有了根本改善,但部分企業在管理上還存在短板,不少企業已經在探索法律風險管理模式。
有利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
在去年的央企法制工作會上,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特別強調要完善企業法律管理工作體系,提高規范化、系統化、信息化水平。
黃淑和說,今后三年,要建立健全保障集團內部法律管理程序嚴密、高效運行的制度體系和機制,將法律管理納入制度化的軌道。要加快推進集團法律管理的系統化,真正將法律資源作為企業內部公共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切實增強集團公司法律管控能力。同時,要加快推進集團法律管理的信息化,將法律審核作為不可逾越的節點,嵌入業務流程。
高曉紅表示,指南對于國內企業贏得國際競爭優勢意義重大。鑒于目前國際和國外標準中均無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全國風險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擬在時機成熟時,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法律風險管理國際標準提案。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