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業內動態

業內動態

中國律師追討流失文物贏回龍門石窟佛首始末

    日期:2007-08-21     作者:世界新聞報    閱讀:3,585次
     北京律師追討海外文物

官司難打意義卻重大能為國家省下大筆錢

劉洋臨時歇腳的小旅館床位緊張,人多休息不好。同住的人無意中得知劉洋的經歷,主動讓給他一個舒服的床位,并提示大家保持安靜。

6月22日下午,連日陰雨未停,律師劉洋在洛陽中院交了50塊錢的案件受理費,把收據鋪平,仔細放進文件夾。至此,被外界稱為“北京律師起訴美國人偷盜龍門石窟佛首”的事情悄然開始。起訴的結果是被受理還是被駁回,最遲會在明年6月知曉。龍門佛頭讓他迎難而上

今年年初,洛杉磯中美收藏家協會的負責人在飯桌上和劉洋聊起,說一個西班牙裔的美國男子手里有兩顆佛首放在他們那里。該男子言之鑿鑿稱其來自龍門石窟,為了保證真實性,還詳細地講述了其來歷故事:其祖上在上世紀30年代花兩塊大洋,唆使龍門鎮農民,從當時無人看管的龍門石窟里掘取了兩顆佛首,后輾轉運到美國,并長時間扔在院落里。現在該男子要求對這兩顆佛首的價值進行鑒定、估價,并委托有關機構出售。

“那個人就是想尋找買主,沒想到,他這根線串進了我這個針眼里。”日前,劉洋這樣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在劉洋看來,此是一起非常典型的可以進行追索的案例,他決定把多年以來醞釀于胸的計劃付諸實施。但是,向文博界人士咨詢時,卻聽到了一片悲觀的聲音。“我認為,他們不戰自敗,是因為他們不懂法律。而我就是想給大家傳遞一個聲音:這種事情是可以起訴的。”

說起為什么有這種想法,劉洋說這緣于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那時,劉洋得知埃及有位律師,以個人名義起訴英國大英博物館,追討埃及流失在外的文物。“這給了我很好的啟示,我國也有很多文物流失在外,我們是否也可以啟動一個追討海外流失文物的訴訟。如不成功,也能成仁;如能成功,普天之下效之,也可雪恥。”

打官司比回購值

對于劉洋的做法,文博界人士的主要意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才頒布20年,大清政府和民國政府都沒有這個法律,法不溯及既往,怎么懲罰人家?劉洋對此不以為然:“一個國家的法律不僅有成文法,也有不成文法和習慣法,就像山里掛一個牌子,如果大家都認可,就可以用來判案。”

“再說,民國政府其實有一部《古物保管法》,你教唆村民偷掘佛頭,照樣是要受懲罰的。《大清律歷》雖然沒有專門的文物保護法,但對一般的動產也作了相應的約束啊,起碼不能盜竊和搶劫吧!”此外,此案還涉及公平等價原則以及交易雙方身份是否適當的問題。“首先,兩塊大洋顯然不能代表佛首的價值;其次,佛首如果有產權人的話,也應該是國民政府,跟村民交易算什么?”

法律界人士對此事則普遍保持沉默。外界還有聲音懷疑打官司程序冗長,花費不菲。但劉洋認為,比起國家花巨資回購文物,訴訟還是要合算得多。 喜歡文物從收購開始

文物收藏是專精的學問,一般法律專家沒有精力介入太深。而文物專家,則缺乏精細的法律知識。劉洋起訴美國人索還文物并非一時之沖動。

今年52歲的劉洋出生于江蘇豐縣,其祖父曾是國民黨的干部。上小學時,遠在新疆的父親給他寄來一枚毛主席像章,他興沖沖地別在“衛生衣”上,出去玩時趕上下雨,像章別針生銹,把白色的衣服上銹出兩個洞,他就抱怨了一句“什么破玩意”。結果不小心被送進了“學習班”。

15歲那年,他在親戚家輾轉幾次后,跑到姑奶奶家躲避。文革委員會的人得知后,騎著車子去找他,要帶他走。父母看他實在沒地方去,就叫他去新疆躲避一下。

大學期間,劉洋在烏魯木齊幸福路實驗造紙廠勤工儉學。生產紙張需要將廢紙打成紙漿,由于廢紙堆里往往能找出一兩本文革前出版的書籍,劉洋對之格外留意。一來二去,他竟然從這里找到了寶貝。劉洋對文物的興趣發端于此,并一發不可收拾。逐漸地,造紙廠已難滿足他對古舊東西的熱愛。每個星期六,他都會騎上自行車,到烏魯木齊各個物資回收公司去淘東西。慢慢的,他的收購范圍擴大到一二百公里外的農村。“那時還沒多少人有這個意識,收上來的都是真東西,一收一個準。幾年下來,還真攢了一些。”

曾發誓不再碰文物

1990年,劉洋事業已小有成就,帶著律師執業資格證,他舉家遷居當時高速發展的海南。到了海口,他迫不及待地將他帶來的一些收藏品拿到一個行家朋友那里鑒定。可沒過多久,當地文物管理辦公室以劉洋涉嫌倒賣文物為由,查抄了他的藏品。從此,劉洋發誓再不碰古董古玩。

再次接觸文物,實際上是做律師工作的緣由。在海南,劉洋曾被潭門鎮漁業協會聘為法律顧問。潭門鎮人以海為家,遠航捕魚能力極強,據說最遠曾抵達南極。2002年,潭門鎮漁民在昔日的“海上絲綢之路”,也即今西沙、南沙一帶,發現了一艘滿載瓷器的南宋沉船。

劉洋說,在南宋,瓷器是整窯裝船往海外運。“這艘船沉得很有特點,不是扣翻,也不是側翻,而是垂直落沉的,船身未解體,大部分瓷器保存完好。”沉船的打撈引來了國內外許多買賣文物的人,很多瓷器被私掠后下落不明,劉洋對此深感無奈。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加拿大以及東南亞幾個大型拍賣會,已經開拍中國的出水青花瓷,數量在幾萬件。“我覺得心里很不舒服,但國內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保持著沉默。”這次親睹文物遭浩劫的經歷,讓劉洋開始考慮通過法律途徑追討文物的可能性。但是,當時的他無論從法理準備上,還是個人財力、精力上,均無力承擔這份過于沉重的責任。

老百姓特別支持他

2004年,劉洋到北京繼續做律師工作。由于距山西、陜西、河南等古跡眾多的省份更近,他萌生了考察文物流散狀況的念頭。每有閑暇,他便把照相機、攝像機放進他那輛白色馬自達的后備廂,獨自游歷。最遠一次,他獨自駕車到敦煌。

有一次。他深夜在高速公路上趕路,由于持續駕駛,他已非常疲乏,唱歌、抽煙都無法驅散困意。眼看下一個服務區遙不可及,他便冒險將車停在緊急停車帶里,打開警示燈想睡一會兒。哪想剛合眼,高速交警就來敲車窗,先口頭警告,然后開出了扣6分罰款1000元的處罰決定。

劉洋自知理虧,只好拿出名片,抱著僥幸心理辯解,說自己是自費公益訴訟人,所為何事。一番口舌下來,方才還嚴厲無比的交警居然被他說動,不但撤消了處罰,還主動開警車,把他“護送”進服務區休息。

一些古跡地處偏遠,劉洋有時會在小旅館里臨時歇腳。行至某地,小旅館床位緊張,合住的房間人來人往,亂成一團,誰也休息不好。同住的人無意攀談中得知劉洋追索海外流散文物的事情,主動讓給他一個舒服的床位,并提示大家保持安靜。

諸如在泥潭里拋錨,夜困深山之類的事情,劉洋也都經歷過幾次。每每處于危急之時,都會有敬佩他的陌生人施以援手。劉洋覺得,民間有呼應,此事值得一做。新聞鏈接:這場官司震動了文物界

起訴之事見報不久后,海內外的反響讓劉洋感到意外,海外不斷有學者打來電話,告訴他可資參考的成功訟案信息,洛陽當地的一名律師也答應幫他辦理起訴之事。

最近,他又收到了一封三四厘米厚的郵件,寄件人署名“臺灣東吳大學詹旺樺”。拆封后是一本法律論文,扉頁上寫道:“您的文物追索行動令人感佩,拙著第三章、第五章可提供您了解法律工具運用程序,降低文物索還行動之障礙。祝一切圓滿!”

海外通訊社也非常關注劉洋的行動。美聯社和日本一家通訊社都曾致電要求采訪,但都被他以“起訴尚未被正式受理”為由拒絕了。在他看來,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他無意被曲解,也不想打草驚蛇。但前段時間,他見到一對在德國做古玩生意的中國父女,上來就聊得很開心,但一拿出名片,父女倆便緘口不語。這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訴訟對文物走私的震懾力。

如今,劉洋已深感單打獨斗難以為繼。劉洋理想中的狀態是國家能牽頭成立專門機構,如果龍門佛首一案有了眉目,便可借鑒經驗,找線索批量訴訟,追討海外文物。同時,他希望海外愛國人士繼續向他提供流散文物的線索,也期盼研究外國相關法律以及《大清律歷》的專家與他聯系。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