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時軍莉
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主任
上海市女律師聯誼會第七屆副秘書長、第八屆理事
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協會秘書長,普陀區女律師聯誼會會長
上海市律協公司法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動拆遷與土地征收法律研究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巾幗律師志愿團成員,上海市第四屆優秀女律師
在時光荏苒中,迎來了我的又一個本命年,也跨入了我律師行業的第10個年頭,連同之前在法院任職的時間,算來我從事法律工作已有26年了。
浦江兩岸華燈初上之時,坐在自己一手創辦的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的辦公室中,望著落地窗外車水馬龍,各種情味涌上心頭。說是坎坷,何止坎坷,論及在從業道路上遇到的一樁樁案件,挫折中,眼中或有淚,心中卻燃燒著一團烈火;火苗或滅了,灰燼中依然火星灼灼;沉吟欲說蹉跎,待出口時,卻是豪情歡歌。我想,正是這樣正義的豪情、法律的星火陪伴著每個法律從業者一路走來,每在勝券在握之時、失意彷徨之刻都能堅守內心的信念。同樣,這股信念也陪伴我走過了26年的法律歲月,更將陪伴我在今后的法律職業之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從法官到律師
我在新疆從事審判工作時還是“頭頂國徽,肩扛天平”的制式服裝時期。一方面作為法官,要公正的處理案件,公平對待控辯雙方;另一方面作為司法工作人員,也要考慮國家利益、社會穩定。一些案件,由于當事人的證據瑕疵、程序不當,未能勝訴;也有一些案件,因為當事人訴訟方案設計的失誤,導致敗訴。凡此種種,常常讓我陷入矛盾,從個人的情感角度,對一些在案件中陷于不利的當事人充滿了同情;但從職業角度出發,我必須理性、客觀地依法審判。我時常在想,用什么樣的方式能將我在審理案件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傳遞給真正有需要的人,切實的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一些人,扭轉那種愛莫能助、無能為力的尷尬。
直到2002年,我脫下了法官制服,轉而成為了一名律師。當時不是沒有過猶豫,從天山綠洲到東方明珠,安靜閑適的生活將被繁華都市的嘈雜匆忙所取代,激烈的競爭環境和快節奏的生活對我也許是一場艱難的挑戰。然而,所學的專業將有可能發揮更大的價值,能接觸更加豐富的案件類型和不同階層的當事人,可以有更多學習和體驗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能用自己16年來積累的法律知識和庭審經驗,去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在信念的驅使下,我為自己人生的交叉路口作出了重要的抉擇。
從抽象的“為人民服務”到具體的“為當事人服務”,一個個當事人在我的幫助和努力之下權益得到了維護,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我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爭取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案件辦結,了無遺憾。
有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我成為律師之前,多年體制內所受到的教育和熏陶,讓我在成為律師之后仍然對于社會事務、公益事業多了一份責任心。2008年3月,我接受了市女律師聯誼會的倡議,為“大地之愛·母親水窖”捐款,并隨市女律師聯誼會親赴援建水窖地的甘肅平涼訪問,為當地小學圖書館捐獻圖書;2009年7月,受上海市委、市信訪辦的委托,我參與市領導調研突出信訪矛盾工作;同月,積極響應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號召,為“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捐款,并作為上海律師的代表被邀請進京參加了該行動啟動儀式的新聞發布會;2010年4月,經普陀區司法局推薦并經核準接受該區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辦公室的委托,辦理區領導調研、推進信訪突出矛盾案件核查、化解工作,解決矛盾對立方的對抗糾紛,促進了和諧社會的建設。在維護弱勢婦女群體的合法權益方面,我得到了普陀區婦聯及區司法局的支持和幫助,組織區女律師聯誼會的律師在社區建立了義務法律咨詢站,為提高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做了積極努力;2012年1月,為積極響應市婦聯的倡議,我發動同行女律師為新疆喀什困難婦女癌癥篩查項目及幫助上海貧困家庭歡度春節捐款獻愛心;2012年5月,在市婦聯組織“援助千名女大學生春蕾計劃”時,我主動報名請求資助一名新疆喀什女大學生在校4年的生活費用補助,并在啟動儀式上捐款。
法庭內外,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穩定和繁榮發展盡一個法律人應有的社會責任,詮釋一個法律人對社會應有的價值。
從自由職業者到經營管理者
初到上海,價值觀、理念上的地域差異,使得事業的開展困難重重。在滬無任何根基的我,重新創業,談何容易?事業真空期時,是家人的理解給了我最寶貴的支持與鼓勵。放下思想包袱,以北方民族帶給我的富有包容力的胸懷面對一切質疑與挑戰;以積極、肯干的行動拓展業務圈;以真誠、重諾的形象贏得客戶的信任;以認真、負責的態度辦好每一樁案件,予每一份信任一個交待。相對具有地緣優勢的本土律師,我能做的唯有發揮苦干、實干精神,用心學習,把握機會,不斷努力。
真正迎來曙光的是在2004年10月我為政府提供法律服務,得到了各相關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后,為自己在全新的地域從事律師職業樹立了信心、為打開上海事業的新局面鼓足了勇氣。自此,我更加堅信上海必有我立足之地。隨著業務的拓展以及對于上海文化、上海人和上海企業了解的不斷加深,漸漸地,我愛上了這座城市、這片土地。
2009年,隨著律師事業的蒸蒸日上,我注冊了以我名字諧音命名的上海君蒞律師事務所,完成了從普通律師到事務所合伙人,再到個人事務所主任的轉變,也完成了從自由職業者到經營管理者的轉型。事務所籌備期間,從選址到訂購辦公家具,從事務所LOGO的設計到辦公室裝飾畫的布置,大到經營發展方略、品牌效應、宣傳方式的思考,小到運營經費、資源利用、成本核算等等無不傾注了我的心血。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事務所的運行已經走上正軌,業務和客戶的拓展也頗具規模,但我的壓力卻并未減輕??粗聞账贻p律師朝氣蓬勃,新入行的后輩有著昂揚的斗志卻因前途未明而彷徨,作為一個所的主任,我又多了一份責任。對于他們,我扮演著領導、老師、大姐和朋友的多重角色,事務所的成敗不僅僅關系著我個人的得失,更關系到這些如我當年一樣對法律職業充滿期待和憧憬的年輕律師的未來。此時此刻,肩頭不覺又沉甸甸的了。
女性法律從業者的苦澀甘甜
在諸多行業招聘中存在的對于女性的性別歧視,在律師行業卻并不十分突出,然而,就上海目前執業律師所做的統計來看,這個行業卻仍然天然地、壓倒性地傾向于男性。有過從業經歷的人不難得出這種狀況形成的原因:工作壓力大,強度高,相對不穩定,專業技能、案源、人脈缺一不可,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攻擊性”和“侵略性”……正因為如此,執業律師中男性占了絕大多數。我,有幸成為少數中的一員,堅守這個職業,更多的是基于對法律的信仰和對律師職業的熱愛。與很多剛毅的男性律師相比,我揚長避短,發揮女性細膩、耐心、堅韌與不放棄的特點,爭取屬于女律師的業務空間。同時,積極融入團體之中,發揮集體優勢,為市女律師聯誼會獻計獻策、貢獻力量。團體壯大了,女律師個人便不再顯得力量單薄。
辛勤的付出,讓我收獲了很多。然而,當事人優先、工作優先的原則讓家人受到了不少冷落。但凡有空,時間允許,我總是愿意親自下廚,給愛人做幾個家鄉菜,兒子游學海外,夜深人靜的時候便格外掛念。
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友,女性的角色賦予我們特別的責任和義務,而職業女性要在家庭角色之外追求更多的成就感,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艱辛。家人的理解、包容與支持,是我不斷向前的動力。
最后,我想以一首詩作為結尾,總結一路走來的從業感悟:
每個人,
都有天真爛漫的童年。
每個童年,
都充滿美麗多彩的夢幻。
曾經,做白衣天使、無冕之王,
去大洋探底、九天攬月……
無限的憧憬神往,
織就了我奇異的童年夢。
當理想隨夢而去,
現實卻更令我欣喜。
在莊嚴肅穆的法庭,
面對你來我往的唇槍舌戰。
頭頂的國徽肩上的天平,
是秉公無私的警策。
神圣職責的使命,
是公平正義的裁判。
那一年,
第一場雪比往年來得更晚。
帶著對法庭深深的眷戀,
和故鄉難舍的情緣。
我從遙遠遼闊的天山綠洲,
來到波濤奔涌的黃浦江畔。
幾多尋覓幾番抉擇,
“律政佳人”成為我新職首選。
有一天,
我又走進莊嚴的法庭。
為“秋菊”討說法,
替“竇娥”訴深冤。
多少個不眠之夜挑燈伏案,
換來慷慨激昂的陳詞雄辯。
多少次風霜雨雪的取證艱難,
贏得了委托客戶的由衷贊嘆。
當是非不再顛倒,
當真理戰勝謊言。
為維護了天平的公正而自豪,
為增添了國徽的燦爛而欣然。
法庭,是我展業的舞臺,
律師,是我人生價值的再現。
莊嚴而神圣的職場,
永遠演繹我生命的主旋律!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