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沃的土壤能夠給予植物生長的養份,茁壯生長的植物則用碩果來回饋滋養它的沃土。回顧近年來普陀區律師服務業的發展軌跡,就如同土壤與植物之間相依相生的關系。隨著上海推進“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藍圖的逐步展開,普陀區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專業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這為普陀律師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機,普陀區律師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區律工委)抓緊這一契機,立足市場經濟規律,把握律師服務業的特點,轉變思路,順勢而為,確立了“引進與培育并舉、管理與服務并重”的理念,搭平臺、聚合力、促發展,使律師服務業逐漸在普陀這片沃土上綻放出絢爛之花。
播種期———搭建平臺,給力律師成長
普陀區地處城鄉結合地區,流動人口較密集,律師業的發展似乎有點先天不足,較長時間內一直存在行業規模偏小、業務層次較低、整體實力較弱等問題,沒能較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應地,服務保障能力也顯不足。
2008年,新一屆區律工委成立后,決心花大力氣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從改變區律工委管理思維入手,變“本位”為“換位”,積極“走出去”———走進行政主管部門,爭取指導與支持,進一步理順“兩結合”管理體制;走進區內律師事務所,以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問計于一線法律工作者;走進外區兄弟單位,學習其先進管理的做法與經驗,取長補短。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普陀律師服務業的優勢與不足進行客觀審視分析,最終確立了“規模辦所、專業興所、品牌強所”的發展定位。
植物在播種之時最講究土地的適種性和種苗的優良性。對重新確立了發展定位的普陀律師服務業也是如此,優化服務“軟環境”、引進優秀律師事務所及律師人才是擺在區律工委面前亟待解決的兩大課題,這對今后普陀律師行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
首先,積極改善律師服務業的“軟環境”。區律工委采取“兩步走”。一是在政策平臺上尋求突破,主動爭取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區人大的調研和支持。2008年以來,先后同區司法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投促中心和區稅務局等多個部門溝通協商,制定了《普陀區律師行業2008-2010年發展規劃》、《普陀區關于進一步推進律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普陀區律師業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文件,為律師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時,在區司法局的指導與支持下,努力在項目介入、樓宇優惠、人才引進等方面尋求有關部門和街鎮的扶持,并已初步在長壽路沿線、長風生態商務區、中環商務區等區內重要商業地段形成律師業集聚效應;二是在載體平臺上擴大影響。在主任律師中建立“午茶會”制度,與區婦聯和區青聯分別成立“女律師聯誼會”和“青年律師沙龍”組織,開展“巾幗律苑”婦兒維權法律服務、“陽光律舟”青年律師志愿服務等項目,每年組織律師與檢察官、法官座談,這些不僅為律師之間、律師與其他部門和其他行業人員之間搭建了溝通交流、增進了解的平臺,更為展現普陀律師形象、提升律師服務水平、擴大律師影響力提供了舞臺。
其次,主動吸納優秀的律師事務所及律師。為打開工作局面,區律工委想到在“區位優勢”上做文章。靜安、長寧兩區與普陀區相毗鄰,律師業發展起步早、行業整體水平較高,何不在法律資源上承接兩區、發揮普陀的后發優勢呢?區律工委為此提出了“接受靜安輻射、利用華政資源、接軌長寧發展”的工作方針。在一番尋覓后,了解到新修訂的《律師法》實施后,有兩家以高校法律教師為主的律師事務所欲新建的信息,隨即主動聯系,經過多次協商,終于成功將該兩家律師事務所引入普陀注冊。其中一家律師事務所以刑事訴訟業務為主,匯集了一批滬上知名刑法學教授;另一家則以非訴訟業務為主,具備較完備的梯隊式現代化管理團隊。它們的引進,極大地提升了普陀律師行業的整體實力,為下一步律師行業的招賢納才起到了帶動作用。
培育期———凝心聚力,傾力隊伍建設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雨露的滋養。面臨激烈的行業競爭,普陀律師業的發展更加需要精心的培育,特別是對律師人才的關心。留業需留人、留人需留心,區律工委深諳此道,始終將凝心聚力作為律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注重人性化的管理與服務。
“以情感人,以心留人”。區律工委建立了委員走訪制度,每位委員每年至少走訪轄區內一半以上的律師事務所,主任和副主任要實現走訪率100%。通過走訪,為新開業或喬遷的律師事務所送上祝福和開業指導;為遇到困難、“瓶頸”問題的律師事務所送上援助,共同出謀劃策;為遭逢病痛、意外等不幸的律師送上關心慰問,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2011年下半年,為響應區司法局關于做大做強律師服務業的要求,普世律師事務所與胡賢德律師事務所達成共識,準備合二為一,優勢互補,以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能級。但在協商過程中,雙方對合并后的政策享受、辦公選址等問題有所分歧,區律工委了解情況后,積極介入,在區司法局的指導和協調下,尋求區有關領導的支持,并以長風生態商務區金融港建設為契機,主動聯系商談,最終促成普世所與胡賢德所合并后選址長風辦公,為新普世所今后依托金融港進一步發展非訴訟業務創造了有利條件。
“文化育人,思想凝心”。文化是一支隊伍的精神靈魂,區律工委一直致力于塑造團結、凝聚、齊心的普陀律師隊伍文化。
一是堅持打造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思想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廣泛深入地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警示教育、創先爭優等活動,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結合“七一”黨的生日,組織觀看革命影片、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圖片展、參加紅歌賽等,運用短信、網絡等平臺,探索“微型黨課”教育,引導廣大律師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堅定不移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設者、實踐者、捍衛者。
二是著力培育專業、規范的業務文化。在市律師協會每年度對新任律師統一培訓的基礎上,針對青年律師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組織開展拜師學藝“傳幫帶”活動,幫助他們盡快熟悉律師實務,提高執業能力和水平。根據實際需求,組織開展社會矛盾化解、“非正常公民代理”等調研活動,對城市規劃、動拆遷等涉及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問題,精心組織專家學者、資深律師開展業務研究和政策培訓。上海世博會前夕,區司法局、區律工委和華東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等聯合舉辦“涉黑犯罪問題理論研討會”,不僅對涉黑犯罪問題進行科學研究,還對平安建設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三是努力形成積極向上、開放活潑的精神文化。每年組織青年聯誼會、法律辯論賽、攝影書畫展、拓展訓練等活動,有效地豐富了律師隊伍的業余文化生活,部分律師事務所還根據本所青年律師較多的特點,組建了所內的律師籃球隊伍。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律師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2011年區青聯春節聯誼會上,區青年律師沙龍成員演出的文藝節目,以創新的表演形式,讓人耳目一新,得到了一致好評,更向大家展示了律師在工作之外的另一面。
成長期———又好又快,助力普陀發展
一顆植物的最終長成會給人以收獲的喜悅。普陀律師行業在經歷了“播種期”、“培育期”之后呈現出的良好態勢同樣讓人可喜。目前全區律師事務所已有69家、執業律師717人,行業規模明顯擴大、經濟效益顯著增長、競爭實力不斷提升,律師服務業占全區經濟的比重逐年上漲,法律服務業還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區8項重點支持目錄和區政府采購目錄。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區律工委仍清醒地認識到:一個行業的真正成功不僅在于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更重要地是體現在服務社會、貢獻社會的能力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貢獻區域經濟建設的能力提高。一方面,以律師行業自身發展直接為普陀經濟建設作貢獻。區律工委幫助律師事務所樹立“營銷”理念,積極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法律服務產品,提升法律服務效能。2010年全區律師業創收由2007年的4657.35萬元增至1.54億元、稅收由606.31萬元增至2076萬元,2011年1月至10月,已實現創收1.59億元、稅收2131.48萬元。特別是克服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逆勢而上,萬聯律師事務所主動挖掘商機,聯系跟蹤,為昆明市主城二環快速系統改擴建工程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僅此一項即實現稅收300余萬元。另一方面,引導律師圍繞區中心工作,聚焦熱點、關注難點,積極投身普陀的發展建設之中。“十二五”期間,普陀區提出了“一心兩軸三片區”的功能布局,隨著真如副中心、長風生態商務區、中環商務區等重點區域建設的啟動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法律服務市場。2011年5月,在區律工委的牽頭召集下,區內8家在金融證券、股權投資、文化創意、國際貿易方面具有專長的律師事務所與長風生態商務區開展結對,為園區內企業提供法律服務。2011年上半年,博和律師事務所承擔了區內首例商業建設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經過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項目周邊居民和商家的多次協商、意見征詢,以及大量的政策法規、行業標準、環境風險的研究分析,客觀對項目社會穩定風險作出評估,保障了項目的后續開發,得到了區政府的肯定。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成效顯著。區律工委立足服務大局,鼓勵律師敢于擔當社會責任,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中作貢獻。配強區政府法律顧問團,每周四陪同區領導信訪接待,在“大接訪”期間,確保每天全天候陪同接待。自2009年起,在區司法局的指導和區律工委的直接領導下,連續三年組織30家律師事務所、約100名律師參與市、區突出信訪矛盾核查、評估和化解工作。全體參與律師本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充分發揮律師作為第三方的中立性優勢,嚴格按照“快速行動、深入核查、真誠溝通、優化方案”的“四步工作法”,穩妥細致地做好對當事人的政策解釋及思想疏導工作,累計參與案件270余件次,出具法律意見書150余件,協助化解糾紛70余件。組織多個律師專題工作組參與曹楊新村征地糾紛,建民村、錦繡里、棉紡新村等動遷糾紛的化解工作,均取得較好效果,得到市、區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
服務城區依法治理的水平提升。區律工委積極引導律師事務所和廣大律師在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中發揮自身優勢與作用。邀請專家律師、教授律師為區政府常務會議成員和全區處級干部舉辦法制講座,強化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依法執政的意識。同時,積極為政府依法決策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在區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搬遷項目中,顧問團律師全程參與,經過對決策合法性的論證,以及綜合各種情況的利弊分析,分別制定了以市場主辦方為主體、以政府土地儲備為方式、以司法為形式的三套搬遷方案,為征地拆遷的平穩有序提供了法律支撐。近年來,區律工委還積極促成建立了僑聯法律顧問團、工商聯法律顧問團、新階層人士法律顧問團、老干部法律服務站等團隊,為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提供服務與保障。此外,還開展律師事務所與司法所、居(村)委調委會、街鎮商會、委辦局“雙結對”活動;組建區十大律師宣講團、《人民調解法》講師團,深入機關、社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開展法律知識巡講;參與社區“法律夜門診”、“法制公園”法律咨詢活動;設立律師信箱等,幫助居民和企業解決日常法律問題。近期,按照中央和本市關于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區律工委積極推薦區內規模較大、管理較規范的新惟律師事務所與桃浦紫藤苑社區開展共建,深入開展法律服務“進社區、進樓組、進家庭”活動,為在全區居民區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提供試點經驗。
“十二五”期間是上海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普陀律師業實現新一輪發展的關鍵時期。區律工委將帶領全區律師再接再厲、盡職履責、拼搏進取,使普陀這片沃土上的律師之花愈開愈艷麗!●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