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記者 郭穎
本報訊 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國家公共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政協委員洪亮認為,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推動城市社區治理現代化,需要依靠進一步深化創新社區治理機制。
“總結社區治理創新的現狀:多元化治理,是現代社區治理中達成的共識,但是多元化治理的制度設計還需進一步完善。”洪亮委員告訴青年報記者,像上海、江蘇等地區,引入了“三駕馬車”的聯席會議制度,加大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投入。但在實踐中由于銜接不暢,容易出現“踢皮球”的現象;社區基層組織、社會組織與業主自治組織的良性互動關系始終沒有建立,而是各自為戰;政府購買服務主要集中在服務兒童、老人等部分人群,社區治理服務還有待挖掘。
對此,洪亮委員的建議是:加強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社區治理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一方面要通過區域化黨建、網格化黨建、樞紐化黨建制度創新,建立基層黨組織全面覆蓋社區的網絡體系。另一方面,建設社區服務型黨組織,鼓勵社區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鼓勵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擔任業委會成員、樓組長等社區角色。
此外,還可以鼓勵居委會、業委會工作人員交叉任職。“雖然居委會與業委會兩者的權利基礎、對組織成員的要求、工作側重點等不同,但居委會和業委會都是居民和業主的自治組織,兩者目的都是維護居民和業主的合法權益。居委會和業委會在民事關系上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二者在許多領域有著共同合作的空間,所以應該廣泛地展開合作。兩會交叉任職,有助于建立兩者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也有利于業委會工作的穩定開展。”洪亮委員說。
洪亮委員強調,網絡社交大環境下,現在每個小區都有幾個微信群,如廣場舞群、書畫群、寵物群、攝影群,其中不乏熱心公益的積極分子,社區治理應當不拘泥于業委會一種自治組織,居委會、業委會可以與社區事務的積極分子緊密聯系,依靠和發揮這種靈活自治組織的作用。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