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法治聚焦 >> 學界

學界

勞務派遣成侵權避風港

    日期:2011-08-14         閱讀:4,714次

    勞務派遣已呈泛濫趨勢,甚至異化為一些企業、單位降低用工成本、逃避法律責任的手段

    “當初是以企業名義招工,去年企業卻把我們轉到了勞務派遣公司。開始也沒覺得什么,后來卻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8月8日,在北京一家企業上班5年的小麗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提到她的遭遇時,流下淚來。她說:“在企業里,勞務派遣工和同樣資歷的其他員工相比,不僅工資、福利差一大截,還沒有獎金。”

    在這家企業,有小麗這樣遭遇的員工不在少數。據了解,勞務派遣在許多發達國家也有,但勞務派遣工占整個就業人口的比例很低,平均不超過3%,是一種非主流的就業方式,一般從事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工作。

    據了解,中國的勞務派遣起步晚,發展快,人數多,在滿足用人單位靈活用工、促進就業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而近年來,不少地方的勞務派遣,已異化為一些企業、單位降低用工成本、逃避法律責任的手段,嚴重損害了勞動者權益,成為了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在今春全國兩會期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說:“從現在勞務派遣用工的情況來看,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是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和勞務派遣用工不規范的問題。”

    勞務派遣的前世今生

    2011年5月有報道稱,南航海南分公司曾在2007年要求工作10年以上的臨時工與公司解除連帶關系,改與海南安泰保務服務中心簽訂勞動合同,之后再由該服務中心派遣至南航海南分公司。

    2010年,35名勞務派遣工接到南航海南分公司和安泰服務中心分別向他們下發的終止上崗合同通知書。南航這一做法被指“曲線開除老員工”。

    這起事件,讓勞務派遣再度成為社會焦點。所謂勞務派遣,是指勞務派遣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再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將勞動者派遣至用工單位從事生產勞動的用工形式。

    有資料可查,勞務派遣緣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當時主要針對的是企業被裁員工中的有一技之長者的社會利用問題,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涵蓋各類人力資源在內的一種就業形式。

    自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開始出現勞務派遣的雛形,但主要以兩種形式出現在外事活動中。一是為外國企業、外國社會團體和國際組織的駐華代表機構派遣勞務人員,二是為境外雇主派遣勞務人員,即對外勞務合作。兩者皆屬于政府行為,組織者不以營利為目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勞務派遣被作為安排下崗工人的一項重要措施得以推行。從實際情況來看,勞務派遣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被派遣的勞動者不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而是與勞務派遣單位形成勞動關系,形成了“有關系沒勞動,有勞動沒關系”的特殊形式。

    北京中盛律師事務所杜立元律師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介紹,在勞務派遣中,存在三種法律關系:派遣單位與被派遣人員之間是勞動關系,雙方簽訂勞動合同,派遣單位向被派遣人員支付勞動報酬;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之間是勞務供應關系,派遣單位向用工單位派遣勞動者,用工單位按約定支付費用;用工單位與被派遣人員之間雖不存在直接的法律關系,但被派遣人員向用工單位提供勞動并接受用工單位的工作管理,用工單位按法律規定履行提供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支付績效獎金、進行崗位培訓等義務。

    在杜立元看來,勞務派遣突破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一對一的傳統用工形式,增加了用工單位這一主體,并由用工單位和派遣單位分流了傳統用工關系中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

    泛濫與異化

    目前全國到底有多少勞務派遣工,對此并無一個統一的說法。

    曾有媒體報道,全國勞務派遣工總數已高達6000多萬人,占國內職工總人數的20%,報道稱這些數據來源于全國總工會2010年的調查結果。

    2011年5月,全國總工會保障工作部勞動處處長王君偉接受媒體采訪時否定了前述說法,稱全國總工會掌握的數字是,當前我國勞動派遣工2700萬人。6000萬之說不是全國總工會的調研結果。

    2008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曾對外公布,我國勞務派遣人員總數為2700萬。

    2008年1月1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但多位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不少企業為追求利益最大化,隨意擴大使用勞務派遣的范圍,在有些領域、單位、崗位,派遣員工的比例過高,個別企業中一些有長期穩定需求的工作崗位,甚至也用勞務派遣工。

    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向本刊記者介紹,直接形成勞動關系具有較大約束,成本較高,如工作滿10年要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辭退勞動者要付較多補償金,等等。而勞務派遣可避免這些約束。

    國際組織“勞動力派遣業者國際聯合會”(CIETT)的統計數據表明,2004年各國派遣工占勞動者的比例,美國為1.93%,日本為1.3%,英國為5%,法國為2.1%,德國為1%。

    從2011年4月初開始,北京市總工會展開了對該市勞務派遣市場的調查。僅從工會系統調查到的數據顯示,北京共有勞務派遣企業1537家,用工單位3779家,勞務派遣工30.2萬人,其中,18.1萬人在國有企業工作,10.8萬人在非公企業工作。

    從行業分布看,北京的工業和商業服務業勞務派遣工數量所占比例較大,分別為34.7%和25%,其他行業所占比例大致相同,不足10%。從工作崗位看,勞務派遣工主要分布在保衛、保潔、服務員、護工、司機、廚師等單位后勤、營銷員等崗位和一些工業企業的勞動密集型崗位。

    北京市總工會的調查數據分析,勞務派遣工在北京制造業的操作工、金融業柜員和業務員、機關事業單位的后勤人員、商業服務業的營銷和服務人員中大量存在,特別是在電信、金融、郵政等行業的國有及其控股企業,在一些主要工作崗位上長期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有的行業如保安幾乎是全行業派遣,早已超出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范疇。

    上海市總工會也有調查顯示,2003年勞務派遣工只占上海市企業用工人數的28.3%,到2008年初就擴大到了39.7%,而近年來上升趨勢尤猛。

    另據廣州市委研究室和廣州市總工會聯合調查,2008年以后,各類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使用派遣工大幅度增加,如廣船集團有派遣工7700人,占職工總數的55%;廣藥集團有派遣工6319人,占42.4%;珠江鋼琴集團有派遣工1403人,占49%;中國移動廣州公司有派遣工2700多人,占職工總數的72%;廣鋼集團有派遣工3400人,占24%,等等。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強磊教授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實中,包括金融、郵政、電信、電力、石油等中央大型國企中,勞務派遣工已占相當大的比例,不少大中型國有企業生產一線崗位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一些企業的勞務工占職工比例已近一半。

    王君偉認為,有兩個原因導致勞務派遣遭到濫用,一是利益驅動。許多企業為了減少用工成本、降低用工風險,在諸如加工制造、銀行柜員、交通運輸、郵遞、建筑等一線、低端的常規主營業務崗位上,長期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

    二是制度原因。國有企事業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工的目的是規避上級主管部門對其工資總額和人員編制的限制,完成上級部門對勞動生產率的考核指標,改善正式員工能進不能出造成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僵化的問題。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