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律師傳授破解美國貿易壁壘密碼
日期:2003-10-23
作者:市律協宣傳部
閱讀:7,780次
過去是甜味劑、漏電保護插座,現在是電池,將來可能是……你被337了嗎? 近年來,浙江遭遇一種比反傾銷更為嚴厲的貿易壁壘形式――美國337條款調查。遭遇這種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調查時,企業如果不應訴或者應訴不當,那么,不僅受調查的企業,整個行業內的企業都將失去美國市場。 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浙江省分會(簡稱省貿促會)透露,已有近十家從事低壓電器、電池、機械、食品添加劑生產的浙江企業受到337條款調查。 因此,昨天下午,當兩位美國高級律師上臺主講337條款調查的知識及相應對策時,來自萬向集團等企業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士都洗耳恭聽。 浙企應戰實例盤點 1997年,杭州三和食品有限公司在浙江省首先遭遇了337條款調查。三和公司生產的人造甜味劑被指控侵犯了美國專利。此案最終判決是三和公司沒有侵權。據悉,此案已被列入美國商務教案。 去年7月,美國LEVITON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起訴,指控來自中國的漏電保護插座產品侵犯了該公司的專利權。涉案的兩家樂清企業“萬盛”、“華美利”聘請美國律師,成功地在ITC、紐約東聯邦區法院和加利福尼亞中央聯邦區法院進行應訴備案。 ITC近日判定,LEVITON公司專利無效,樂清兩家企業不構成侵權。這是我國機電產品337條款第一案。 今年5月,ITC又發表公告,決定對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日本、新加坡、印尼的無汞堿性電池展開知識產權調查。其中,涉案的浙江企業有寧波豹王、浙江三特、寧波中銀這三家。該案的申訴方美國勁量控股公司和EVEREADY電池公司認為,上述企業到美國銷售的堿性電池侵犯了其專利權,要求ITC對這些企業發出永久性禁令。 據悉,目前,由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牽頭,中國企業正在積極應訴。 337全攻略 根據兩位美國律師介紹及已有的相關材料,記者整理應對337條款調查的主要招數如下: 學會保護自己 如果不想被337條款盯上,必須注意兩點:避免侵犯他人的專利權;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 應該首先進行專利檢索,確定是否有可能涉及該產品的美國專利,或涉及該產品的制造方法的美國方法專利。如果存在侵權的可能,可以通過更換非專利方法來避開侵權。也可以從專利權所有人那里取得使用許可,或者與美國進口商取得協議,由進口商對侵權行為承擔責任。 一定要注意在美國保護自己的商標,不要侵權。這項工作需要非常細心,因為在美國,顏色、顏色的組合、聲音,甚至氣味都可以作為商標保護的主體。 不要忽視警告函 當美國專利及商標的所有人認為中國企業侵權時,可能會發出一封“停止侵權警告函”,要求當事人停止侵權行為,也可能會建議當事人從專利所有人那里取得專利許可。 收到此函后,當事人應該立即咨詢一個美國的專利代理機構,盡快決定處理方案。如果當事人未回復此函,專利所有人會在美國對該專利侵權提起直接的法庭訴訟或ITC調查。 及時主動應訴 按照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程序,如果美國權利人向行政法官提交動議,我國的涉案企業只有6個工作日的時間提出反對意見。所以,需要及時認真地考慮是否做出答辯。 千萬不可將該調查置之不理,也不要冒險地指望同樣被列為侵權人的其他公司來出面答辯。應立即聯絡熟悉此項業務的律師,主動面對美國人的挑戰。 選好美國律師 選擇美國法律事務所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該法律事務所必須熟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程序;該事務所最好坐落在華盛頓特區,或者有分支機構在華盛頓特區;該事務所在商標和專利代理方面有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