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穎婷
本報訊 為配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著力研究并解決其中遇到的重點、難點法律問題,昨日,上海市法學會、上海海事大學和上海市律師協會在國際會議中心共同舉辦 “2011上海航運法治論壇”,以 “航運金融的法治促進”為主題,圍繞上海航運金融發展面臨的瓶頸法律問題展開研討,獻計獻策。
上海要發展國際航運中心,離不開航運保險業的發展。律師孔慶德表示, 2010年上海地區船舶險和貨運險總量達到21.94億元,占全國相關業務量的17%。然而在全球航運保險的市場份額已達250億美元的今天,上海的航運保險與國際上的差距不言而喻。
“我國船隊規模已成為世界第四,但有將近50%的遠洋船舶掛方便旗。有相當多數量的中小船東為降低風險參加國外的保賠協會,大概有70%的遠洋船舶加入國外的保賠協會。”孔慶德稱,可考慮先適合中小船東的保賠協會,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適應國內市場和中小船東的需求,而從業律師也要相應地提高船舶、貿易、保險等專業知識。
與會專家還探討了 “航運金融創新與法制環境”與 “航運融資”的法律問題。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李峰提出,可以利用夾層融資作為解決中小航運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渠道之一。上海海事大學康銳教授則認為,航運產業內涵過大,基金投資目標不清晰,資金進出不暢等因素是投資人出資動力不足的關鍵原因,也是法律完善的突破口和關鍵。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從上海航運金融發展的現狀來看,與倫敦、新加坡、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相比,僅屬于起步階段,在市場規模、中介服務、人才集聚、政策環境、金融機構實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上海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航運中心,就必須在軟環境建設上下功夫,優化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法治環境,借鑒先進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和法律體系,同時走出自己的特色。
市律協會長盛雷鳴稱,上海已經初步具備了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復合型知識的專業化律師人才隊伍,接下來將進一步依托市法學會、各高校、有關行政機關等力量,以有關業務研究委員會、律師學院為平臺,繼續進行金融、航運、國際貿易以及反傾銷、反補貼、反壟斷等方面的專題法律研討和一系列實務培訓,扎扎實實地提高上海律師的專業化法律服務能力。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