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服務貿易大會于6月1日至3日在京舉行,中國律師業界亦將首次代表中國的法律服務參展亮相。會議召開前夕,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張學兵接受了香港文匯報的獨家專訪。張學兵會長指出,作為法律界的精英團隊,中國律師不僅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本質屬性,且肩負著為中國企業在經貿、投資領域走向海外市場保駕護航的重大使命。 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雖然步伐提速,卻也成為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最大的受害者。張學兵表示,此次中國律師業界的整體亮相,將展示出其對中國民族企業、產業發展的支持保障作用,彰顯出其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領域的重要價值,并將為海內外各界全面認知中國律師的新發展、新形象提供良好契機。 律師對外貿投資貢獻 各界認知仍有限 張學兵指出,“在世界貿易體系項下,世貿組織將律師業列為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服務業是兵家必爭之地。該領域的發展狀況,事關中國走向全球化的進程,對國家的經濟建設與改革開放進程具有深刻影響。”不過,社會各界對律師的認知,主要集中于其在傳統法律服務方面的作用,比如刑事辯護、民事訴訟代理、企業法律顧問服務等,而對律師在國家經濟建設、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領域的重要作用了解有限。 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中國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重災區”。中國商務部報告顯示,中國出口商品已連續15年成為世貿組織各成員國的反傾銷調查重點。張學兵表示,在日益增多的國際貿易糾紛中,中國企業頻頻遭遇貿易保護措施,倚重律師、善用法律是重要的反制措施。 本土律師團隊崛起 奮身貿易戰前沿 張學兵指出,經過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本土化的國際貿易律師團隊崛起,已成為中國企業突出國際貿易戰重圍的衛兵。他們經常代表中國政府和企業參與世貿組織及國際貿易談判和爭議解決事務,積極參與反傾銷、反補貼、WTO爭端解決、跨境貿易救濟等領域的案件,極大維護了中國民族產業的合法權益,保障了民族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中國企業在應對國際貿易糾紛中爭得應有的一席之地。 張學兵介紹,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的可怕之處,在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家企業敗訴,將導致整個行業面臨同樣遭遇。但在上世紀90年代時,中國律師業界尚未具備接手此領域案件的能力。“當時,中國出口制造商遭受外國起訴,往往會約請起訴所在國家或地區的律師幫助應訴、準備材料及答辯等。但請來的歐美律師對中國國情了解有限,職業水平發揮也受到國籍立場、意識形態等因素影響,案件大多敗訴。” 這一被動局面在進入新世紀后已逐步改變。張學兵表示,近年來,我們一方面注重培養自己年輕一代、專業性強的律師,另一方面通過“引進來”的方式,請回一大批早期出國、工作于國際組織或歐盟等海外律師事務所的中國律師為國效力。據統計,當前北京已有上百位從事國際貿易法的“三懂型”律師。“他們懂外語、懂法律、懂經濟,洞悉國際貿易體系的法律和法規,深諳中國相關行業、產業的運行規律和價格構成,善用世貿組織法律機制反制貿易保護主義。” 張學兵表示,“當前在世界貿易組織項上,還會出現以中國作為原告或被告的、其他國家就出口產業政策、碳排放、價格體系構成、貿易補貼構成等領域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糾紛。”對此,中國商務部也經常聘請中國律師,以中國商務部法律代表的身份,“出征”歐盟、美國展開相關法律處理。這其中大多是北京的優秀律師。 中國企業“走出去” 律師保駕“控風險” 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另一前沿陣地──企業出海投資收購領域,也屢見中國律師沖鋒陷陣的身影。張學兵指出,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收購國際企業等,直接關系到國家能源戰略等整體經濟戰略規劃。“不少企業家都感慨,在對外投資收購過程中,最大的保護神就是律師。” 張學兵表示,律師往往作為先行者,幫助中國企業家們了解將投資地的法律環境、相關政策,對投資目標進行風險調查和商業調查,還要幫助中國企業家完成整個商業交易的談判。比如,在舉世矚目的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一案中,由于牽扯到不同的法律管轄、商業條款,中國律師在其中起到了牽線搭橋、風險控制、利益保障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法律服務在國際貿易領域發揮的作用與日俱增,也逐漸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認可。張學兵透露,今年年初,商務部主動與北京市律師協會接洽,提出愿為律師、會計師無償批設單獨展館,為中國律師展示全貌及其在服務貿易領域中作用提供出絕佳契機。“此項安排也得到北京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 參“展會”著眼長期效益 “十二五”志在續創領先 張學兵指出,將有17家律師事務所參展本屆服務貿易大會。“我們此次參展著眼于中長期效應,并不局限于現場商機與短線成效。”他透露,明年服務貿易大會可能更名為“京交會”,與推廣有形產品、著重于貨物貿易的“廣交會”遙相呼應。屆時,律師業界參展也可能成為北京市律師協會固定的品牌項目。 談到北京律師業發展時,張學兵指出,北京律師是全國律師行業的排頭兵、佼佼者,今后將繼續發揮主導、領先作用。他說,去年北京律師收入突破110億元,上交稅收突破1億元,營業收入以年均約20%的速度增長。北京律師隊伍總人數已突破23000人規模,在20萬中國律師隊伍中占比超過10%。 張學兵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北京市也正結合國家戰略制定自身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相信北京律師隊伍亦將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不僅將由此前的數量型快速發展,向數量與質量并重發展轉變,并將引導更多律師向高端法律市場邁進。而隨著北京向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的目標邁進,將有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總部落戶北京,中國律師將在此領域與外國同業者比拼、競爭法律服務市場,進入良性發展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