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可謂律師人數“大”區、地域面積“小”區。在總共才7.2平方公里的靜安,卻注冊有1760余名律師,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50余名律師,可謂中國律師第一密集區!如果再換一種算法,就是每4000平方米,就有一名靜安律師,這個數字雖然比不上紐約曼哈頓每平方公里4622名律師的集中度,但與曼哈頓相類似的是,樓宇經濟在靜安區域內作用顯著。
如何在有限的地域中謀求發展,是靜安律師面對的首要問題。近年來,靜安律師工作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國際靜安”建設發展方略和奮斗目標,為政府依法行政、為客戶維權提供了優質、高效、及時的法律服務。在發展思維上,靜安區司法局以“創新思維、探索發展”指導區律工委的工作,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靜安區律師工作形成了一條“勇于突破、自成特色”的發展之路!
創新發展之主導思想:黨建是基礎、方向要正確
靜安區律工委深刻認識到,律師業務發展固然重要,但加強黨對律師的領導和指導更為關鍵。2009年4月,靜安區司法局成立了律師黨委,進一步加強了對律師黨建工作的組織領導。不懈的黨建努力至今已卓有成效,截至2011年6月,靜安區法律服務行業現有黨支部62個,其中獨立黨支部51個,聯合支部11個;黨員535人,其中35周歲以下黨員占59.8%,三分之一的黨員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靜安黨員律師已經成為本區法律服務業不斷蓬勃發展的中堅力量!
在律師黨建工作中,靜安律師始終堅持“以傳統原則為基礎、以方式創新為手段”,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加強黨的建設。創新思維主要有:
一是創新載體。各基層黨支部在建設過程中,紛紛開展了創意組織生活實例征集評選活動,創意的火花讓各律所黨支部煥發出勃勃生機。2011年,區司法局黨委又在各律所黨支部中推進新的工作方法,比如開展“微型黨課”優秀實例評選活動,將支部活動的著力點下放到每個黨員個人,讓普通黨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每一名普通黨員都能有機會走上講臺,用自己的語言談感想、講體會,談身邊人、說身邊事。努力通過黨員的黨課自己講這一方式,使黨員能坐得住、學得進,促進黨員自我教育與相互教育相結合、自我提高和共同提高相結合。靈活的黨建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解放日報》、《上海支部生活》、《凝聚》等報紙、期刊都先后對該項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報道。
二是創新內容。各律所黨支部在結合本所業務特色的基礎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黨組織活動。如,滬家所、弘正所黨支部深入街道社區,為基層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捷華所黨支部與武警開展共建活動,宣傳國防知識教育、開展法律咨詢等擁軍活動。原本所黨支部主動為客戶公司舉辦“法律實務與裁員”研討會,幫助企業妥善處理好裁員問題,安全“過冬”,受到客戶公司的好評和贊揚等。
三是創新方式。為了能夠及時傳達貫徹上級組織的要求和精神,靜安區各律所黨組織都建立了電子郵箱聯系渠道和手機短信聯絡平臺,形成暢通的上情下達、下情上傳通道,確保上級黨委的各項緊急要求任務能迅速傳達到各律所黨支部及每名黨員,使黨支部的學習教育活動能始終與上級要求同步。另外,區里還組織各種律師喜聞樂見的活動,鼓勵律師特別是青年律師的積極參與。如“靜安區法律工作者雙語演講比賽”、“法律服務業微型黨課實例評選”、“創意組織生活實例評選”等,極大地豐富和活躍了律師黨員的生活。
借助不斷的創新,靜安律師的黨建工作有聲有色,黨員的責任意識與先鋒意識大大增強,有力地保障了律師業務正確的政治和思想方向,成為靜安律師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
創新發展之業務拓展:練好“內功”、精耕細作
上海律師的競爭發展已進入“白熱化”。靜安區律工委認識到,如果沒有創新思維、特色模式,就無法適應現代律師服務業的要求。靜安律師應當結合自己的特點,探索一條成長與發展之路。
探索業務拓展之一:創辦“律聞網”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應用越來越滲入到法律服務領域之中。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靜安律師打造了“律聞網”這一大型法律服務平臺。作為第三方服務平臺,“律聞網”在企業與政府、行業協會以及律師之間起到了溝通的橋梁作用,該項目還獲得了上海市2010年科委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的立項和資助,市科委、區科委分別出資50萬元作為一期建設投入。“律聞網”建成后,將是國內第一家專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電子化法律服務的大型網站,企業用戶可以通過網絡便捷地享受法律法規檢索、線上法律咨詢、合同文件起草等各種法律服務,同時將大大降低律師的服務時間和價格成本。這種多對一的服務模式比起一對一的傳統服務模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將是未來法律服務發展的趨勢之一。
探索業務拓展之二:“低碳經濟”中尋突破
靜安律師認為,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低碳”領域業務的不斷發展,“低碳經濟”將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更大的比重。靜安律師應加大謀劃“低碳”發展戰略、及時向“低碳”領域業務轉型,從而率先涉足“低碳”領域的法律服務。由此,一些有眼光的律師事務所紛紛加入“創新發展、低碳轉型”的創新之路上。以捷華所為例,該所專門成立了一支由4名合伙人、10名專職律師組成的環保新能源團隊。2010年,該團隊編寫完成了《低碳中國》一書,由于角度獨特、通俗易懂,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好評。
除在區域內推進“低碳”創新業務之外,靜安律師還積極創造交流平臺,推動省際“低碳”合作。2011年5月,靜安律師前往西安市開展了以“低碳領域的律師法律服務”為主題的交流活動。捷華所分別與陜西法正平安律師事務所、陜西臻理律師事務所簽訂了《低碳法律服務合作框架協議》,并對來自陜西50多個律所的60余名執業律師進行了“低碳法務理論與實踐”的專題培訓,在全國樹立了靜安律師“低碳專業法律服務”的良好形象!
探索業務拓展之三:“樓宇經濟”中顯身手
靜安區雖然地域狹小,但由于地處上海市正中心,寫字樓林立,白領集中,“樓宇經濟”是靜安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根據該區特點,靜安律師積極開拓具有本區“樓宇經濟”特色的法律服務之路。比如,針對“樓宇經濟”開展的“合同能源”法律服務,就是其中卓有成效的工作之一。經區律工委與區發改委、區科委、區商委等部門深入溝通,捷華所等律師事務所開拓的合同能源管理法律業務有聲有色,不僅促進了區域樓宇節能減排項目的順利實施,而且增加了律師服務的業務創收,起到了一舉兩得的雙贏效果。
除此之外,靜安司法局與多家律所針對靜安白領集中的特點,針對白領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服務,這些律所與“白領驛家”合作,暨服務了群眾,又普及了法律,在靜安白領中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口碑。
創新發展之外向聯合:“技能”輸出、合作發展
雖然靜安區律師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規模效應不斷擴大、業務收入穩步增長、辦案數量逐年增加的良好態勢,但部分律師事務所豐富的人才資源卻因受本區域法律服務市場飽和度的影響,難以轉化成切實的經濟效益。為突破這一“瓶頸”,靜安律師一度也陷入迷茫之中。
2008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這為靜安律師外向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近年來,長三角及其周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經濟活動十分活躍。隨著高鐵、動車的陸續開通,長三角逐步形成了一至二小時的經濟圈。因此,無論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法律服務領域都蘊藏著無限商機,長三角的地位不可忽視。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一些二線城市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大量的法律事務應運而生,亟需各專業的法律人士提供投融資、企業并收購等方面的相關法律服務,從而保障當地經濟持續、繁榮、穩定發展。
靜安律師敏銳地認識到,在國家“大布局”的發展前景下,靜安律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技能優勢以及項目律師的中介功能,盤活律師的客戶資源,提前介入、創造和捕捉“商”機。靜安律師可以以“泛長三角”經濟活躍地區為重點,以二線城市為突破口,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前景和業態開發,通過市場前景調查、構建合作框架、聯系資本合作、設計法律模型、出具法律意見書等方式,積極為當地經濟建設和區域開發服務。
從2007年開始,靜安律師就開始致力于開辟“以上海為根基,輻射長三角,瞭望珠三角,聯合西南片”的戰略思想,收到了積極的效果。
外向聯合探索之一:與江蘇、山東兄弟省份密切合作
2007年9月,靜安區律工委組織5家律師事務所代表和部分投資界、企業界高管等一行11人,組成靜安律師“泛長三角”經濟項目考察團,赴江蘇省江陰市和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等三地進行了為期5天的考察、洽談活動,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
外向聯合探索之二:與昆山等近鄰經濟“強”市互動發展
昆山市緊鄰上海,是中國的“百強縣”之首。2008年始,靜安區律工委多次組織律師代表團赴昆山進行考察交流,并與昆山臺商協會建立合作關系,這標志著靜安法律服務業開拓長三角法律服務業市場已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除昆山市之外,2009年7月,靜安區律工委還組隊赴浙江諸暨進行交流和考察。會議期間,兩地律師共同簽訂了《合作備忘錄》,約定以“互相宣傳提升各自知名度、互為分享事務所資源和經驗、互為提供司法領域的咨詢和技術支持、互為協助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互為提供學術研究和司法調查”為原則開展相互協作。截至2010年7月,靜安、諸暨兩地已有近20家律師事務所簽訂了結對合作協議。
外向聯合探索之三:在駐滬“企聯”中尋機遇
鑒于各省、市駐滬企聯數量眾多,蘊含諸多法律服務機遇的情況,靜安區律工委大力推進靜安律師與各企聯的互動交流。2009年4月,靜安區律工委到杭州駐滬企業聯合會考察,受到了杭州商會領導的熱情接待,雙方就聯合開辦知識產權論壇、靜安區法律工作者協會與杭州駐滬企業聯合會開展多方位合作、靜安律師為駐滬浙商服務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洽談,并達成了初步合作協議,為今后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礎。
外向聯合探索之四:推進長江沿岸集群法律服務合作
2009年7月,靜安區司法局、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司法局、上海市律師協會靜安區工作委員會、靜安區法律工作者協會在上海共同舉行了“共飲一江水、攜手迎世博——滬漢中心城區法律服務合作簽約會”。會上,各單位聯合發布了《長江沿岸城市集群中心城區法律服務合作聯盟倡議》。之后,靜安區司法局和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司法局代表兩地法律服務業簽署了《長江沿岸城市集群中心城區法律服務業合作框架協議》,正式拉開了跨區域法律服務業合作的大幕。
2010年10月,靜安律師還組織律師與重慶律師互動,參與舉辦“國際服務貿易高峰會之法律服務研討暨對接會”,并簽訂了《長江沿岸城市集群法律服務工作框架協議》,旨在打造長江流域法律服務共同體。靜安區域內的方達律師事務所、國浩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分別與重慶江都律師事務所、金牧律師事務所簽訂法律服務交流合作協議。
靜安律師積極推進的外向發展的市場拓展戰略,不僅擴大了靜安律師在全國的美譽度,而且使得靜安律師在全國的市場上尋得了契機,拓展了律師業務的范圍。靜安律師在外向聯動的積極努力,正在取得豐碩的回報!
創新服務之立足本地:政府好“參謀”、客戶好“智囊”
在外向發展的同時,靜安律師在參與本區建設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靜安律師不論在政治工作、還是在經濟建設方面,一直起到了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服務本地之一:為本區建設添“金磚”加“銀瓦”
根據靜安區委、區政府“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靜安商務港、建設國際靜安”的總體要求,靜安律師除了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外,更在推動靜安區域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靜安法律服務行業發展迅速,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能級迅速提升。據統計,2010年靜安法律服務行業年營業收入逾12.06億元,年稅收貢獻2.38億,為靜安區建設的物質保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服務本地之二:區“委托律師招商”活動中顯風采
律師是一個具有豐富社會資源的群體,特別是從事高端經濟、金融業務的律師,在各類行業領域內皆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并有著比一般部門人員更靈敏和多元化的經濟信息網絡。針對這一認識,靜安區律工委在律師中積極推廣“激活律師資源,參與區域招商”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由金石所律師牽線,區司法局會同區招商部門與海富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進行接洽,成功將海富基金引進靜安。之后,又借助律師資源,為嘉懿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綠源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上海辦事處、上海仲裁委等一批符合區域經濟定位和發展要求的優質企業和組織入駐靜安穿針引線,為拓寬靜安稅收資源、推進靜安區域經濟建設,起到了顯著的積極作用!
服務本地之三:律師“維穩”促和諧
除了在經濟建設中大顯身手外,靜安律師在服務政府、“維穩”服務、矛盾化解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靜安區所屬各局、辦均有律師法律顧問。“有事找律師”,在靜安區行政系統內的觀念已蔚然成風。而靜安律師在促進社會和諧、參與社會穩定工作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比如,靜安是上海的中心城區,近幾年一直面臨“舊城改造”,而拆遷問題就成為靜安“舊貌換新顏”的重大障礙之一。拆遷問題關系群眾的安居樂業,同時也直接關系著城市的經濟發展,如何協調拆與被拆雙方的矛盾,正確普及相關法律,確保政策法律有效實施,也是靜安律師貢獻所在。幾年來,靜安區的百悅、捷華、原本等律師事務所,積極參與區動拆遷矛盾化解工作,有效地推動了靜安舊城改造工作的開展;再如,以“11?15”火災為例,2010年11月16日上午,距離事故發生不到24小時,一支由132名律師共同組成的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就已集結完畢,并迅速投入到善后處置工作中。該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事務繁瑣,法律關系復雜,但靜安律師毫無怨言,一年來一直潛心積極努力、用心處理此次事件。
多年精心打造已鑄就“靜安律師”的品牌!
當前,1700余名靜安律師奮戰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正在用創新的精神、昂揚的斗志,譜寫著一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激揚凱歌!展望大勢,靜安律師發展前景廣闊;著眼現在,靜安律師色彩繽紛!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