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踐行創先爭優“亮點”工程凝聚“光明” ——記上海光明律師事務所
日期:2010-09-13
作者:羅雨菱
閱讀:5,080次
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成立于1996年, 2005年被評為 “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 2009年被評為 “上海市優秀律師事務所”,現有專職律師70多名。
光明所在知識產權領域每年代理專利、網絡著作權的訴訟案100多起。光明所較早地全面參與為韓資企業服務,許多在國內開展業務的韓國航運、貨代企業都成了他們的客戶。
“亮點”工程凝聚黨員力量
光明所早在10年前就成立了黨支部。據近幾年的統計,黨員律師的平均業務量始終超過全所律師平均業務量的一倍。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光明所黨支部在黨內開展 “亮點”工程,即人人有目標、人人有亮點、人人有貢獻。每位黨員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了爭優目標。這些爭優目標包括:業務量爭取有所突破;幫助扶持其他律師;優化客戶服務關系,力爭投訴率為零;以所為家,志愿奉獻,以人為善,積極幫困;弘揚公益性的法律服務典范。這些 “亮點”工程豐富了光明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底蘊。
光明所黨支部在鞏固成績的基礎上,在理論與實踐二方面繼續深化“科學發展、和諧建所”的黨建理念。比如,在閘北區最近舉辦的全市首次“律所黨建論壇”中,光明所黨支部撰寫的論文受到市、區黨建專家的好評,榮獲一等獎
社會責任與品牌建設結合
光明所始終將社會責任與品牌建設結合在一起。在全區的法律援助案件中,光明所是承擔該項義務最多的律所之一。部分黨員律師還義務參與區府信訪接待。
2009年光明所黨支部組織了部分黨員律師參與世博重點工程—北廣場拆遷。黨員律師一改傳統的辦案模式,將大量時間 “泡”在基地,動遷組晚上加班,律師也加班;動遷組沒有雙休日,律師也放棄休息,上門做工作遇居民不在家或不配合,不厭其煩地再次上門做疏導,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律師的真誠付出,有時不被居民所理解。有戶居民因不認可動遷政策,與動遷組不相往來,并稱不怕強遷。律師白天上門撲空,晚上再次上門,但居民流露出抵觸情緒,將律師拒之門外。對此,律師沒有選擇退縮,而是站在門外耐心釋明律師的出發點是了解居民合理訴求,構建居民與動遷組對話的渠道,避免產生對居民安置的不利后果。律師在寒風下的執著與誠意使居民的態度有所緩和,半小時后終于將律師請進屋,臨別時又熱情送出門。不久,該戶順利騰房搬遷。
為多元化解社會矛盾出力
律師在參與動遷中,堅持公平正義很重要。為化解社會矛盾起到重要作用。如市民彭某1958年去安徽,退休后全家回上海與兄弟擠在一處。從2005年起報戶口因缺一份材料至今未辦成。動遷后期,兄弟們都已安置搬遷,但彭某一家三口因無戶口,只能按戶外共有人安置9.7萬元,他們無奈只能 “賴”著不走。
彭某因病長期臥床,妻子也腿部骨折,家里大小事全靠20歲出頭且無工作的女兒張羅。動遷組很同情,但又感到受限于政策條文。律師獲悉后特意上門了解具體情況,既解釋了政策,勸其降抵心理預期,也承諾盡可能幫助爭取合理的安置方案。經過律師與動遷組的反復研究,將該戶的實際情況報動遷指揮部,最終為彭家爭取到一套房,既推進了拆遷進度,也保障了居民居有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