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港律師共話災后重建
日期:2009-02-01
作者:劉德嘉 姚曼莉
閱讀:3,387次
為貫徹落實全省司法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災后重建法律服務工作,推動四川律師法律服務業務的拓展,促進《川港律師災后重建培訓服務計劃》的落實,2009年1月22日,四川省律師協會組織德陽、綿陽等地的律師在綿陽臨園賓館召開了“川港律師災后重建培訓服務調研座談會”,就四川省委提出的“兩個加快”提供法律服務的相關問題展開調研。省律師協會彭永臣會長到會,綿陽律協會長譚方文、副會長張勇、李嘉祥、羅太平、顧仕義,律協黨委副書記姚建,秘書長古軍和德陽律協的吳明全律師、劉金熬律師、劉德嘉律師、姚曼莉律師,以及來自極重災區北川的代國章律師、綿竹的茍建軍律師等20余人參加了會議。
與會律師圍繞受災企業境外融資、基礎設施建設BOT、TOT項目、重大工程項目全程法律服務、目前受災企業的法律需求、受災地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面臨的法律問題和法律需求以及律師介入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的相關問題,結合自身的執業實踐提出意見和建議。救災需要激情,重建需要法制,與會律師有一個共識:律師作為災后重建不可或缺的角色當仁不讓地要參與到重建這一光榮又艱巨的歷史任務中。作為一名災區律師應當胸懷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義無反顧地投入災后重建,以高質量的法律服務為災后重建保駕護航。同時,也應當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與高瞻遠矚的視野,兼顧律師業的發展,抓住重建的機遇,大力拓展法律服務市場,以新業務的拓展彌補某些傳統業務領域萎縮的損失,在豐富的實踐中不斷謀求行業的整體提高與進步,將震災以及金融危機對律師行業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在展望未來的同時,與會律師也不約而同提到內地律師與香港同行在業務能力上的客觀差距,期望“走出去,請進來”,通過《川港律師災后重建培訓服務計劃》,創造災區律師到香港學習培訓的機會,并通過在境外融資、BOT、TOT等大型法律服務項目中與香港同行的合作,幫助災區在重建過程中培育法律業務市場,帶動災區律師執業理念的轉變以及業務水平的提高。
聽取災區律師們的意見和建議后,省律師協會彭永臣會長表示,省律協將盡力促成《川港律師災后重建培訓服務計劃》的落實,搭建災區律師與香港律師交流合作的平臺,并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致力于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幫助律師開拓服務市場,拓展業務領域,提高業務技能,為律師的發展創造機遇,為災后重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川港律師災后重建培訓服務計劃駐川聯絡人、香港胡百全律師事務所律師俞浩到會聽取了兩地律師的意見和建議。
調研結束后,彭永臣會長代表省律協將承載溫暖與關切的節日慰問金送到了德綿兩地八名受災律師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