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已有84年歷史的美國思瑞律師事務所(ThelenReid)通過全球合伙人決議,決定破產,最后關門日期是今年12月1日。這是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擁有大約600名律師,并以其在建筑、公司融資、房地產與結構性融資、技術、媒體與通信、能源及復雜訴訟等領域的業務特色而馳名。
一個月之前的9月25日,成立于1890年的美國海陸律師事務所(HellerEhrman)宣告破產。該所總部在美國舊金山,破產前有700多名律師,并在全球有14家分所,包括香港(1993年)、北京(2004年)和上海(2007年)。該所擁有一批高質量的客戶,包括通用電氣、微軟、索尼、蘋果等等,在業界享有很好的名聲。
在破產前該所曾試圖與數家美國律所合并,但均告失敗。今年隨著大量合伙人流失,銀行終于中斷貸款。
金融風暴中,以美國為首的金融律師業務遭受重創,裁員、破產或者重組,是很多以金融業務為主的律所不得不面對的選擇。
在全球經濟大環境影響下,中國律所也沒能幸免于難。近期,業內傳出,總部位于北京的、在國內排行前幾位的一家大型律所正在考慮裁員,并著手進行內部調整:減少金融業務,增加訴訟業務。
IPO業務全軍覆沒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簡稱IPO,首次公開募股。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律師,全線處于失業狀態。”華律偉業咨詢有限公司(專職做法律人才獵頭的國際公司,總部在美國)執行董事夏海寧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國內一家大型律所的高級合伙人甚至用“哀鴻一片”來形容目前證券市場的慘淡。自金融危機以來,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的
IPO業務幾乎為零,IPO律師不得不面對要么轉行、要么辭職的窘境。
“金融危機對各行各業的律師都有影響,但金融律師首當其沖。”夏海寧說,“金融律師分兩類,除了
IPO律師,還有一部分是做結構性融資的,即做金融衍生產品的律師,他們是美國次貸危機直接的受害者,狀況也相當慘淡,幾乎全軍覆沒”。
“美國一家著名的作結構性融資的事務所,前些日子,其全球主席來北京時透露:此事務所全球25%的律師被解雇了。”在美國,衡量一個律師事務所的利潤率有一個標準,即“每個合伙人的年利潤(PPP)”。排在前列的大所,PPP一般在300萬美元左右,這些律所往往為投資銀行服務,被視為高端律所,影響力和業務總量最大。但隨著華爾街金融的崩潰,這些高度依賴投資銀行的律師事務所受到的沖擊也是最大的。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些律所保持了非常高的利潤,但是由于結構單一,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他們成為全球最早動手裁員的律所,裁員的力度讓人吃驚。
除了金融衍生業務的全線潰敗,金融危機還帶來了一系列的信用危機,這導致做專職基金業務的事務所也很艱難。另外,投資人投資當然是希望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利潤,而IPO市場往往是被投資人瞄準的一個出口市場,隨著IPO業務的消亡,作為IPO上游產品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PE)和風險投資業務(VC),異常慘淡。
“在這種狀況下,公司律師受的影響相對小一些,以往一些大所不屑一顧的直接投資業務、戰略并購業務還能堅持。另外,知識產權業務受得影響也比較小。”夏海寧說。
想來中國工作的律師越來越多
最近,夏海寧所在的獵頭公司,經常接到一些大牌律師甚至合伙人主動打來的電話,詢問有沒有合適的機會。在市場狀況很好的前幾年,聯系他們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據他介紹,目前國際律師業處在“僧多粥少”的狀況,能帶來業務的合伙人最受歡迎。前幾年,在美國,工作4到5年的中級律師很搶手。金融危機之后,最缺乏的是能找來單子的合伙人,而不是執行業務的律師。
“另外,有很多有中國背景的、在跨國大所工作過的律師出現回流現象,想來中國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對于那些執業領域不景氣的律師來說,可以選擇轉到一個在接下來幾年業務量更大的領域。”路偉律師事務所紐約辦事處高級顧問PhilipEhrlich律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轉行,對全球金融律師來說是一個有效的生存下去的方式。
“金融危機重創金融律師業務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機會,比如在破產、重組、清算、債權人利益保護、訴訟等領域。”夏海寧說。
PhilipEhrlich是一名并購業務的律師,并與路偉的商業重組團隊在中國和跨國重組交易中有著緊密的合作。“我預計未來幾年中我會大部分時間從事重組相關的業務。”
除了對專職律師的影響,很多Inhouse律師(公司內部律師)的日子也不好過。比如汽車、航空等嚴重依賴融資的生產型、制造型企業受到影響,這些公司往往面臨并購重組等。當兩套班子融為一套班子,多余的人就得走掉。Inhouse律師的飯碗同樣受到威脅。
涉外律所發展可能放緩
“我不太清楚金融危機對中國的金融律師的影響如何。但是,就像其他行業一樣,律所也應當令自身多元化,從而不管是經濟走強還是疲軟,都能獲得穩定的業績。”PhilipEhrlich說。
夏海寧很贊同PhilipEhrlich的觀點。“中國高端的律師事務所這幾年的發展,很多依賴外資業務,比如金杜、君合等。但是正是因為金杜這樣的事務所保持了業務的多元化,才使得受到的影響相對減弱。”
“中國這些高端事務所,有些業務是和國外事務所一起合作的。隨著國際律師業務發展越來越趨于謹慎,國內這些依靠外資的事務所,發展速度放慢似乎也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華律偉業美國總部的合伙人近期拜會了華盛頓的五六家律師事務所,樂觀一點的認為經濟危機有可能持續兩三年的時間,但有的則認為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總之,短期之內不會過去。”
“中國機會”仍然看好
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金泉律師,則表現出了樂觀的態度:“盡管此次危機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幅萎縮,但對中國的影響相對較小。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發展的空間仍然是全球最好的一個地方,中國將會為全球走出金融低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全世界的資本市場仍然會關注中國,向中國傾斜。IPO、私募和直接投資這些方面,律師業務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后,應該很快能有一個新的發展空間。”
肖金泉認為,中國的金融律師業在以下幾個方面,面臨著機會。
首先是國內實體產業、出口制造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著清算或轉型,這會牽扯出大量的法律業務,比如對企業職工和資產的規范化處理、產業整合過程中的并購業務等。
其次是中國政府為了拉動內需,積極投資基礎設施,隨之帶來的是一系列相關產業整合,需要法律服務。此外,中國城鎮化戰略將進一步推進,十七屆三中全會之后,對農業的新政,會產生大量需要規范的領域,對中國律師業而言,則是面臨前所未有的法律服務的機會和市場。
“金融風暴發生以后,中國律師要適時地轉型,看清在應對金融風暴中,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和方向,尤其是要捉住農業新政帶來的機會,找到新的法律服務領域。”肖金泉說。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