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
http://m.aineast.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m.aineast.com
上海市連續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培根說:“一個人如果不浪費光陰,是可以做到少年老成的。然而這種情況難得一見。”偏偏我們的職業要求每一位青年律師都老成持重。作為一名工齡十年的青年律師,我完成了從實習人員、專職律師到合伙人律師、主任律師的身份轉變,也完成了由“雜”轉精、先易后難、從忐忑到從容的業務及執業能力提升。回望這十年,我確實在歷練中有所收獲,不敢侈談成才經驗,謹在此分享一些成長感悟。
一、關于專業能力
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不在于邏輯。
1.選擇執業方向
青年律師在執業之初多少都會有點困惑:選擇訴訟還是非訴訟?民事、商事、刑事及其細分領域怎么選?執業道路看似是在做選擇題,結果做著做著卻發現:有些心儀的選項消失了,有些完全沒想過的選項冒了出來。
剛入行的時候,我去了一家以涉外業務為主的事務所學習反壟斷業務,之后又去了本地傳統所接觸了包括房地產開發、刑事、交通肇事、婚姻家事等各類業務,最終將自己的興趣及主業落在公司治理、商業地產和投融資上。
青年律師一入行就找到執業方向自然很好,但如果沒能找到,那么在執業初期做“雜”一點,多接觸各種類型的業務也未嘗不可。雖然各類案件的業務領域不同,但是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相似相通的。同時,青年律師可以利用試錯成本低以及學習能力強的年齡特點,迅速找到自己的優勢和興趣,找準執業方向。
2.深耕專業領域
青年律師發展業務有沒有捷徑?有!專業為律師立身之本,專業化是律師行業的發展趨勢;因此,通過構筑專業壁壘形成業務的“護城河”便是捷徑。
律師是一個人身屬性較強、標準化程度較低的職業,若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具備匠人精神,找準方向后鍥而不舍、靜心耕耘。根據一萬小時理論,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深耕一萬個小時。而我們眼中的律師大咖們,無一不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及經年累月的奮斗,才最終邁向卓越的。
就個人而言,我會通過制定訴訟或談判策略、撰寫庭審逐字稿、舉辦庭前模擬、進行庭后復盤等手段,細細打磨每一個案件,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全心投入,才能做到日積跬步。同時,我通過大量閱讀,提升理論水平;借助業務專業委員會活動及專業論壇的思想交流,見賢思齊,向同行學習;參與撰寫書籍、文章,并在這一過程中總結歸納經驗、加深理解。正是有了前期的積累,我才能在辦案時做到舉重若輕。
3.在逆境中堅持
在執業過程中,律師會遭遇各種困難,有來自案件本身的,也有來自案件之外的。此時,律師的逆商就顯得尤為重要(逆商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近年來讓我印象最深的案子,是我方上市公司客戶被外省某房地產企業訴訟并被查封、凍結資產近20億元。該案爭議時間久、案情疑難復雜,對方拿出多份對我方極其不利的證據,且當時的公告、新聞充斥網絡,客戶及律師團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然而我們頂住了壓力,通過不斷地對案情及證據進行梳理、調查取證,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訴訟策略。該案持續三年之久,歷經十余次庭審、多輪舉證、幾十稿質證意見和代理意見,僅整理的證據材料就多達十余箱。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黑龍江高院及最高院均駁回對方全部訴訟請求,并且我方另行提起的一系列債權債務糾紛訴訟均取得勝訴判決,最終執行到對方數億元資產。
通過該案,我體會到,雖然我們不能決定客戶委托的案件是“順風”還是“逆風”,但君子求諸己,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逆境并非沒有希望,答案在風中飄蕩。
二、關于個人成長
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人生中途,即在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1.發現使命
在執業伊始,我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到辦案上,一門心思要提高業績。那時的我只顧埋頭忙業務,兩耳不聞窗外事。也許有些青年律師與當時的我有相同的想法:時間有限,平時工作都這么忙了,為何還要做分外之事?
直到某天,一位前輩點醒我:“律師要以業務為本,但不可不及其余。”是啊,若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律師,我能否做得更多?于是,我從只關心業務發展轉而關心行業發展,從注重自身的收獲轉而理解“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深意。
2.為行業發展獻綿薄之力
在轉變思想并踐行一段時間之后,我有幸參與到與青年律師發展相關的一些具體工作上。我們曾調研過青年律師發展狀況、與高校交流人才培養、與團委聯絡合作項目、籌辦市律師辯論賽、服務IPBA上海年會、組織“大咖云客廳”“青律沙龍”“抖出民法典”“配音大賽”“行走的黨課”等活動。通過一系列工作,我逐漸加深了對上海青年律師群體的了解,與許多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同仁成為了朋友,也透過他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有道是“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可能反過來也同樣成立,即“責任越大,能力越強”。若青年律師勇于承擔更多的責任,那么自身的能力也會通過歷練而增強。就我個人而言,參與行業工作的這幾年確實有所付出,但收獲也更多。
3. 參與社會實踐
作為一名全國青聯委員、民革黨員,聆聽青年呼聲、承擔社會責任、服務民生工程也是我的重要職責。在履職過程中,我參與了幾十場調研、分享、學習活動,撰寫了數十篇社情民意及提案。了解各行各業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了解社會、認識自我、提升綜合能力的過程。跳出舒適圈、生活圈、工作圈,有利于拓寬思維,也有利于發現自我認知的局限。
三、關于德行與心態
幸福是意義與快樂的結合。
1.德行
我認為律師的德行有高和低兩個標準。
低標準德行是遵守規則。入行前,我的老師告訴我,律師這一職業不排斥財富,但排斥對財富的追逐。這句話我當時不甚理解,排斥財富和排斥對財富的追逐究竟有何區別?執業后我才慢慢領悟,其實這是對律師的拷問:在利益面前你是否會動搖?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本就是律師的天職,我們理應比其他人更敬畏法律。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把許多規則視為對自己執業的限制,而當我對這個行業了解越多,就越深刻地明白這些規則為何會存在。這兩年,我市開展了律師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每位律師都參加了自查和教育培訓。通過這一培訓,我愈發感受到律師執業規則對于規范整個律師行業和提升執業尊榮感的重要性。律師實際上是一種以道德取勝的職業,職業道德及各項執業規范不僅是對律師的約束,更是提升青年律師競爭力的武器。
高標準德行是踐行公益。法律是有溫度的,律師更該如此。上海律師素有熱心公益的傳統,前輩律師們踐行社會責任、展現奉獻精神,青年律師也應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投身于公益事業,體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
其實對我來說,最難忘的案件并不是金額最大的案件,而是曾經為一名醫院護工阿姨提供法律援助。她的工作非常辛苦,好不容易積攢的9萬元卻全部被騙走,她花了一年去追討、信訪,但是都沒有結果。在和我介紹案情的時候,她的情緒非常激動,甚至有輕生的想法。好在我介入后只用了八個工作日,就幫她將騙款全部追回。看到她的笑容,我瞬間就明白了律師的價值和使命——人民律師為人民。
2. 心態
最后聊聊心態。目前,上海律師總數達38000余人,40歲以下青年律師占比近55%。青年律師在就業、收入、家庭、拓展等方面確實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我們也看到全國有不少青年律師英年早逝,著實讓人惋惜。
不論是執業還是人生,從來都不是賽跑,而是一段美妙的旅程。同樣的旅程,欣賞者能看到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而漠視者冰結心城,看到的只有四海枯竭、叢山荒蕪。成長需要努力,但也要警惕急于求成帶來的風險。那些令我們敬仰的大咖們不僅在業務上獲得了客戶和業界的肯定,其精神世界更是富足,他們中不乏攝影、書法、歌唱好手。現在我們律協有足球、籃球比賽,有橋牌隊、京劇社,有攝影、書法沙龍等文體活動,青年律師完全可以通過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一展身手并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工作之外還有生活,良好的體魄和健康的愛好會助你走得更穩更遠。最后,將一句我最愛的泰戈爾的詩分享給成長中的青年律師: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潘雄上海市君和律師事務所主任,全國青聯委員,黃浦區政協委員,上海律協青年律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侵權責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律協民事專業委員會委員。榮獲第七屆上海市優秀青年律師、上海市青聯優秀委員、黃浦區擁軍優屬先進個人等。
編者按:2022年,上海律師行業評選出“第七屆上海市優秀女律師”10名。從2023年第1期開始,“第七屆上海市優秀女律師”系列文章將陸續刊登在《上海律師》上。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