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代表團在審議 本報記者 劉歆 攝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如何在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的同時,勇于開拓、奮發有為,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昨天,上海市第十六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開幕。當天下午,市委書記陳吉寧參加浦東新區代表團審議,與代表們親切交流。
兩個半小時里,會場氣氛熱烈,18名市人大代表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就推進經濟增長、提振消費、科技創新、基層治理、養老等話題,提出真知灼見。
發展經濟抓改革
“2025年,浦東將錨定‘GDP增長5%以上、力爭更高’的目標,干字當頭、奮力一跳,爭取更好成績。”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吳金城第一個發言,他表示,謀發展拼經濟,首先要鉚足干勁,實現“經濟挑大梁”。今年浦東重點圍繞規劃調整完善、產業布局聚焦、創新密度提升、優質人才引育、創新生態營造等,制定和推進“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科學城實施方案”,加強大科學設施、新型研發機構等帶動效應,打造具有創新策源意義的“核爆點”。
同時,浦東還要抓改革促開放,奮勇爭先實現“改革當先鋒”。“去年‘引領區意見’浦東實施方案、綜改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自貿區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完成進度均達到95%,一批標志性成果落地見效。”吳金城透露,今年還將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主要包括:全力加快自貿區制度型開放2.0方案、綜改試點第二批授權事項清單兩個“升級版”出臺實施,加快“盆景變苗圃、苗圃變森林”。此外,浦東還將繼續加大外資招引力度,著力在生物醫藥、增值電信服務、保稅維修和再制造等領域,引進外資增量項目,促進存量外資項目利潤再投資,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助力企業海外發展。
陳吉寧指出,浦東在全市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以浦東開發開放35周年為新起點,大力發揚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奮力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
談到助力服務企業“走出去”,市人大代表吳堅建議,提高涉外法律服務水平,為企業保駕護航。“作為一名30余年耕耘涉外法律實務工作的律師,我感受到上海涉外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和提升。但隨著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中國企業‘走出去’時面臨的外部法律風險與挑戰前所未有。”
為此,吳堅建議,首先,商務等部門的境外投資促進政策與司法部門的涉外法律服務保障政策之間要加強聯動,相關部門匯聚針對性更強的政策合力,幫助企業“走出去”得到充分的涉外法律服務政策支持。其次,建議設立企業海外維權基金,用于企業申請涉外維權行動的啟動資金,減少企業海外經營損失,增強出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此外,建議聚焦核心要素,出臺本地涉外律所國際化布局的鼓勵政策,加快形成一批上海本地涉外領軍律所,掌握涉外法律服務的主導權。
提振信心促消費
“我認真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注意到報告中強調要‘持續推動更高層次開放’。為此,上海要搶抓單方面免簽政策機遇,持續推動更高層次開放。”市人大代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提出,盡管免簽政策實施以來上海出現了很多積極變化,但目前境外免簽游客來滬旅游的便利性仍需提高。比如,熱門景點預約仍有難度,消費支付仍需優化、出行購物還不夠便捷、外語導游人才仍有缺口等。
她建議,充分發揮上海的深度、廣度、高度,為240小時入境游打造精品線路。提升景區門票預約管理水平,參照國際上其他博物館的做法,延長預約期限。優化外籍游客的金融服務,增加銀行、星級酒店、機場、景區等人工貨幣兌換窗口的小面額現金數量和范圍。此外,支持和鼓勵有關用人單位加強與對口院校的聯系,通過“訂單式”培養,擴大外語導游人才的培養規模。
市人大代表、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俊峰從以資金視角看消費熱點、以金融之力促消費活力的角度,建議打造促消費的上海方案。同時,探索建立上海促消費的數據全景消費模型,加強消費數據的匯聚和挖掘。此外,還可以探索加強境外宣傳和長三角聯動,打造促消費的上海布局。
基層治理系民生
教育、養老、基層治理……民生話題總是牽動著代表們的心。“我在照護師培訓學校調研時,正好碰上一個班在上課,40個人都挺年輕的,非常意外。但一問,學員考完證,多半不會從業。”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施政發表了她在調研養老照護行業時發現的問題。
“在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上登記的養老護理員總數64512人,40歲以下的僅有2303人。”施政說,在調研中,年輕學員坦言,許多培訓課程還在教如何使用傳統輔具照護,又累又臟,所以不想干。此外,她還發現,當下很多高科技企業已經有了品類齊全的健康輔助類產品,但是這些產品亟須在實際應用中打磨、使用,未來的護工更需要具備使用這些產品的能力。
對此,她建議,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搭建平臺促進科技企業與職業培訓機構之間的校企深度合作,同時加強養老照護行業內部企業之間的企企聯動。通過強化專業化培訓體系,推動科技力量有效賦能傳統服務業。還應著力提升照護師對高科技工具的掌握程度,進而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榮譽感。
如何破解“小馬拉大車”基層治理難題、推進融合網格治理能力進一步升級?會場上,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浦興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春艷帶來了來自一線“熱騰騰”的建議。
“聚焦基層治理合力不足、運行機制不夠通暢等問題,需要在精細化治理上不斷深耕。”市人大代表陳春艷表示,目前黨建、綜治、城運、城管、應急等“多格”已統一成為“一格”,各支隊伍也完成了人員力量的下沉。但“多格合一”要真正合出實效,還有許多功夫要下。
她認為,要鼓勵基層根據各自網格的實際情況,探索更加符合網格實際的精細化治理方式,達到因地制宜、百花齊放、管用有效的目的。希望相關部門進一步強化“多格合一”理念,下沉到網格的隊伍,要根據“多格合一”的要求調整和完善工作模式、工作效能評價等,確保人到崗、心到位、責到位,真正把綜合網格作為“責任田”來深耕細作,提升網格作戰能力和水平,最終破解“小馬拉大車”的難題。
對于代表們提出的意見建議,陳吉寧認真傾聽記錄,與大家深入交流討論。他表示,要加快人民城市建設,把“為人民”和“人民建”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回應群眾呼聲、解決民生難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努力構建城市治理共同體。
本報記者 宋寧華 曹博文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