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執業新老“三難”有效緩解
來源:中華全國律師協會
日期:2017-02-15
作者:全國律協
閱讀:5,410次
各地保障律師權利規范執業措施層見疊出
律師執業新老“三難”有效緩解
2017年2月9日,河南省司法廳舉行機關法律顧問頒證儀式,律師羅新建、趙虎林從河南省司法廳副廳長弋振立手中接過聘書,正式成為河南省司法廳法律顧問。如今,政府部門聘請律師當法律顧問,已不再是新鮮事。
從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聘請律師當法律顧問,到越來越多的律師走出國門服務企業海外發展;從司法機關紛紛設立“綠色通道”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到司法行政部門強化管理確保律師執業規范……《法制日報》記者今天從司法部了解到,2016年以來,各地深化律師制度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律師執業環境不斷改善,執業水平持續提升,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保障執業規范執業同步
“尊敬的律師:歡迎您會見犯罪嫌疑人,您在依法履行職務過程中如有合法權利受到侵害,請向貴州省公安廳投訴。”去年6月的一天,北京律師趙運恒在貴州省綏陽縣看守所會見當事人后,收到這樣一條短信。這在他15年刑事辯護生涯中,還是頭一次。
這樣的頭一次,已漸成常態。
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程度,是一個國家法治文明的重要標志。一年多來,各地司法行政機關積極與其他政法機關溝通協調,推動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律師執業閱卷難等“老三難”、申請調取證據難等“新三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上海、山東、江蘇等地全面開通律師訴訟服務平臺,律師足不出戶就能完成網上立案、閱卷等。山東省司法廳推動全省公安、檢察、國土、稅務等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加快建立律師網上預約平臺、網上案件查詢系統,設立律師接待窗口,為律師提供便利化服務。
北京、貴州等地法院開辟律師工作室、更衣室、休息室;廣東、四川等地檢察機關安排專門場所方便律師閱卷、設置網上閱卷中心;江蘇、陜西等地看守所增設律師會見室、建立網上預約平臺……一年多來,保障律師執業措施層見疊出。
律師調取證據曾經困難重重。去年,重慶、安徽等地探索實行律師調查令制度,安徽在全國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確民事訴訟調查令制度,法院依規向代理律師簽發調查令,向受調查人收集相關證據,有效破解這一難題。
為打破律師執業壁壘,安徽、四川等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省委政法委牽頭,省直政法各家和省律師協會為成員,定期溝通協調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工作情況,解決律師執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
律師執業受保障的同時也要守底線。各地嚴格落實修訂后的《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和《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律師行為規范和律師事務所管理規范。山東出臺國內首部律師違法違規懲戒工作規則,劃出律師執業不可觸碰的紅線和底線,規范律師執業。
2016年7月,河北省石家莊市律師董某到江蘇省盱眙縣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時,違規將一包熟牛肉和一包香煙交給嫌疑人。石家莊市司法局了解情況后,責令董某作出書面檢查,責成其所在律師事務所自查自糾,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
律師參政議政建言獻策
11個法官檢察官崗位虛位以待——今年1月18日,廣東省面向全省執業律師、專家學者、黨政機關從事法律工作人員公開選拔6名法官和5名檢察官。這在廣東尚屬首次。
當前,我國律師隊伍已突破30萬人。為建立健全律師人才培養選用機制,北京、廣東、浙江等地探索從符合條件的律師中招錄立法工作者,廣東21個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具有律師從業經歷的36人;各地積極推薦優秀律師參政議政,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今年1月,省級“兩會”相繼召開,律師參政議政熱情高漲,積極建言獻策。上海當選的律師代表委員人數不斷提升,目前有區級代表委員及黨代表共197人,市級代表委員21人。“兩會”期間,江西省5名律師代表委員提交建議提案近20份,涉及法治建設、政府工作、企業改革等多個方面。
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取得新進展。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出臺實施意見,明確2017年年底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普遍設立法律顧問、公職律師。
各地多措并舉加強律師隊伍建設。河北、湖北、寧夏等地推進律師行業黨組織全覆蓋。湖北657家律師事務所獨立和聯合建立黨支部286個,以黨建帶隊建,引導廣大律師融入平安法治湖北建設實踐,近年來沒有受理一起黨員律師嚴重違法違紀執業問題投訴。
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
去年3月,某企業與廣東東莞龍眼社區經聯社簽訂房屋租賃合同,但該企業未按照約定將房屋用作學校培訓,而是作為商鋪等招租。社區居民對此強烈不滿,準備上訪。
駐社區法律顧問、律師吳建武了解情況后,馬上與社區居委會干部商討解決方案,及時與居民召開座談會,耐心細致地做工作,成功引導居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這樣的社區法律顧問,目前廣東有8000個。在實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中,廣東近2.6萬個村(社區)與律師事務所簽訂服務協議,近8000名律師擔任村(社區)法律顧問。
不僅僅是廣東,北京、山東、江蘇等地大力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廣大律師“固定坐診”“按需出診”相結合,“線上服務”“線下服務”相結合,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截至去年年底,廣東村(社區)法律顧問共修改完善村規7600多份,出具法律意見書1.7萬多份,提供法律咨詢67萬余人次,代理群眾參與訴訟和實施法律援助近2.5萬宗。
律師參與涉法涉訴信訪化解工作,看守所設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制度,律師組團上門為企業提供法律體驗……各地充分發揮律師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涉外法律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在上海、福建、廣東等地的自貿區內,國內外律師事務所以“聯營”方式搶灘進駐。越來越多的國內律師事務所通過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在世界主要經濟體所在國和地區設立執業機構。
湖南省司法廳率先開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專項法律服務活動”。去年,湖南某企業準備與南亞某國客戶共同投資一電站,投資前企業聘請律師開展盡職調查,發現該項目存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等問題。最終,企業暫緩投資,避免了重大經濟損失。
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一帶一路”建設到長江經濟帶建設,各項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中,都能看到廣大律師活躍的身影。他們憑借專業能力和優質服務,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
律師執業環境改善彰顯法治進步
□ 講述
蘇波(山東省律師協會會長)
干律師24年,近年來特別是去年4月中辦、國辦發布《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后,我在執業中清晰而真實地體會到一系列變化,深切感受到中國法治進步的脈搏和節奏。
山東律師界有一個美談:德州一名律師到公安部門查詢公民戶口受阻,律師拿出律師維權手冊,即山東省13個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若干規定》向值班民警展示,民警當場改正,配合律師查詢。
律師執業難問題長期存在,而山東省13個部門的聯合規定,基本保障了律師執業各領域的調查取證權、訴訟權、會見權、閱卷權、知情權、辯護權、辯論權、人身權等。可以說,律師現在在山東執業,“老三難”問題基本解決,庭審“新三難”問題不再明顯,律師執業環境改善明顯。
就拿我執業過程中看到的變化來說:萊蕪市解決了律師出庭安檢、攜帶手機電腦進入法庭、網上預約會見等問題;德州市法院系統實行律師調查令制度,看守所對保障律師會見權采取一系列優化措施,律師到市看守所會見在押人員,只需按照規定提供律師執業證等三證即可,不再需要提供其他材料。
律師這么大一支隊伍中,有極少數律師以維權為旗號,在網絡等平臺炒作自己、干擾正常司法活動等時有發生,也有少數律師侵害群眾利益、不講誠信,抹黑了行業形象。
作為山東省律師協會會長,我很關注對律師隊伍規范管理工作。去年,山東省司法廳印發《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違法違規行為懲戒工作規則》,彌補了律師行業懲戒工作程序上的短板,山東省司法廳和山東省律協提出“嚴管理”的要求,幾名罔顧法紀的律師相繼受到懲戒處理,全省律師行業風氣發生根本好轉。
隨著律師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律師職能作用正在進一步拓寬和加強,律師執業的春天已經來臨。
我現在是山東省委、省政府、省政協法律顧問。山東省委聘任5人擔任法律顧問,其中律師兩人;山東省政府聘任15人擔任法律顧問,其中律師8人。在黨的十八大之前,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時即便不收律師費,這些單位和部門也不可能聘請律師;而現在,這些單位和部門主動找上門,請我們做顧問,律師改革工作成效可見一斑。
近年來,涉外律師隊伍迅速成長。山東安排財政資金選拔95人次中青年律師到美國、澳大利亞培訓機構培訓學習,選派10名律師入選全國涉外領軍人才赴境外培訓班參加培訓。剛開始,還有人懷疑涉外培訓能否在山東用得上,截至去年年底,參訓律師回國后已辦理涉外訴訟案件1122件,涉案標的額176.95億元,挽回經濟損失58.78億元。
山東律師積極參與涉法涉訴信訪和代理申訴值班工作,在法院值班接待信訪案件9710件,申訴人當場表示服判息訴不再上訪的3794件;積極參與“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工作,對提升基層依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化解社會矛盾發揮了積極作用。
春江知水暖,律師當奮蹄。
保障與規范并舉是改革主旋律
□ 點評
王進喜(中國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2016年,中國律師制度改革的主旋律是保障與規范并舉。以保障為例,加強律師事業發展的科學規劃是最具有深遠意義的保障。2016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對深化律師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律師制度改革頂層設計的順利完成,意味著宏觀上解決了律師事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措施和發展步驟,解決了律師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作用和地位問題,是今后一段時期律師制度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為律師事業長遠發展提供了保障。之后,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司法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律師協會建設的意見》,都是上述頂層設計的具體實施。
在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方面,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兩院三部《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依托現代科技手段,在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上下功夫,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同時,積極主動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行業規范要防微杜漸,走在法律、行政規范的前面。司法部修訂了《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和《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了律師行為規范和律師事務所管理規范。
21世紀,全球化改變了包括法律服務業在內的整個服務行業。律師被稱為全球化的建筑師,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律師不僅應當關注國內法律服務市場,也應當放眼世界,參與全球性競爭。司法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關于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的意見》,明確提出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健全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這是中國律師行業對法律服務全球化、現代化、科技化的積極回應。
責任編輯:蔡利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