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律協動態

律協動態

中國律師網:與美國大法官面對面--奧康納大法官談法治的原則與目標

    日期:2003-03-25     作者:市律協宣傳部    閱讀:11,746次
編者:
新年伊始,中國首席大法官肖揚同志發表講話強調,作為法官,要將公平和正義融化于自己的血液中,烙印在自己的腦海里,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要倍加尊重法官的職業,倍加珍惜法官的聲譽,倍加愛護法官的殊榮,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響應黨、國家和人民的期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貢獻力量。作為律師的專業期刊,我們與廣大律師一樣,自然非常關注法官隊伍的職業化建設,關心法院系統的改革創新。應當說,我國法官隊伍的職業準入、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機能、職業形象、職業修養、職業監督,均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常言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還是讓我們聽聽美國大法官的真知灼見吧。
對于沉浸于法律背景的人來說,美國的法官其實已經成了一種文化,一種喜于研究樂于談論的文化。
所以,有人笑稱美國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是“九頭鳥”。這“九頭鳥”平起平坐,一人一票,雖然要經國會批準,由美國總統任命,但只要一當選,就不受制于任何人或任何團體,只聽命于法律及自我內心的“良知”。可以說,這“九頭鳥”是“道不同,也相為謀”,或者是“和而不同”。因為,這“九頭鳥”盡管飛起來時東西南北都有可能,但還是要在一起和睦共事,還要保持一團和氣,還是要共同定奪重大糾紛和重大爭議,還是要共同裁決小布什或戈爾爭執不下時誰來當總統的麻煩和難題。
當然,這些大法官拍板定奪時也不能想當然,而必須說出所以然,然后寫入裁定和判決之中,昭告天下,以正視聽。
這些大法官終身任職,高高在上,有權力,有地位,有經驗,有水平,有名望,有影響,有操守,有魅力……
也許,這正是美國法律的魅力。
因為這種魅力的真心吸引,因為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虞平研究員的費心指引,我來到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桑德拉?戴?奧康納的面前,與這位美國第一位被任命為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女法官做了一次面對面的專訪。
問:尊敬的奧康納大法官,首先,我給您帶來了中國12萬律師的問候,其次,我還要坦率地告訴您,在見到您之前,我還有幸見過您的同事愛德華?肯尼迪先生,要知道這并不是每個從事法律工作的中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我居然見到了兩位。另外,我還與來自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終身教授艾倫?德肖微茨先生進行過一次有趣而有益的對話,他也是辛普森案件的辯護律師。很快,我還要前往美國駐華大使館采訪有律師背景的雷德大使。我想,這種頻繁的接觸與了解,也象征著中美兩國人民正在越來越緊密而友好地交流和溝通。1980年,德肖微茨先生訪問中國時,有人問他,政府為什么要花錢為那些破壞社會主義法制的人辯護我相信,今天您絕對不會遇到有人再問您這樣的問題了。
答:事實上,的確如此。1984年,我也來過中國。將近20年過去了,中國的確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邁得很快,成果也很顯著,中國已經加入WTO,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隨著技術的發展與交通的發達開闊我們的視野,世界變得更小了,過去需要數月時間的訪問,如今只要上網按鍵就可以實現了。國際貿易的新體制削弱了許多以往曾將世界各國隔絕開來的壁壘。諸如“聯合國憲章”這樣的基本國際協議產生新的機構,使世界各國之間得以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我們的共同需要與共同的目標增加了我們之間的相互依賴。
問:您對中國20多年來的法制建設有何了解又有什么樣的評價
答: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的法律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已有正式的立法為商業活動和經濟領域的投資建立起了法律框架。其他方面的立法也已為幫助市場經濟所必要的基礎設施能夠到位而起到了很大作用,包括對基礎工業的調整以及為知識產權提供的保護。一系列的法律改革導致了對中國司法系統的完善。法院也已迅速成了人們維護自己依法所享有的權利的場所。推動這些激動人心的法制發展的原因源自對實行法治的承諾,法治將被作為為中國公民和外國人提供基本正義保障的根本途徑。
問:我們國家已越來越認識到法治的作用,并已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當成了治國方略。在您心目中,中美兩國對法治的理解是一樣嗎
答:生活在邊界日益開放的世界里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也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法治是這一努力的關鍵。從廣義上講,法治就是保護某些基本的個人權利不受制于政府武斷行為的一種承諾。實行法治要求法律規則應被公眾知曉、應保持實施的連續性,并應當對所有人平等適用。只要實行法治,商業交易就可以在協議得以公平執行的保障下進行。法律明確易懂,對外國人與本國人一視同仁,法院免于腐敗,不受外部影響。政府本身也不得凌駕于法律之上,而是構成整個法律框架的一部分。所以,對法治的理解中美兩國應該不會完全不同。
問:那么,實行法治的措施,各國也完全相同嗎
答: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就是“依靠理性來治理”并以對衡平的考量予以權衡,從而能夠在每一個案中達到公正的結果??捎糜诒WC實行法治的措施多種多樣,至于哪一種措施最好,對此沒有什么現成的答案。但是,有一點看起來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一個強有力的司法對于實現和維護法治的重要性。所以,不同的社會尋求不同的方法以保證其刑事司法程序維護法治。例如,中國1996年對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就是通過對刑事被告提供較大的保護、加強刑事辯護律師的作用、限制警察和檢察官的自由裁量權、將法官的定位從過去的刑事案件調查者轉變為公正的裁判者等改革來達到維護法治這一目的。增加并貫徹刑事審判各階段的程序性保護將會保證刑事被告得到公正的審理,從而更進一步推動中國法治建設。
問:正如您所說,修改后的中國《刑事訴訟法》的確吸收了法治的某些基本原則。那么,在法治的要求下,司法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呢
答: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在我們國家實行的制度對別的國家而言未必適用,不同國家和不同的法律制度之間確實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別,但還是有一些基本原則已經證明其對于維護法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為此,請允許我著重介紹三項基本原則,即獨立、廉潔和稱職。
首先,司法獨立對于保障法官不受外來干擾而作出公正裁決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憲法也承認司法獨立的重要性,規定:“人民法院應根據法律獨立行使司法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蓖瑯樱绹拈_國者們也認識到了司法不受政府其他部門的控制對于保證司法活動的合法性,更確切地說,對于保證政府自身的合法性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獨立,除了“機構性”獨立之外,還應當包括“個人的”司法獨立,有時也被稱為“決定的”獨立?!皞€人“的司法獨立體現了法官應當公正地、無偏袒地,而不是根據任何個人偏見或外來影響來裁決他所審理的每一案件的原則。但是,我們應當明確司法獨立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對于維護法治來說,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制度設計。在美國,我們對于法治的承諾意味著即便是總統也可能且必須是應負責任的。有時候,為維護法治需要法官有很大的勇氣來行事,以保證法律程序不被破壞。
問:有了科學的制度設計,有了理性的司法獨立,司法廉潔是否更加重要
答:是的,如果缺少司法廉潔,僅靠司法獨立自身尚不能夠確保法治。一個獨立的和富有威望的司法系統對于維護法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若要讓法官成為法治準則的獨立守護者,他必須是廉潔的。但是,如果法官受到腐敗的影響,他們永遠不會贏得公民的尊敬和信任。不論何時,若法官是出于個人利益,或為謀求好處,或為免受指責而對某一案件作出裁決,那么他的行為就是破壞了法治。
中國的最高人民法院已經采取了重要措施以保證司法的獨立性和法官的廉潔,規定對法官應根據其資格和能力擇優任用。在美國,聯邦法官和某些州的法官也是任命的。在我看來,在一個公正的,且看起來也是公正的司法制度下,這種選任法官的形式能夠最好的服務于社會的利益。同樣,保持公眾對于司法公正和公平的信心,對于維護法治也是必不可少的。
問:司法實踐已經證明,司法獨立和司法廉潔在維護法治方面共同起到了作用,因為,如果司法人員不能按照最嚴格的職業道德標準正直地、有尊嚴地行事,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當然,司法獨立可能會因來自外部的力量而有危險,但同樣也會由于內部的原因而被削弱。司法人員缺乏廉潔會像缺乏司法獨立一樣肯定會威脅到法治。但是,司法獨立與司法廉潔只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前提和條件,而實現司法公正的水平和能力怎么來保證呢
答:的確如此,獨立和廉潔對于實現法治來說都是司法應當具有的必要特征。但是,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我想要強調的是稱職的司法隊伍的重要性。事實上,已經有人提出過司法獨立和司法稱職是密不可分的。實施對新法官的培訓計劃以及為法官提供繼續教育對于保證司法人員的稱職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1995年制定的《法官法》規定了對法官的培訓,并確立了對法官的資格考試和評估制度。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又發布了《人民法院審判長選任辦法》,《辦法》中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的審判長應當是高等院校畢業生或者是法學院畢業生,并應當擔任法官職務從事審判工作5年以上?!掇k法》進一步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長應當擔任法官職務從事審判工作4年以上。到1995年底,80%以上的法官至少取得了大專文憑,這需要接受至少2年的大學水平的法律教育。剛剛推行的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又對法官的“入口”進行了規范。這些改革措施通過對實現法治起關鍵作用的司法人員素質的加強而進一步推進了法治的進程。
法治還要求法官能為其所作判決提供正當的理由。這一要求除了能夠促進司法判決作出的合理性外,還有助于提高法治的正當性。法官通過清楚地闡述其所作結論的法律依據,可以強化公眾的這一認識:即他們的正式判決不是任意作出的。反過來,這又可以增進公眾將司法部門看作是實現法治原則的守護者的信心。為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中國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其《人民法院改革五年綱要》中已經宣布進行改革,保證法院的判決不僅要提供對案件作出的最終決定,還要反映作出決定的過程。因為,對法院判決產生的過程作出清楚的說明,有利于律師和非法律職業人士遵守有關判決,也有助于促進司法可預見性和透明性這兩個重要的法治價值目標的實現。
問:我注意到您這次到中國來在北大演講時深情地引用了馬丁?路德?金的一段話:“我們被困在一個無可逃避的彼此相關的網絡之中,在同一件命運的外衣之下,對一個人產生的直接的影響都會間接地影響到所有人?!边@是否可以理解成,法治的陽光將普照每個公民
答:正如中國的一位學者所正確指出的那樣,“公正的法律并不保證法律的公正?!痹诿绹ㄔ河辛x務保護所有公民受到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然而,要達到法治的要求以保障所有公民享有尊嚴并得到尊重,我們還任重道遠。建成一個美好的法律制度談何容易!人們常常發現正義并不容易實現,盡管人們也常常說:“法治實現之日就是正義得到伸張之時?!辈徽撐覀兊幕A多么堅實,法律和政治制度多么健康,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社會還遠非完善。建設法治的目標無法一蹴而就,只能假以時日和辛勤勞動。但是,當像中美這樣的國家能夠相互學習,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奮斗時,這個艱巨的任務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與我面對面的美國大法官1930年出生于得克薩斯州,1950年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畢業后曾任檢察官、律師、州參議員。1975年當選為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馬里科帕縣高級法院法官。1979年任亞利桑那州上訴法院法官。1981年7月7日經里根總統提名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9月22日獲得國會參議院批準,9月25日進行就職宣誓。迄今已任職21年。
作為第一位被任命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女性和美國女性公職人員中的職位最高者,奧康納女士絲毫不張揚,不忘形,不顯山,不露水,始終溫文爾雅,雅致開闊,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始終是一副知識女性的姿態和不急不躁有條有理的大法官形象。面對這樣的法官,誰都會認為那就是法官,誰都會認為標準的法官就是她這樣的:冷靜、理性、寬容、儒雅。
與這樣的大法官面對面,既是一種法律修養的感染,也是一種法律文化的熏陶,更是一種法律信仰的向往。
特別鏈接:
1、聯邦法院
美國法院分聯邦法院與州法院兩種。這兩套法院系統的形成來源于美國憲法中的聯邦制原則。聯邦制將某些職能賦予聯邦政府,將其他職能留給各州。美國(或聯邦)政府行使涉及全國的職能,包括管制跨州貿易、對外貿易、國防、管理聯邦土地及其他財產。通常人們心目中的政府職能,如管理學校、管理警察局,鋪設街道等等,則多由州政府行使。
聯邦法院由美國政府所設立,用來解決有關聯邦憲法及國會立法的爭端。州法院則由州或州內的郡、市政府所設立。雖然州法院必須執行聯邦憲法與法律,其審理的案件多與各州的憲法與法律有關。
2、聯邦法院的種類
聯邦法院中最多的一種是地區法院。國會將全美國分為94個聯邦司法區,每區內設一聯邦地區法院。美國地區法院為聯邦一審法院,負責審理聯邦案件,聽取證人作證,并由陪審團行使其職能。每區內還設一破產法院,專門審理涉及破產法的案件。
國會還在上述94個司法地區之上設立了12個巡回區,每區內設一上訴法院。在地區法院敗訴的一方,可向上訴法院提出上訴,要求對法官是否正確地適用法律進行審查。有時上訴法院也被要求審查聯邦行政部門(如聯邦勞動關系委員會等)的決定。另外,首都華盛頓地區還設有一家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審理來自全國的某幾類上訴案件。
設于首都華盛頓的美國最高法院是聯邦法院系統中最著名的法院。在聯邦上訴法院或州最高法院中敗訴一方,可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不過,與上訴法院不同的是,最高法院可以不受理上訴。事實上,最高法院受理的案件只占向其上訴案件中的很小一部分。
3、州法院受理的案件
州法院在美國司法制度的運作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大多數案件的審理以及法院與公眾的大多數接觸都發生在州法院里。州法院審理那些人們最容易涉及的案件,如搶劫、交通違章、合同違約、家庭糾紛等等。由于州法院擁有一般的無限管轄權,可以審理幾乎一切案件,所以其工作負擔極為繁重。管轄權是指法院有權受理哪些案件。近年來,州法院每年處理案件高達八千萬件。以此相比,同期聯邦法院每年所受理的案件僅達一百多萬件,其中百分之七十為破產案件,百分之二十為民事案件,其余為刑事案件。
兩套法院系統中的法官人數也顯示出這一差別:聯邦法院中有1600名法官,而州法院中有近8萬名法官。
4、聯邦法院受理的案件
聯邦法院管轄的案件限于美國憲法及國會立法的特定案件。在多數情況下,聯邦法院審理的案件或者涉及美國政府,或者涉及違反美國憲法或聯邦法律的行為,或者涉及不同州公民之間的爭端,或者涉及某幾類特殊案件,如破產、專利、海事案件等。在某些案件中,惟有聯邦法院有對其審理的管轄權。在另一些案件中,當事人可選擇是在州法院還是在聯邦法院進行訴訟。不過,多數案件只能由州法院審理。
盡管聯邦法院能夠審理的案件大大少于州法院審理的案件,但由于他們保護的是聯邦權利,聯邦法院的案件往往具有全國意義。
聯邦法院受理的案件中,民事案件在數目上大大超過刑事案件。這是因為,美國憲法將多數與犯罪有關的問題留給各州來處理。例如,搶劫是一種犯罪。但一般來說,規定搶劫為犯罪的是各州法律,而不是聯邦法律。有關搶劫的法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聯邦法律。
聯邦法院還審理破產案件。破產法使無法償付債務的個人與企業重組他們的財務,勾銷其債務或訂立償付計劃,重新開始。有關破產程序的法律是美國破產法典,凡有關該法典的案件均由破產法院法官審理。
5、是否所有案件都需要進行開庭審理雖然不論在民事或刑事案件中,當事人都有案件經由開庭審理的絕對權利,但開庭審理往往在金錢及情感上都耗費極大,所以當事人并不一定都愿意行使其開庭審理的權利。所以,當事人之間通常以和解而不是開庭審理的方式結束訴訟。在由法官決定的案件中,也許會根據案情而決定不需進行開庭審理。因此,民事案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根本不經過開庭審理階段;而刑事案件中大約百分之八十是以被告認罪而不是以開庭審理的方式而告終。
6、開庭審理或被告認罪之后的程序在聯邦刑事庭審中被認定有罪的被告或在聯邦民事訴訟中敗訴的當事人都有權向美國上訴法院提出上訴。上訴的理由往往是聲稱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在程序上(如采納不當證據)或在釋法方面有誤。
如果被告在刑事案件中被判無罪,政府不得提出上訴,這是因為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里的避免重訴條款提出,政府不得使用相同罪名對某人提出兩次危及其生命的控訴。該條款反映了美國政府的理念,也就是即使在通過第二或第三次庭審之后被告終被認定有罪,但是政府通過重復庭審給無罪被告帶來痛苦是不恰當的。不過,在民事案件中,政府可以同其他任何當事人一樣提出上訴。此外,如果被告未經過庭審就認罪或在民事案件中當事人之間通過和解而結束訴訟,敗訴的一方不得上訴。不過,認罪的被告有權利對其刑罰提出上訴。政府有時也可以對刑罰提出上訴。
上訴法院一般安排三個法官組成的合議庭處理每一案件。該庭代表整個法院對案件作出判決。有時經當事人要求,或案件存在某個不同尋常的重要問題時,整個上訴法院會一起重新考慮該合議庭的決定或重新聽審該案。
合議庭在作出判決前,法官們會對初審法院的記錄中的重要部分,包括雙方在一審中向法院備案的全部文件及庭審記錄,進行審查。合議庭通過兩條途徑來了解雙方律師的論點。一是律師的上訴陳述書,也就是當事人雙方各自解釋案情及向法院解釋為什么應該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判決陳述。一是雙方律師的口頭辯論。如果法院允許雙方律師進行口頭辯論,那么雙方律師就會在正式的法庭上用有限的時間來闡明各自的論點,而法官也會經常就相關的法律問題詢問雙方律師。
雙方遞交上訴辯論狀及進行口頭辯論后,法官們就在私下討論案情,考慮相關的判例然后作出判決。三名法官中至少得有兩名同意該判決才能生效。同意判決的其中一名法官就會出具法律意見書,宣布及解釋判決。持反對意見的法官則出具自己的異議意見書解釋他或她的反對理由。許多上訴法院意見書被匯集出版為“判例匯編”。其他法官或律師在處理自己的案件時都會在其中找出案例作為指導。這些司法意見書形成一種新的法律――判例法,對日后案件的判決來說通常是準確的判例。有趣的是,那些篇幅簡短,且無法官簽名的意見書通常并不出版,因為在法官看來,這些意見書只對當事人有重要性,但對判例法卻無任何貢獻。
如果你有機會親歷上訴法院的開庭,就會發現上訴法院開庭和初審法院庭審之間的不同。上訴法院的開庭中沒有陪審團,證人或法庭速記員。出席的是雙方律師而不是當事人。
7、美國最高法院
美國最高法院是全國最高法院。它是另外一種上訴法院。它的主要功能不是糾正初審法院法官的錯誤,而是對其他聯邦法院對美國憲法和聯邦法的不同解釋加以澄清。
美國最高法院與其他上訴法院不同,不必受理每個上訴的案件。它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受理某一案件。每年,州或聯邦法院審理的大約八千萬案件中的七千件敗訴案件以調取案件審查的令狀上訴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僅選擇其中大約100件最重要的案件進行審查。
最高法院對這些上訴案件的判決為解釋憲法和聯邦法開設了先例,其他州及聯邦法院都得遵守這些判例。這種司法審查的權力凸顯最高法院在政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司法審查是指在判決某個案件時,法院有權力宣布立法部門通過的某個法令或政府官員的某種行為違憲。雖然聯邦地區法院、聯邦上訴法院及州法院都有司法審查的權力,但通常他們的判決在上訴時還要經過最高法院的審查。當最高法院判決某一法律違憲時,該判決只能通過最高法院以后作出新判決或是國家修改憲法才可以推翻。美國憲法二十七個修正案中有七個修正案曾使最高法院的判決無效。不過,最高法院判決的案件中涉及最多的不是憲法,而是解釋國會通過的立法。
雖然國會多年來一直穩定增加聯邦地區及聯邦上訴法院的法官人數,但是美國最高法院的人數自1869年以來一直保持不變,也就是一名首席大法官及八名大法官。和其他所有的聯邦法官一樣,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須經國會討論通過,然后由總統任命。不過,與聯邦上訴法院不同的是,最高法院不設三個法官組成的合議庭。每一案件都由全部九個大法官一起聽審,其中持多數意見的法官之意見即為案件的判決。
最高法院在每年10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開始其工作年度,通常會延續到下一年的7月份,也就是對所有已聽取口頭辯論的案件作出判決。在此期間,最高法院以每兩個星期為單位,星期一到星期三聽取口頭辯論,接著召開秘密會議討論案情,作出判決,然后開始準備法律意見書。大多數的判決及意見書通常會在下一年度的晚春及初夏發布。
最高法院的判決對成千上萬的民眾產生影響。從雜志編輯是否應為對某一名人的誹謗造成的損失負責,到納稅人的稅單是否受到聯邦法或州法的影響。某些案件由于影響廣泛而引起人們在媒體上熱烈地辯論。一項判決沒有人反對是極為罕見的。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