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曝光一起“無根樹”事件:福建省福鼎市部分地區違規占用農民土地辦工廠,為應付上級檢查,就在地上插無根樹,檢查過后將樹拔掉。當地國土部門稱,此前已進行整改,管理很規范,土地已恢復原貌,但相關負責人到現場查看后,稱整改效果不好說。在“形象秀”風氣日盛的今天,盡管各種造假亂象已然見過很多,但看了“無根樹”這樣一種名目,還是讓人五味雜陳。
種樹無根,聞所未聞。這種心態和行為往往以掩蓋違法行為、應付上級檢查為目的,年年翻新花樣、每每瞞天過海。而最為吊詭的是,本應以調查監督為己任的職能部門,往往在偶爾的上級檢查前,親自操刀“無根樹”游戲,成為“應付檢查”的主推手。
事實上,“無根樹”的應付游戲,早已成為個別地方的“特色菜”。僅僅在“土地復綠”上使出的各種欺瞞之術,便有數個版本:深圳寶安區沙井鎮芙蓉尾山石場在山頭刷綠漆,以符合“復綠”要求;陜西渭南華縣一些裸露的石崖被噴上綠色,還聲稱借鑒國外經驗;云南昆明市宜良縣公路兩側墳墓墓碑竟也被刷上綠漆……如今,頗費心思地種“無根樹”,不免讓人慨嘆:為何媒體頻頻曝光,而“形象秀”總是屢禁不止?
需注意的是,靠媒體曝光的“形象秀”畢竟還是少數,而在后續處理中,也往往難以有效懲戒。于是,在土地交易的財富誘惑前,個別地方的職能部門和不法商人往往一拍即合,組成坐地生財的雙贏組合。比如,在“無根樹”事件里,土地荒廢著、果樹枯萎著,而當地國土部門還能言之鑿鑿地聲稱“管理很規范”。管理規范不規范,需要事實來說話。果然,到現場查看后,有關人員立即改口“不好說”。其實,還有兩個問題可以追問:為何在不檢查的情況下自稱“規范”?而另一個問題媒體早已拋出:違法者為什么只怕上級檢查,不怕當地檢查?
罔顧審批手續、違規使用土地,平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上級檢查前卻突然現身,與違法者共尋“應急”之道,為何職能部門也當起了“無根樹”?只求在上級面前好看,私底下以權謀私、變相生財,這樣的職能部門只能是“無根樹”:不只缺乏“以民為本”的根基,更將生出與民爭利的爛瘡。
種了“無根樹”不可怕,怕的是職能部門也成了“無根樹”。整飭“無根樹”,首先要從職能部門入手,加強對職能部門的監督和考核,不能讓其有種“無根樹”的心思和機會。只有切實增強職能部門執行政策的力度,才能從根本上筑牢防線,阻止那些荒唐劇的再次發生。王慶峰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