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律師文化 >> 上海律師 >> 2017 >> 2017年第06期
《上海律師》編委會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
http://m.aineast.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m.aineast.com
上海市連續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匯業所:不貼標簽就是一種標簽

2017年第06期    作者:王瓊    閱讀 10,408 次

在上海的律師圈,匯業所是一個特別的存在。特別之處首先在于,這家創辦于上世紀的上海本地律所,其創始人也都是上世紀華東政法大學的教授們,所以直到如今,匯業所內部稱呼其創始人之一兼管理主任楊國勝律師為“楊老師”。其次,這家低調的律所2016年創收1.3億元,成為上海律界創收億元俱樂部新成員。再次,在講究人和的律師界,匯業所擁有一批非常勤奮且極具擔當的年輕合伙人,其80后合伙人已然占據合伙人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匯業發展“三境界”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豈止做學問,任何事業的成就都有一個必經的過程,匯業如今的厚積薄發也是如此。

上個世紀末,全國律所都在實行“脫鉤改制”,律師創業大潮風起云涌。華東政法大學的楊國勝、趙曙東、汪兆軍等幾位老師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有一些改變,希望能夠更多地將法學理論運用到律師實務當中,決定下海創業,于是在1999年,創立了匯業所。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從1999年到2005年,匯業的創始團隊在最初的創業期,登臨高處,望盡天涯,闖出了一條自己的路,為匯業團隊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如匯業所創始合伙人之一兼律所主任楊國勝律師所說,理念先于行動,思考、態度、精神和情懷,才能決定律師行業的未來,而且無論發展到哪一步都不忘初心是匯業的基礎所在。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既已作出 抉擇便當日夜砥礪,2006年至2013年期間 ,在國內律所掀起了第一波規模化擴張的 浪潮下,匯業的步驟是不追求速度,繼續練好內功,他們通過一個個的“判例式”積累,匯齊了業務流程管理體系、質量控制體系、團隊合作與分享體系等基礎性制度。楊國勝律師打了個形象的比喻:雞蛋從內向外打破是孔雀,從外向內打破是煎蛋。匯業要做的是由內向外的突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2013年開始,匯業踏上了從優秀到卓越的征程,“由內向外”的打破逐漸開始收獲成果:團隊方面,目前全國已有400多名專業律師,并已形成了“金字塔”人才梯隊;業務方面,商業服務沒有盲點,成為為數不多能為商業客戶提供一攬子綜合法律服務的本土大所,并在公司治理與合規、并購重組、知識產權、國際貿易與投資、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勞動與人力資源、互聯網與娛樂傳媒等眾多業務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效益方面:近幾年創收增幅迅速,并于2016年僅上海總所就已突破億元創收;品牌影響力方面也在名所云集的上海灘乃至全國范圍內聲譽漸隆??對此,楊國勝律師表示:“要把水從1度燒開到100度,唯一的秘訣就是一直燒。匯業的發展其實就是一直在燒水的過程。”

大音希聲,大道至簡。一個真正的律師或者企業家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并不會一直考慮他的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在哪里,而是保持持續的專注力,把事情做好。

律界的“黃金圈法則”

著名的營銷顧問西蒙斯·涅克提出過一個“黃金圈法則”:三個同心圓,最外面一個圓是What,即希望達到的成果;中間的是How,即具體的操作方法和途徑;最里面的一個是Why,即目的、理念。很多人的思維習慣是從外面的圈逐步推向里面,大部分人在闡述一件事物時,采用的也是“由外而內”模式,而真正成功的模式則是“由內而外”的,傳達你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業或者產品,讓認同你理念的人成為你的客戶,認同理念,才能激勵行動。

楊國勝律師舉了一個蘋果公司的例子,蘋果公司的理念是:“我們永遠追求打破現狀和思維定式,永遠尋找全新的角度和方式,我們會設計出性能卓越,使用便利的產品。手機和電腦是我們的產品。”

同樣,在匯業人看來,首先要明白事務所發展的目的、信念和動機是什么,律師選擇學法律、從事法律服務,是為了改變世界。他們通過服務一個人而改變其人生,通過服務一個企業而成就其事業,通過一項項具體的工作來實現其初衷。他們所做的工作,就是提供優質卓越的法律服務。

當今世界飛速變化,這并不意味著律師要放棄追尋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基本觀念。律師和律所行業面臨的挑戰之一是:人人都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有些人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但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要怎么做。唯有那些明白“為什么”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對匯業所來說,或許因為他們的主要創始人主要來自高校的教授、學者,兼具法學理論功底和律師實務經驗,因而多了一份情懷,又或許在持續的專注中,已經將穩健、審慎的專業氣質,包容、內斂、團結的人文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的理想融進了律所文化,無論是在業務服務中,還是律所發展上,匯業始終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召客戶、激勵員工。

不貼標簽就是一種標簽

在法律服務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無論是律所還是律師,都在尋求專業化發展,以期建立自身醒目的IP或者標簽。匯業的做法更偏向于“順其自然,功到自然成”,從不主動尋求趨近某一標簽。即便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全國性綜合法律服務機構,也并非是刻意尋求綜合性、規模化的結果。

楊國勝將匯業目前的狀況概括為“1logo,雙11”,1logo指的是不忘初心的核心發展理念,“雙11”一方面是指服務網絡,另一方面是指服務領域。

除了上海總部,匯業已經在北京、廣州、南京、成都、蘭州、太原、西安和寧波8個城市設立了分所,武漢分所正在籌建中,在國內11個主要城市設立了11個匯業辦公室。在境外,匯業已在香港設立了聯營律師機構,在亞特蘭大、多倫多等多個地區設立了辦事機構。匯業是上海本土律所中為數不多的在全國各主要城市布略發展的律所,未來隨著客戶需求的延伸,匯業的服務也會繼續拓展。

同時匯業已經在企業并購、知識產權、融資租賃、勞動與人力資源等11個專業和行業方向形成了業內影響力,尤其在新興的互聯網板塊、能源板塊或一些小眾的部門法領域,都有非常好的市場影響力。匯業的服務領域采用專業和行業交叉并存,因為他們認為未來法律服務的發展一定會實現從專業到行業的過渡,未來當律師要重點拓展某一塊業務領域時,如果不懂行,就會導致服務效率低下。現在各行各業的發展非常迅速,律師也必須要跟上這個節奏和速度,這樣所提供的法律服務才能符合客戶的需求,解決客戶現有的問題。盡管律師是法律專家,但如對商業背景過于生疏,如果在接到案件/項目時再去學習、磨合,法律服務的滯后性會很強,就不具備競爭力。

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再有吸引力的標簽都會過時,唯一的應該做的就是永遠保持敏銳、開放的心態,把握趨勢,順勢而為。從這一點來說,匯業所的“不貼標簽”已經是一種標簽。

當然再好的藍圖、再專業的法律服務都要由人去實現。隨著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一批行業精英陸續加盟匯業,不斷壯大匯業的隊伍。匯業管委會委員吳冬律師表示:“匯業最看重的,還是團隊和人才。合規和責任意識、精熟的業務能力、嚴格的質量把控,三位一體,缺一不可。”因此在尋找團隊時,匯業首先考慮的,是團隊成員的合規意識和責任意識,并且在制度上進行約束。匯業較為成熟的“信息化”質量控制系統,不但能夠提高協同辦案的效率,也能在案件/項目上進行嚴格的交叉審核和把關,以保證法律服務的質量。

協調一致 分工合作

律所講究人合,合伙人越多管理越復雜,但匯業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以制度為保障、服務為中心。以制度為保障首先體現在處理合伙人之間的業務合作與分配制度。

匯業所并非嚴格意義的一體化公司制律所,仍然采取傳統的合伙人領銜的團隊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如何激發團隊間的合作積極性,強化團隊協調能力,是能否利用好規模優勢、綜合優勢的關鍵因素。

匯業的客戶多為外資企業或國內大中型企業集團,業務類型多為并購、投融資、破產重組等綜合性法律事務,其需求具有專業性與多樣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任何一個團隊都無法全部滿足客戶的全部法律服務需求,例如一項并購交易,可能涉及公司結構、知識產權、員工安置、并購融資貸款等等法律事務。所以,如何激發團隊間合作, 是匯業管委會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為此,匯業在總結多次合伙人會議決議的基礎上,形成了成文制度規范,即《團隊間業務合作指引》,詳細規定了協調委員會職責、內部合作原則、資源共享與利益分享機制、內部計時采購機制、責任承擔機制等等。《指引》實施后,團隊間合作積極性明顯提高,合作糾紛絕跡,客戶信賴度與粘性進一步提高。

匯業服務產品化過程中的團隊合作成為常態。例如,匯業匯集刑事部、勞動部、公司部等律師團隊,定制了“商業賄賂合規與調查”的法律服務產品,類似的產品還包括“期權激勵設計與合規”、“商業秘密風險防控”、“知識產權侵權全網監測與打擊”等等。

此外,為了深化合作,匯業有針對性地組織業務特色鮮明的團隊,進而滿足客戶全方位的法律服務需求。由于制度健全,匯業所內已經形成了濃郁的分享客戶的氛圍,這也使得客戶的需求得到全面滿足,匯業的業績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服務重于管理 分享重于培訓

“服務為中心”這句話說起來輕松,但要貫徹得好并不容易。大多數律所或律師都清楚要服務好客戶,但是作為律所的管理者,是不是也能以同樣的心態去服務好自己的律師呢?

匯業的管理團隊認為,必須要改變心態,對內部也要重服務而非管理,要把每一位律師當成律所的客戶那樣去服務。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持?是否能夠滿足他的服務需要?有哪些是應該解決而沒有做到的??比如如何開拓市場和客戶? 這些問題反而是匯業管理層考慮最多的。因為法律服務業最大的資源就是律師本身,他們既是成本中心,更是利潤中心,服務好客戶的前提首先要服務好每一位匯業的律師。

在匯業,整體的團隊合作范圍非常融洽,大小事情合伙人及律師之間彼此都能很好地商量,即便面對資深的創始合伙人,年輕律師的活力和創造力也有足夠的發揮空間。對于年輕律師,匯業會每兩周實行一次針對職業能力或者業務能力培訓,兩種培訓會交替進行,匯業要重點培養的,是能夠思考匯業未來的年輕合伙人。而即便在開展這些培訓時,他們更愿意傳達的理念是“分享”而非“培訓”。

有一個關于創新的理論,世界上2.5%的人真正能夠擔當創新者;12.5%的人雖然做不成創新者,但他們非常敏銳,會成為第一批創新產品的嘗試者;另有35%的人是被動的緊跟潮流者。剩下的50%,則是因為創新已經普及,不跟上則要面臨淘汰者了。

在匯業,不少“挑大梁”的合伙人其實都很年輕。匯業目前擁有一大批極具法律專業素養及商業洞察力的青年律師,他們在新能源、環境保護、醫療健康、互聯網、娛樂與傳媒等領域極具洞察力,能夠快速理解客戶的商業需求,為客戶提供創造性的法律解決方案,贏得了客戶的廣泛贊譽。 管理層也真誠地尊重和鼓勵年輕律師的創造力。

因為在知識更新迭代不斷加快的當下,核心競爭力是對問題的認知和解決途徑,比拼的是認知和學習能力,是工作態度和邏輯思維能力。

從“管理”到“服務”,從“培訓”到“分享” ,看上去只是一兩個用詞的差別,但卻可以讓人一窺匯業文化中最特別的氣質。在匯業上海辦公室的咖啡吧里,有一面特別活力又溫馨的照片墻,有匯業年會、團隊聚餐、匯業“跑團”、匯業龍舟隊、匯業高爾夫球隊、滑雪隊、越野隊、籃球隊、羽毛球隊、帆船隊等眾多的團建印記,那些精彩的瞬間,也讓匯業所倡導的服務和分享有了切實可感的形象。

迎接新技術變革的挑戰

在律所之間規模化、專業化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匯業的管理層對此顯得頗為淡定。淡定源于他們只跟自己比,在持續專注的領域內是否有提升和進步。

相比于業內的競爭,匯業更相信對法律服務行業更大的挑戰來自行業外的新技術。楊國勝律師認為,以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將會顛覆或再造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律所也要時刻有所準備。

2016年度匯業所全體合伙人會議上在討論未來的發展時候,就形成共識,律師服務從專業走向行業是趨勢,但只是第一步,未來以技術為驅動的新咨詢行業將會興起。對于律師而言,其服務已經逐漸超越法律服務范疇,而上升為商業思維。對于律所而言,未來可能會走向以附加值更高的新咨詢行業。如何迎接新技術帶來的變革和挑戰,是匯業未來發展真正關注的。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