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下午,上海律協律所規范與發展委員會主辦的“企業全球化運營中中國律所的服務定位”專題研討暨“走進律所”之“走進君合”活動在君合律師事務所上海辦公室舉行。上海律協副會長聶衛東、律所規范與發展委員會主任王軍旗、副主任周輝、陳俊、委員張華作為分享嘉賓,與數十位法律專業人士共同探討了中國律師事務所在企業全球化進程中的專業價值與發展路徑。
上海律協律所規范與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君合律師事務所管委會委員周輝作為東道主和開場嘉賓,就“中國企業出海的新趨勢以及律所全球化運營的新范式”進行了主題分享。周律師首先從技術脫鉤、貿易壁壘加碼、投資審查升級、ESG數據合規以及資金鏈風險等方面,介紹了中國企業出海面臨的新的全球性挑戰。接著,周律師介紹了中國企業全球化運營的幾個新趨勢,包括如何構建生產的全球雙基地,如何通過微型工廠等方式滿足外國東道國對于本地含量的要求,如何通過ESG和數據合規來獲得特定市場的準入門票,怎么在全球多地進行分散化的公開市場融資等等。最后,周律師還介紹了中國律所全球化運營的范式選擇,既包括在國外設立代表處,在國外自建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也包括通過朋友圈建設在全球多個法域進行布局,以及加入一些國際律師組織來借力一些成熟的國際網絡。
上海律協副會長、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合伙人聶衛東指出,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有特殊的地緣政治背景,面對的挑戰多、復雜性高,部分領域和地域敏感性強,中國律師作為企業最信任的謀士可發揮重要作用。從長期來看,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也是既定的方向,必將出現一批在國際上有競爭力、愿意為高水平專業服務買單的優秀企業。因此,即便目前律師的出海業務不一定賺錢還很辛苦,但這個過程是有意義的,也是值得的,中長期來看一定能有回報。企業和服務機構雙向奔赴,最終的結果是一批中國律所在客戶國際化的過程中完成了自身的國際化,并經由國際化變得更優秀。
上海律協律所規范與發展委員會主任、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監事會主任王軍旗基于德恒海外分支機構(如紐約、硅谷、迪拜等地)不同階段的運營實踐,強調專業法律服務出海是中國律所與律師的核心戰略課題,對中資企業全球化運營及律所全球布局至關重要。當下時期,他提出“雙軌驅動”定位:一方面護航中資企業應對跨境合規與爭端解決;另一方面通過全球布局緊跟新興市場,提供更多元和深入的服務。在人才策略上,他主張分層投入——年輕律師應基于涉外專長深耕目標市場語言與法律體系,資深合伙人或可考慮整合市場資源,開辟一片新藍海。王律師還認為律所出海要考慮短期、中期與長期主義的平衡,根據自身的能力,逐步踐行區域深耕+行業專業化+人才本地化的統籌安排。
上海律協律所規范與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俊重點分享了大成律師事務所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實踐。他回顧了大成自加入全球法律服務網絡以來,從制度建設到業務協同,持續推動本土律所的國際化進程,不斷深化融合發展的路徑。陳俊律師指出,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進程不斷提速,客戶對法律服務全球協同能力的需求顯著提升,律所的組織架構與服務機制亟需重塑,以更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上海律協律所規范與發展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倫(上海)律師事務所執委會主任張華認為,客戶的法律和合規需求已經大量延伸到了海外,這就決定了中國律師的出海戰略已成定局。法律服務出海的落腳點,應當是服務在海外投送的能力、效率和方式,不拘泥于布點的多少。不同發展階段的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在面對不同法域對外來法律服務的限制時,應靈活摸索出最適合自身情況的投送方式。同時,法律服務出海須兼顧國內客戶總部的需求,要做好服務的連接。
本次專題研討會為中國律所的全球化發展提供了不少有益的思路。面對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中國律所既要立足本土優勢,深耕涉外法律服務;又要創新國際化路徑,通過全球網絡布局、專業能力建設和人才戰略升級,為企業提供全鏈條跨境支持。這不僅是服務能力的提升,更是中國法律服務從“跟隨”到“引領”的質變過程。相信在助力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征程中,中國律所必將實現自身價值的升華,為國際經貿治理貢獻中國法律智慧。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