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
http://m.aineast.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m.aineast.com
上海市連續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編者按:
學習黨史,是為了不忘初心。
從1921到2021,時間跨越一百年,我們黨從建黨之初只有50多名中共黨員到如今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從嘉興南湖的小小紅船到“中國號”乘風破浪的巨輪,百年歷史,風雨兼程。我們讀黨史、學黨史,從英雄先烈們的身上,汲取初心傳承的力量。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展現上海巾幗黨員律師的時代風采,展示黨的奮斗歷程與輝煌成就,激發女律師愛黨愛國的熱情,傳承黨的優良作風,致敬建黨百年,市律師行業黨委女工部、市女律聯在全市范圍內征集了一些黨員女律師講述與黨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聆聽……
我是上海市理誠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王海虹。1994年,我在華東政法大學就讀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至今黨齡已有27年。執業第20個年頭的時候,我有幸被評為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獲悉喜訊的那一刻,過往執業的種種在腦海里掠過,時間從不停留,但卻可以沉淀一顆堅守的心。所以,今天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時間。
1999年,我還是一名實習人員,每個周末我都為自己居住社區的婦女兒童救助站提供義務法律咨詢。
一個周日的上午,我在社區志愿值班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女孩躊躇著前來咨詢離婚的事,我起身去把房間的門輕輕掩上,她告訴我,在婚后發現男方隱瞞了自己患有不適合結婚的疾病。當她把被欺騙的憤怒、對婚姻憧憬的破滅、隱私難以傾述的苦悶、對未來的困惑向我這個陌生人一一道來時,我感受到她對我這個志愿者寄托的希望,但她又擔心讓親戚朋友和不相干的其他人知道她的婚姻狀況和還是處女的隱私。那時的我正在籌劃自己千禧年的婚禮,對她的遭遇感同身受,第二天我就陪同她前往醫院,拿到一份醫學檢查證明。我拿著這份材料和男方進行交涉,提出要么他去做檢查、治療,要么大家協議離婚。如果通過訴訟,他的隱私就會被寫進法律文書。權衡一二后,男方同意協議解除婚姻關系。
“小王律師,你是改變我命運的人。”那女孩對我說的話,樹立了我在公益道路上前行的初心。
2010年11月,我為上海市殘聯聾啞人協會舉辦了一次義務講座,我印象很深。因為人數眾多,為了保證后排的聾啞人朋友能夠看到手語老師的翻譯,我們把椅子放在講桌上,手語老師坐在上面,我一邊講課一邊下意識地去扶椅子腿。
當天有100多名聾啞人朋友參加了講座,因為有手語老師在場翻譯的便利,課后很多聾啞朋友紛紛來咨詢。因為說話過多,我的喉嚨嘶啞,她們就從自帶的保溫杯里倒出熱水遞到我面前,這份熱情讓我深深感動。
當時一位女性聾啞朋友的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男朋友動員她和參加講座的其他聾啞人朋友一起加入一個類似傳銷的投資,她和她的朋友們想問問我能不能做這個事,我詳細解釋了其中的風險,建議她不要加入。
那時的我一腔孤勇,對企圖欺騙這些善良熱情的聾啞朋友的人滿懷憤怒,不能讓她們被騙的信念就此扎在我的心里。
我記下了那家公司的名稱,留下了她的電話,第二天就到工商局查詢該公司的經營范圍,發現不僅沒有相關經營資質,而且當年度的年檢也不正常。因為沒辦法和她通電話,我就把這些情況編輯成短信發到她的手機上,還聯系聾啞協會的工作人員告知相關情況,請他們及時警示聾啞朋友不要加入這種投資。我還打電話給工商監查部門反映情況,直到收到那位聾啞朋友回復的短信:“王律師,我們聽你的話,沒有投錢。”這條無聲的短信,讓我聽到了聾啞朋友最大聲的感謝。
正是這些樸素又深情的告白,讓我在公益法律服務的路上不停向前。為了讓婦女兒童維權的公益活動能輻射開來服務于更多的群眾,我積極參與統籌虹口區婦聯“專項法律維權”項目,和40多名女律師一起,負責虹口八個街道207個婦女之家的日常法律咨詢和走訪。
2019年春節過后,我來到虹口區法律援助中心,協調一位失獨母親和她老母親之間的糾紛。這位失獨母親通過一個街道發出了求助,矛盾的雙方都是女性,她的母親還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矛盾的根源歷時良久,涉及繼承、動遷分配、房產贈與、失獨、救濟申辦等多個政策和法律問題。如何維權?維護何方的權益?更重要的是,如何化解心結?
這個協調先后進行了三次,我和居委干部一起詳解失獨政策登記流程,和心理師一起傾聽雙方對矛盾的看法,和司法所調解員一起了解各方訴求。我還提議邀請雙方信得過的親戚和朋友陪同前來調解,通過她們的身邊人更客觀地了解矛盾焦點,拓展化解途徑。最后在老母親的弟弟也是求助者的小娘舅的幫助下,這對脾性相像、同樣固執的母女達成了和解。
一行人離開援助中心時,求助者的老父親頻頻回首向我合手致謝:“太感謝,你們太不容易了!”“不容易”這三個字,在我多年的公益服務過程中常常聽到,哪怕是在調解不成功、溝通不順暢時,它讓我懂得只要用心、費心、精心為人民服務,老百姓就會給你這種樸實的認可。
三個小故事講到這里,時間這個主人公正好跨越了20年,也跨越了我公益道路上的三個階段——年輕的我幫助個別人,成長的我幫助一群人,現在的我融入一整個公益團隊。
婦女兒童維權的公益事業需要時間的歷練、需要信念的堅守,而我正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們滿懷熱情信念、堅定地前行,我相信“涓涓不壅,終為江河”。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