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律師文化 >> 上海律師 >> 2017 >> 2017年第03期
《上海律師》編委會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
http://m.aineast.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m.aineast.com
上海市連續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鄭善和同志在市第十屆律師代表大會 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

2017年第03期    作者:鄭善和    閱讀 11,580 次


各位代表,同志們: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同總結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共謀新的一年的工作任務。大會也對2016年度律師行業的貢獻獎和好新聞獎進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司法局黨委,向獲得表彰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

過去的一年,全市廣大律師在本屆律協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秉承優良傳統,發揚實干精神,自我加壓,開拓創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總的來說,我感到有四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一是律師行業在實現自身良好發展的同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發揮進一步凸顯。在整體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全市律師辦理各類案件約19.2萬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成,業務收入超億元的律所達到29家,同比增長52.6%,專業化、規模化和國際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廣大律師探索和完善的法律服務新方式和新機制,主動服務自貿試驗區建設和科創中心建設兩大國家戰略,積極開展建言獻策,并在實現市區政府法律顧問全覆蓋的基礎上,協助和支持市委宣傳部、統戰部等黨委部門建立了法律顧問制度。

二是律師執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執業權利保障更加有力。落實《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實施辦法》、《關于建立律師工作聯系機制的意見》文件要求,完善律師行業與本市政法部門間協作溝通的工作機制,并通過相關工作機制與市高級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門加強聯系,共同推進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措施落實到位。本市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工作也多次得到司法部的肯定。

三是律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律師隊伍進一步壯大,結構進一步優化。截至去年底,全市律師人數已超過2萬,其中社會律師同比增長11.7%,公職律師818人,同比增長22.8%,幾乎為同期全市律師增速的兩倍,可以說本市在建設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四是信息化引擎進一步升級,輻射、拉動、倒逼作用不斷凸顯。律師行業信用信息平臺正式上線運營,這是律師行業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提高律師工作管理效能、增強律師行業自律的重大探索和實踐,在全國律師行業中屬于首創。據我了解,目前該平臺的日訪問量達到2萬人次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此基礎上,又上線律師維權和投訴兩個平臺,打造了“律師APP”,為推動本市律師行業健康、規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

此外,還成功舉辦了陸家嘴法治論壇、外灘金融法律論壇、北外灘法律論壇、濱江法治論壇等多場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型論壇。總的來說,本市律師隊伍表現出一股奮發有為的干勁、闖勁,充分弘揚了律師行業的主旋律和正能量。

我借此機會,提三點想法與希望,與各位一起分享、交流和討論:

一、在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律師工作新形勢新要求中,著力體現“認識高位”

當前,律師事業改革發展全面推進,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一方面,律師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不斷變好,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在今年全國兩會,司法部部長張軍同志接受采訪時強調,律師是法官、檢察官、警察的朋友,他們以自己的職業監督了司法行為,促進了司法公正,但同樣也有個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問題。這段話很好地概括了當前律師的外部環境。早在全國律師工作會議上,孟建柱同志就提出了“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監督、正當交往、良性互動”的新型關系,去年3月召開第九屆全國律師代表大會,孟建柱同志又提出了律師要做“五個者”(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者、社會公平正義的保障者、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動者、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者、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促進者)的殷切希望。4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以及本市政法五部門聯合召開全市律師工作會議,印發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等四份文件。一系列的會議和文件,應該說黨和國家對律師越來越重視,對律師在法治建設的中的作用也越來越認可,律師發展的環境越來越好。當然,推動律師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律師積極作用的進一步發揮,不僅有賴于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更需要律師自身的努力,打鐵也還需自身硬。應該說,當前全市律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依法治國的一支重要力量,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信任和肯定,但仍有個別律師違法違規執業,對全市律師隊伍的整體形象和行業聲譽帶來損害和影響,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律師執業的規范和管理,在全社會樹立律師隊伍依法執業的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上海律師行業競爭力在不斷增強,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這里有幾組數據指標。從律師數量看,最近10年,本市律師年均保持10.1%的增速,截至2016年底,社會律師已突破2萬。與38年前律師制度恢復之初時的16名相比,可以說隊伍已經發展壯大。但從相對數量上看,目前本市每萬人擁有律師數為8.5名(全國為2.2),而美國的這個數字是40名,英國24名,德國20名。從行業收入看,2015年我國法律服務業收入占全國GDP的比重為0.1%,這個數字英國是1.7%,美國是1.6%,同期上海的數字為0.5%2016年提高到0.6%,在全國屬較高水平,當然相較于法律服務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還有較大空間。從律師業務看,當前,律師辯護代理率偏低,訴訟案件律師代理的比例只有25%左右,上海的比例在全國算高的。在非訴方面,律師業務占比也不到一半,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從國際化角度看,目前本市律師事務所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7家,有的律師事務所在規模和實力上已具備拓展涉外法律服務、參與國際競爭的條件。目前境外律師事務所的在華辦事機構中,有55.9%都設在上海。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上海律師競爭力在不斷增強,但是發展空間很大,迫切需要我們按照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在律師座談會上強調的“三個品牌”(職業品牌、專業品牌、國際品牌)以及“四個一批”(打造一批具有全行業龍頭示范作用的優秀律師事務所;扶持一批能夠與國際大型律師事務所相抗衡的國際化知名律師事務所;培養一批律師行業領軍人才;認證一批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處理重大涉外糾紛、處置重大災害、事故的律師行業國家隊)上下工夫,不斷增強律師的社會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二、在全面凸顯和積極履行律師社會責任中,著力體現“職業擔當”

本月初,我應邀參加了首屆中國律界公益榜的揭榜儀式,上海有27家律師事務所榜上有名。讓我感觸很深的是,與按照規模和創收等經濟指標統計的律師行業排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度關注律師的社會屬性和“公益指數”,成為關注點。我曾在多個場合強調過,律師職業的三個屬性中,經濟屬性不是其本質屬性。律師的價值不是體現在其創造了多少業務收入上,而是體現在為社會做出了多少貢獻上。在現代化進程中,各種職業的價值取向都會受到經濟利益的沖擊。然而,律師業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產業而存在,它還肩負著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重任。律師的社會屬性和政治屬性共同構成的本質屬性,讓律師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職業。廣大律師應當勇于擔當社會責任,讓律師行業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讓律師事業獲得長遠的傳承和發展。

社會責任這個問題,既關系到律師職業的個體,更關系到律師行業的全體。對于每一個律師和律所而言,要實現自身的成長和發展,不僅需要專業的法律知識和技能、接地氣的商業運營,還需要有仰望星空的高尚元素——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胡喬木同志曾寫過一首稱頌律師的詩,其中有這樣一句:“你戴著荊棘的王冠而來,你握著正義的寶劍而來。”寶劍象征著律師的執業權利,而王冠則象征著律師的社會責任,而且是艱巨的責任。社會責任的擔當應是一個行業發展走向成熟的標志。從新中國律師制度恢復至今,我們的律師行業從最初的勢單力薄,經歷了幾代法律人篳路藍縷,到現在在規模化、國際化和品牌化的道路上不斷發展壯大。在我們的行業發展日漸成熟的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律師行業承擔起更加重大而艱巨的社會責任,看到全市廣大律師在奮勇擔當時代賦予的職責使命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去年的濱江法治論壇,聚焦律師社會責任議題,運用主旨演講和主題討論,通過場內外共同聯動對律師如何履行社會責任進行了探討,也反映了我們律師在律師責任這個問題上,認識已經在不斷深化。我當時提出,律師責任應當是使命但當、價值取向和文化引領的高度融合。法律不僅是作為服務的工具,法律同時又是治國的工具。律師作為“師”,理應“傳道授業解惑”。律師,不論是作為一種職業,還是作為一種行業,或是作為一種專業,更是作為一個群體,作為社會的法律工作者,理所當然地應該受命于危難憂煩之際,效力于是非曲直之間,為正義而奔走,為社會盡責任。律師履行社會責任的點有很多,比如,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推進科學立法,發揮政府法律顧問作用,提高本市黨政機關依法行政水平,依托平臺,積極參與社會多元共治,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積極參與各種面向特定區域的以及面向特殊群體的公益法律服務活動,等等,這里我不再一一展開。總之,借用蘇東坡的三句話,希望上海廣大律師,“守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共同為社會創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三、在凝聚力量和不斷加強律師隊伍建設中,著力體現“文化引領”

去年的這個時候,也是在這里,我向各位提出了一個問題:上海律師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處于更高的發展起點上,靠什么來取勝?靠經濟實力,靠管理理念,還是靠專業能力?當時我們的答案是,要用文化來統領,用鮮明的上海律師文化,來塑造隊伍、凝聚隊伍、發展隊伍,讓廣大律師擁有更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我欣喜地看到,一年來大家對律師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思考,也做了不少探索和實踐。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文化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比較虛的一個概念,但是,文化的作用是實實在在的,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最終是一種自覺遵循和自覺養成。律師文化具有一般文化的普遍性,又具有依托律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同時,由于我們的律師執業領域存在訴訟和非訴訟,民事、商事、刑事和行政,國內和涉外等差異性,即使是相同執業領域的律師,也會因地域、年齡、性別等,呈現個體文化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導致了文化建設實踐的途徑和方式必然是多樣的,但追根溯源整個行業文化建設,仍有一些基本的共同屬性是必須遵循的。我認為,至少應該包含這么幾個屬性:一是法治屬性。律師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一員,律師文化首先是一種法治文化,必須把法治屬性貫穿于文化建設全過程,教育引導廣大律師樹立忠于憲法和法律、維護司法公正、維護公平正義的共同法治理念、職業信仰和價值追求,共同擔負起促進社會法治文明進步的責任。二是人文屬性。加強律師行業文化建設要以促進律師個體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在人才培養、制度管理、家庭生活,還是法律服務和社會活動中,充分發揮“以人為本,以文化人”的功用,讓廣大律師有更多獲得感,不斷增強律師行業文化的融合力和感染力。三是歷史屬性。我們的律師文化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法治精神與信念的傳承。上海是中國現代律師業的發源地,中國最早的律師行業組織——上海律師公會成立于1912年,距今已有105年的歷史。上海律師事業發展過程中積累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優良傳統美德,為我們今天的律師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寶藏和堅實的基石。當然,我們也要在傳承歷史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四是社會屬性。一個職業的產生是以社會分工為前提的,一個行業的發展則是以其社會作用的發揮和社會責任的擔當為根本前提。要以社會責任為文化引領,來塑造隊伍、凝聚隊伍、發展隊伍,讓廣大律師擁有更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去年,我提出了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我感覺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既需要由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等構成的律師行業文化體系的制度體系設計,又需要通過改善環境、完善制度、規范行為、培育精神等多維度提高廣大律師的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更需要把握律師行業文化建設的規律性,抓住重點和關鍵環節,以實實在在的項目扎實推進,讓律師文化建設真正落地生根,這里,我覺得當前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上下工夫:一是聚焦行業核心文化生成與發展。以核心文化體現法治精神、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等,形成上海律師獨樹一幟的行為文化。二是聚焦律所團隊文化的構建與傳播。充分發揮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主體作用,著力培育形成上海本地的富有特色的建所理念和價值追求,打造品牌律所、精品律所。三是聚焦律師民本文化的培育與根植。打造和完善律師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和公益法律服務的各種平臺和機制,強化律師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律師行業文化建設關乎本市律師行業長遠發展大計,希望本屆律師協會認真籌劃,深入研究,抓實抓好。也希望廣大律師積極參與,因為你們是律師文化的建設者、參與者,最終也是受益者。

最后,希望本屆律協理事會、監事會的全體同志和代表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勤勉履職,敢于擔當,努力開創本市律師業改革發展的新局面,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