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研究 >> 原業務研究會 >> 未成年人權益保障研究委員會 >> 專業論文

未成年人犯罪起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日期:2008-11-06     作者:鄭菊萍

 

 

本律師在辦案中接觸到比較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未成年犯罪即指14足歲至18足歲這一特殊主體觸犯了刑事法律而應受到法律規定處罰的行為。現本律師結合在辦案過程中遇到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具體案例,對未成年人犯罪起因及特點作分析。

一、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狀況:

1、從犯罪主體的年齡看,逐漸趨向低齡化。14足歲至16足歲的未成年人因不慎涉及暴力性犯罪而構成犯罪的為數不少。

1:小李年紀剛過14足歲,因在網吧上網時,其同伴突然想要偷游戲卡,在盜竊過程中小李與同伴用武力威脅了被害人,非暴力性的盜竊案由此轉化為暴力性質的搶劫案。在律師會見小李時,小李感到很后悔,同時再三向律師言明,自己真的以為游戲卡的價值很小,偷一下不會構成犯罪。在本案中如果小李沒有使用暴力,小李還不到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

2、從犯罪主體的看,比較多犯罪的是多人共同犯罪或團伙犯罪。

這些犯罪團伙大小不一,少則三人,多時涉及幾十人。他們講究“哥們”義氣,因為幫助“哥們”的一些小事他們會結伙作案,團伙犯罪屬于一種具有一定組織形態的糾合性、結伙性犯罪,其對社會的危害性一般比單個人犯罪嚴重得多。這些團伙以同鄉、同學、親戚、鄰居等為聯結紐帶,稱霸一方,為非作歹。這些犯罪團伙有頭目,有紀律地實施犯罪。例2:小胡因鎖事與他人發生言語沖突,小胡糾集三人,而對方糾集八人,雙方進行斗毆,造成二人輕傷,一人輕微傷,十一人中八人系未成年人,參與斗毆的中八人旨因觸犯刑法,被指控構成聚眾斗毆罪。

3、從犯罪性質看,與經濟有關的犯罪占有較高比例,如盜竊、搶劫、搶奪犯罪,許多青少年貪圖吃、喝、玩、樂等物質享受,又想不勞而獲,從小偷、小摸走向盜竊犯罪,其次犯罪是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等犯罪。

4、從犯罪發生的誘因看,犯罪突發性、隨意性較大。例3小徐年齡未到18足歲,未再求學,為一私人老板打工,每天負責送貨。一天在商場門口騎著一輛送貨車時與他人發生碰差,引起口角,繼而雙方動手,小徐將對方脾臟打破,構成重傷,小徐被追究刑事責任。小徐陳述犯罪起因時說,自己當時完全喪失理智,不能控制自己,事后很是追悔莫及。此類犯罪在犯罪沒有明確目的,犯罪的發生有較大突發性、偶然性。

5、在上海的本地犯罪中,外來從業人口家庭子女犯罪較多。本律師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近三年來除家屬委托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接受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指定辯護的未成年人為被告人的都為外來從業人口家庭子女。外來從業人口家庭因父母的工作處于不穩定狀態,整天為了生計東跑西顛,忽視對子女的教育,且父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子女的過錯,不是打就是罵,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缺少穩定的健康的成長環境,辨別事非能力弱,容易被壞人所利用,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例4:小顧因未與父母的共同生活,一人獨居在上海,缺少家庭教育。16歲時小顧即與一陸姓女孩戀愛進而同居,交往一年多后,小顧提出要與女孩分手,女孩死活不同意,說如小顧執意分手,要到小顧農村老家大吵大鬧,小顧為擺脫小陸的糾纏,經與好友小周(未成年)密謀,竟與小周一起殘忍地將小陸殺死,而將尸體綁上石塊沉入河底,小顧與小周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犯罪時未成年,被法院從輕判處無期徒刑。小顧與小周,小小的年紀被剝奪終身自由,令人扼腕嘆息。

二、應該采取的預防措施:

制定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應該結合實際,聯系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和狀況出發,立足于教育、保護和預防。

1、家庭方面。家庭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石,未成年人父母應當主動增強自己的法制意識,應加強對法律常識和德育知識、教育常識的學習,不斷的增強監護人應具備的教育素質。未成年人家長,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要尊重未成年人孩子的人格,重視未成年人孩子的各方面成長,將關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養放在首位。

2、學校方面。學校也應承擔預防責任,學校不但要教授文化知識,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時,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在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心理咨詢服務。積極動員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齊抓共管,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3、社會方面。凈化社會環境,減少誘發犯罪的因素。很多未成年人,特別是外來從業人口家庭,不少未成年人處于失學、失管狀態,整日無所事事,生活無來源,容易走上犯罪之路。避免未成年人的無序狀態,應加強對失學、失管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服務,不但要教育他們學習文化,還可強化勞動技能教育,擴大就業機會,應加強就業信息的溝通、協調,提高就學及就業率,避免未成年人無序流動,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工作,保障未成年人有一個和諧、健康的生存與成長空間。

另一方面為未成年人本人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加強思想和文化學習,增強社會應變力,學會處理現實與愿望的矛盾,學會自我調試,學會理智思考各種問題,遠離暴力、遠離淫穢、遠離犯罪。

本人認為,未成年人本身可塑性強,一旦觸犯法律,影響終身,接受刑罰處罰以后再犯率較高,社會危害性很大。因此有必要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公德意識。真正從源頭上遏制、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作者簡介

鄭菊萍律師,1956年生,女,大專文化,1996年華東政法大學自學考試畢業。

本人專業特長:訴訟領域及企業法律顧問。

主要涉訟范圍:房產糾紛(居住、動遷、產權)、婚姻糾紛、勞動爭議,刑事辯護等。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