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還得從公訴人和辯護人的對抗說起……
“首先有請正方辯手進行立論陳詞”
“反方辯手可以針對正方的陳詞進行攻辯”
等等,畫風好像不太對……正確的打開方式,難道不應該是這樣的嗎?↓↓↓
“下面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
“辯護人發表辯護意見”。
對,你沒有看錯,這里雖然不是法庭,但場上唇槍舌戰的幾位選手可都是正兒八經的公訴人、辯護人出身!為了迎接由普陀、長寧、徐匯、楊浦四區聯合舉辦的“首屆上海訴辯邀請賽”,咱們普陀律師工作委員會已經先發制人,辦起了區內選撥賽!
本次選拔賽邀請到了來自普陀區司法局、普陀律師辯論隊的多位大咖作為評委,他們是:徐培龍、吳姝泓、王思維、朱海峰、王任佳。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至于選手?一眾法律精英匯聚一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你來我往,場面會不熱鬧嘛?
好的,話不多說,讓我們把畫面切回選拔賽現場。本次辯論的辯題是:“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法律/道德”?
迎面向我們走來的是正反雙方的代表隊員:
正方(主要靠法律):
反方(主要靠道德):
正方: “法律有形,道德無形,維持社會秩序不能離開是非曲直的判斷,所以用法律法規作為衡量標準才有明確的界定意義,才更為合理、科學。”
反方: “我們從來不否定法律對于維持社會秩序能產生的作用,但本次辯題既然圍繞‘主要’倆字,就要認識到:道德在歷史長河中發展的趨勢和內涵更為久遠,覆蓋的方面也更廣泛,所以對我們的指引性也更強!”
正方: “但是,法律的制裁力更強大。有公安系統、檢察系統、法院等國家機器的保障,才能帶來實質的約束力,道德顯然無法達到這樣的約束效果!”
反方: “良知的譴責不也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懲罰嗎?不論是律師、法官,在工作中總是注重調解,都表明教化和道德律能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只有道德提升了,才能形成內在的自我約束,治標又治本,還用得到法律事后的制裁嗎?”
正方: “就因為這樣,道德教化才需要潛移默化地進行,社會節奏變化如此之快,反倒是法律法規才能在維持社會秩序時,做到應時而變、立竿見影的效果。”
反方:“但對方辯友必須注意到,立法的過程難道是立法者憑空制定的嗎?在立法過程中,條款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就參照了我們社會生活中的道德標準。法律說到底,不過就是最基本、最低線的道德律罷了。”
怎么樣?此番語言的針鋒相對、觀點的交流碰撞是不是別樣精彩?如果還不過癮,就讓我們看看記者從前線發回的現場圖集!
本次選拔賽,每個辯手既要承擔陳詞,又要承擔攻辯、自由辯的環節,可以說,是全方位地考核選手們的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在31日正賽到來之前,我們還會組織辯論培訓、模擬操練、破題解讀等一系列的訓練,最終戰況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