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
http://m.aineast.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m.aineast.com
上海市連續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編者按:2015年9月7日,經過30多場激烈競選,市律協34家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新鮮出爐。本屆主任競選備受業界關注,盛況空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有16場競選的主任候選人達到4人以上。競爭最激烈的融資租賃與互聯網兩家業務研究委員會分別有9名律師同場PK競技。然而,競選的落幕并不意味著一切已經塵埃落定,業務研究委員會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根據《計分規則》,每年度積分未達到120分或是積分排名最末兩位的業務研究委員會都可能面臨重新組閣的風險。壓力與重任,能否轉化為動力?精英薈萃的新任主任們可謂眾志成城,他們不僅充滿干勁,更是躊躇滿志,在這個繼往開來的新時期,力求立刻能為律師行業干出一番大事來,讓在業務研究委員會擔任職務的每一名律師更多地為廣大律師同行發出自己的光和熱,使業務研究委員會成為連結住每名律師會員的紐帶。作為一名上海律協的會員,想必也是激動不已,有所期待,希望了解究竟有哪些工作會與自己有關,能夠參與到其中又或是能夠從中受益。對此,《上海律師》雜志將在最近幾期特別刊出《在其位必須謀其政———市律協十屆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談各自工作思考》專欄,且讓我們一看新生代的律界精英如何勾畫業務研究委員會今后四年的新藍圖,能否帶我們的會員們飛起來。
深化國企改革啟航“四個加強”來助瀾
洪 亮(市律協國資國企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國企改革從政策探討和部分試點轉入全面推廣與深化階段,伴隨著指導意見的出臺,十屆國資國企業務研究委員會也提出了“四個加強”的工作思路:
一、加強培訓交流,提高業務素質
委員會將繼續扎實工作,組織豐富多彩的交流、培訓、實踐活動,讓委員們從中獲得經驗、增強委員們業務研究能力,拓展委員們的執業領域。鑒于國資問題涉及法律領域廣泛,與其他部門法聯系程度緊密,業務培訓的范圍將適當擴大,同時加強各委員間的交流學習,并邀請一些國資國企業務方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律師和相關機構資深人士進行交流、探討。
二、加強溝通聯系,拓寬工作思路
通過與其他委員會、外省委員會的聯系和溝通,提高委員會和每一個委員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了解其他委員會、其他省、市律師協會國資國企委員會的工作動態,學習先進的工作理念、管理手段和運作模式,并建立與溝通國資國企委員會之間合作渠道。提供委員會更新的工作思路,為各位委員提供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平臺。
三、加強理論研究,完善操作指引
新一屆業務研究委員會將做出實質性的、富有建設性的業務理論成果。委員會將在國資國企法律領域推出統一規范的業務文本或理論研究著作。并會隨著國資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組織委員們對《律師辦理國有企業改制法律業務操作指引》進行修訂,保持操作指引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四、加強部門合作,拓展社會關系
委員會將繼續開拓與法院、檢察院、國資委、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之間的合作渠道。通過與市政各部門建立積極的聯系,為委員會及委員們搭建更多與外界交流的平臺。為委員會創造更多的社會活動機會,使得委員們在國資國企領域的業務知識、社會關系都能迅速得到拓展。
保險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專業法律服務保駕護航
周 波(市律協保險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受眾多利好政策刺激,2015年上半年國內保險業利潤增幅突破200%,迎來“保險史上盈利最好的一年”。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已突破2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三,期間年增速高達28%,同期國內保險機構數量也由1家發展至195家,我國保險業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巨大。在保險業高速發展背景下,上海律協保險業務研究委員會希望進一步促進廣大保險專業律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律師與保險行業從業者的交流和合作。希望通過以下五項措施,在2015-2016年度為保險專業律師提供專業平臺服務,進而為保險行業的加速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繼續開展好研究會的各種活動。研究會擬就保險法律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各類疑難案例繼續舉辦內部研討活動,對外公開講座,并將繼續邀請更多法律專家和保險業內人士與律師們進行探討。
二是加強與其他工作機構的互動。擬組織拜訪相關部門或與相關單位開展座談會,如上海保監局、上海仲裁委、保險行業協會等,從而加強雙邊緊密聯系,促進雙邊交流和合作;,進一步拓展研究會的活動范圍。
三是加強與保險公司的交流和合作。未來一年中,研究會擬邀請相關保險公司負責人、資深保險專家,繼續開展有關保險法律業務的系列講座,關注保險領域的動態和新發展。
四是加強各委員間的交流學習,主要體現在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加強有關保險法律業務內容的交流與學習,并邀請一些保險法律業務方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律師和相關機構資深人士進行交流、探討。
五是不斷總結保險法律業務經驗,制定和出版相關保險法律業務指引和規范,從而提升保險法律業務技能,并將此作為研究會的一個長期目標。
傳承、研究、交流、指引、復合、創新
季 諾(市律協房地產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上海市律協第十屆理事會房地產業務研究委員會(“十屆房地產委員會”)的工作思路定位為傳承、研究、交流、指引、復合、創新,致力于為上海房地產律師提供一個業務研究和業務交流的平臺,通過研究和交流來提高業務水平,拓展業務深度和業務方向,進而實現上海房地產法律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
傳承:房地產法律服務是一個比較成熟和傳統的服務,前輩律師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十屆房地產委員會將系統學習前輩的專著、論文與實務,夯實基礎,傳承經驗。
研究:十屆房地產委員會將一方面著重對于一些重大的尤其是新出臺的法律法規進行學習和研究,另一方面則加強專項課題研究,以幫助委員們快速提高在個別領域業務能力的深度,增強競爭力。
交流:在研究的基礎上抱著開放的心態共同交流才能實現共贏。十屆房地產委員會將同時展開內部交流和外向型交流,包括與學界、司法界、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外資所、兄弟省市的房地產律師的交流。
指引:十屆房地產委員會希望將工作成果惠及上海全體律師,將把委員會的研究和交流成果向上海律師匯報,并在必要的時候編撰整理為相關指引,便于行業規范和進步。
復合:房地產的法律服務客觀上隨著市場的變化已輝煌不再,形勢非常嚴峻。一方面需要深度,另一方面又需要寬度。單個領域的專業律師已不足以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十屆房地產委員會將重點關注如何形成復合性服務。
創新:房地產法律服務律師想脫穎而出除了不斷加強在原有領域的業務能力外,還需要著重探索和研究新的業務領域和方向。十屆房地產委員會將力圖通過委員會的工作幫助委員們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與時偕行 乘勢而為 創造輝煌
張鵬峰(市律協行政法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十八大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四中全會又提出各級政府都要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之新《行政訴訟法》的大幅修改,這些新形勢和新變化,促使本研究會必須與時俱進,有所作為,抓住這難得歷史機遇,應對好這巨大壓力。
個人力量畢竟單薄,本研究會已然加入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故應發揮群體智慧和力量,努力使本研究會在上海律協各研究會中作用凸顯,也要在全國律協和各兄弟律協行政法研究會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為此,本屆研究會將開展如下工作:
一、外聯工作:以專題調研、合作交流等形式,接軌市政府法制辦、市高院行政庭、市三中院、三分檢、各級政府法律顧問團、市法學會、全國律協相關研究會、中國法學會等有關組織,建立起廣泛聯系,并爭取讓委員們加入到上述組織中,以此提高本研究會的專業實力和影響力,以及全體成員的經驗和眼界。
二、規則制定:加緊修改和完善律師辦理行政訴訟案件操作指引,擬在2015年完成;制定政府法律顧問業務操作指引,擬在2016年完成;修改和完善律師辦理行政復議案件操作指引以及制定律師參與聽證程序操作指引,擬在本屆任期內完成。
三、立法修訂:對于市法制辦等部門交辦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修訂建議和意見,分工分組、保質保量完成。
四、法訊工作:在上屆研究會已有的操作流程基礎上,加以完善和提高,爭取在上屆成果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五、委員培訓:提高本屆研究會成員的能力和水平,亦是研究會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擬從以下措施中提高:工作中提高:開展前述工作,就是對全體成員能力提高的過程;專項培訓:以庭審觀摩、培訓班及疑難案件討論等形式讓全體成員在參與中成長,爭取本屆任期屆滿時,每名委員皆為精通人士。
擁抱機遇 迎接挑戰讓我們做得更好
陸敬波(市律協勞動法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憑借著60名專業勞動律師、9個業務小組和1個業務研究方向的合作分工,新一屆勞動法業務研究委員會致力于進一步加強專業、做大業務、提升影響力。為此,本屆委員會提出如下工作思路:
一、委員主體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發揮委員主體功能,即是實現人和優勢。對此,應做好相應的制度建設:明確主任與各副主任職責分工;按功能和專業設置若干工作小組和專業小組;制定履職規則確保民主管理;建立激勵監督機制,確保執行到位。
二、開門辦會
抓住天時與地利之難得機遇,開門辦會是不二選擇。整合資源的方式包括:吸收優秀的勞動法學者成為特邀委員;與國外同行合作,“走出去、請進來”;構建法律服務合作平臺;建立業務合作框架,等等。
三、業務導向
作為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會的工作應當以業務為導向。為此有以下課題需要重點研究:“互聯網+”勞動法業務;“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海外雇傭法律服務;依法治國的東風下的政府采購業務;和諧勞動關系與群體/集體勞動關系業務;上海自貿區、科創中心和總部經濟與新型勞動法業務開發。
四、研之有物
研究應當有成果,成果必須有形化。為此,應借助紙質與電子兩個形式,形成立法建議、會議綜述、業務指引、合作框架、專題報告、論文合集、案例匯編、政策比較、專題講座……使委員會的工作分門別類,成果一目了然,價值幾何放大。
總結起來,即順應當前依法治國、和諧勞動關系構建之天時,利用上海自貿區、科創中心和總部經濟等之地利,加強委員會內部及與外部相關各方之人和,實質性地開拓委員會工作新局面。
擁抱機遇,迎接挑戰,讓我們做得更好!
傳承與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曹志龍(市律協公司與商事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主任既是一份光榮更是一種責任!委員會需要傳承與創新,需要匯集大家智慧!為此我提出“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
———把握一個宗旨。即致力于律師業發展新紅利與新發展。委員會的工作應緊緊圍繞人才梯隊建設,提升專業服務品質,拓展法律服務市場,提高律師話語權。
———抓住兩大機遇。政策與法律是我們的最大紅利。依法治國戰略與中國改革開放“3+4”的新版圖給律師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公司法》等法律最新修訂使得律師業面臨新的機遇。
———著眼三大創新。公司與商事訴訟、非訴與顧問業務均需要轉型升級,交叉創造,實現三大業務創新發展。要致力于業務可視化發展(有形化、流程化、標準化),用非訴的方式做好訴訟,用訴訟的經驗做好非訴訟。
———四點思路是保障。一個舞臺即發揮好委員會平臺作用,兩翼齊飛即內部研究與外部活動齊開展,三個聯動即實現委員會與其他主體聯動,抓住方案、計劃、監督、考核四個關鍵。設立治理結構、風險控制、股東權益保護、債權人保護四個專業組;設立學習討論(公司與商事法日)、實務研究、對外交流、論文書籍、成果宣傳五個工作組。
———著力兩個五位一體重在落實。擬定四年發展規劃,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一是“周月年界委員”五位一體將工作落實實處;二是“任務、方案、計劃、監督、考核”五位一體,關注問題、關注過程、關注效果。
———主任是服務者、組織者、策劃者、助力者、踐行者。委員會是全體律師的舞臺,要為廣大律師謀福祉、謀發展。委員會工作要體系化、制度化、具體化,切實為廣大律師服務。組織運作模式比主任更重要。
傳承與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最后我想用四句話與大家共勉:傳承發展平臺,一諾責任四載。融匯大家智慧,眾籌一個未來。
開拓進取,駛向社會公共服務藍海
馬永健(市律協社會公共服務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2015年9月15日,經委員會全體會議討論,形成工作思路如下:
一、搭建專業活動平臺。專業活動是委員會的生機所在,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層面的交流活動搭建平臺,讓委員會成為社會公共服務專業律師的舞臺。讓委員有機會展示專業風采,有機會與國際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專家、全國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專家、法院資深法官、社會公共服務專業律師同行進行交流。通過開展活動拓寬委員們的視野,豐富委員們社會公共服務業務領域的工作經驗。
二、促進委員會進言獻策。委員會應對社會公共服務業務領域出現的法律問題作出靈敏的反應,比如對一些社會熱點、新的社會公共服務立法動向及時作出反應,組織委員參與法律制定、政策修訂,參與政府法規和規章草案的合法性審查,或是提出法律工作者的意見和建議。
三、推進委員成為區縣政府法律顧問,推動政府購買法律服務。委員會應加強與區縣司法局和律工委、法制辦等的聯系,促進委員成為相應區縣政府的法律顧問。社會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社區矯正等方面業務需求量很大,從市場需求角度會對專業律師更加倚重,社會公共服務專業律師可以大有作為。委員會應在社會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社區矯正等方面推動政府購買法律服務。
四、激發委員工作熱情。一方面組建政府服務、不動產征收、社區矯正、社區物業、供用電、宗教等專題組,結合委員業務專長展開有針對性的活動;另一方面通過輪值制度,將工作內容分解,讓有組織能力的委員分擔角色,組織研討交流、沙龍聚會、調研實踐、講座授課等,每件事有委員做,每位委員有事做。
五、成立宣傳工作組,把組織得好的活動及時總結,編寫簡訊和行業動態,通過東方律師網、上海律師雜志和微信等媒體及時宣傳推廣。
打造知產精英團隊,展現上海律界風采
劉 峰(市律協知識產權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一、本屆知識產權業務研究委員會的“四個”工作理念
市場決定方向、需求決定研究、前瞻決定發展、整合決定力量。
二、做好“三件”實事:
(一)提升凝聚力
1、 借鑒與巴菲特午餐的經驗,設立“與會長/主任晚餐”活動:交流前沿信息,把握未來方向(當然費用應該AA制);
2、 打造本屆委員會專屬微信群:增加線上交流,鼓勵人人參與,出謀劃策;
3、 建立定期主題沙龍制度———構建面對面的信任,尋求最佳合作機會
目標:通過聚餐、聚會等活動,實現每位委員每年能與20%的委員有過一對一的交流,實現凝聚力的提升。
(二) 擴大影響力
1、 打造委員會的“明星律師”
通過“篩選”、“培育”和“成長”三個步驟培養委員會的“明星律師”并讓“明星律師”閃亮登場。
2、 組建委員會旗下的“專家團”
吸引一批知名專家作為我們的顧問,并打造我們自己的專家委員。
3、 積極建立與高校的溝通聯系,積極推薦活動積極、業務能力優杰出的委員成為高校(復旦、華政、外貿、上大等)的客座教授和授課老師。
4、 建立與司法機關、鑒定機構的多邊磋商機制,增強互信。
目標:通過上述舉措,擴大影響力,最終達到“整合決定力量”的目的。
(三) 鑄就學習力
1、 抓住立法、修法的熱點,提出立法建議;
2、 收集典型案例,評選“最佳案例”,舉辦“律師界最佳案例大賽”;
3、 需求決定研究,我們以當前知識產權前沿性、實操性問題研究為導向,組建解決實戰問題的課題小組;
4、 課題組采取申報和定向邀請的方式,由委員會檢驗交付的成果。
目標:律師比學院派更加務實,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委員會就可達到“下接地氣,上望星空”的水準。
三、未來的奮斗目標
知識產權不是律師事務所窗臺上的花瓶,
而要成為上海整個律師業皇冠上的鉆石!
引入資源 整合力量 創新創業 共同發展
祝躍光(市律協金融工具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作為市律協新設立的專業委員會,金融工具業務研究委員會將致力于在金融工具創新和應用領域內,解讀法律政策、提供法律觀點、研發法律產品、輸出行業標準,竭力為全體從事金融工具法律事務的上海律師搭建一個資源引入、力量整合、創新創造、共同發展的平臺。為實現這一目標,本委員會特制定如下工作理念思路及規劃:
一、工作理念
1、創業:委員會作為市律協業務研究委員會的新興力量,將抱著創業的態度,勇于開拓,不畏挑戰,力爭成為市律協業務研究委員會的標桿。
2、創新:委員會將以創新的內容和形式開展四大主題系列活動,包括學術研討系列、走進大機構系列、走進監管層系列、委員服務系列。
3、創造:委員會設立的最終目的是要創造價值,我們將以豐富的專業底蘊和扎實的實務拓展能力,為會員、為律師行業、為金融行業、為法律服務市場、為社會創造價值。
二、工作思路
作為一個金融工具業務的專業化平臺,委員會將力爭為廣大從事金融工具法律事務的律師建立起一座連接內外的橋梁。于內,它是一座委員之間全面交流的橋梁,一座促進與其他金融類業務研究委員會深入切磋的橋梁;于外,它是一座與外部金融機構、融資企業和監管層業務合作的橋梁,一座與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陽光交往的橋梁。同時,委員會的四大系列活動也將在這座橋梁之上輪番上演,以期最終達到資源向下集聚,發展向上提升,影響向外擴散的目標效果。
千里之行,積于跬步。金融工具業務研究委員會全體委員將以最飽滿的熱情、最積極的態度和最堅定的信念,努力提升專業競爭力、擴大業務影響力,與所有從事金融工具事務的律師同仁攜手,為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貢獻智慧和力量。
腳踏實地 從細節做起
張嘉生(市律協物流與交通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產業國際分工趨勢日益明顯,隨著電子商務發展以及新技術、新設備的開發腳步越來越快。在上海,可以預見,從自貿區的建立,依托金融、互聯網+的思維發展,金融中心、科技中心、航運中心初步建立更預示著物流業將有一個飛躍式的進步。
上海市律師協會物流與交通研究委員會必須立足交通運輸行業,著力推進物流業的健康發展,順應中央政府建設法治國家的步伐,用我們法律工作者的優勢,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專業研究委員會的作用,并得以帶領這個行業的廣大律師為物流行業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為物流行業法制建設略盡綿力。為此,我們認為本專業委員會需要:
首先,法律實施必然離不開業務實踐,我們將密切關注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將根據具體情況,結合最新案例適時邀請海關、法院以及行業協會的專業人士為廣大從事物流、交通業法律服務的律師講授新法規和司法實踐新趨勢,切實為各位委員提供良好的學習和提升、交流與溝通的平臺。
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行業在整個經濟體系的比重和作用,越來越顯得重要。而就物流行業來說,在立法上還不是很完善,在物流交通體系下,還存在較多的法律問題沒有解決。因此,我們將在此方面延續前幾年的基礎上加大研究力度,在業務上為各位委員提供全新的研討環境,努力提高委員們的業務能力和研究水平。
再次,從現代物流到物流與交通,不但是名稱的改變,關鍵是研究內容的增加,從原來研究物的流動環節所產生的與法律相關的問題到現在增加的客運方面所涉及的法律問題,而且道路交通涉及的面更廣更細,更與個人利益相交集,故還需慎之又慎。
所以,我們委員會全體委員深感責任重大,當全力以赴,盡心盡責,力爭在任期內做出新的成績。
發揚海派律師精神 引領國際投資法律服務
黃寧寧(市律協國際投資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國際投資業務作為律師業務中新型業務,有著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發展空間。上海地處中國經濟最具實力、活力和潛力的前沿,而上海律師秉承海派律師傲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更應在國際投資業務領域有所作為。
近年來國際投資領域法律發展飛速。從宏觀看,2014年成為國際投資大發展的起步年。發改委和商務部連續發文,為境外投資大發展松綁;一帶一路戰略真正成型;中國企業開始大踏步走出國門。上海在國際投資領域的發展也令人興奮。自貿區的發展;金磚五國發起設立的金磚銀行(新開發銀行)落戶上海等,均為近期熱點。
在新機遇面前,上海律協新一屆國際投資業務研究委員會成立,未來工作可從以下方面開展:
一、加強研究中國及上海對外投資的趨勢和熱點,側重對一帶一路重點國家的法律研究。
二、利用資源,積極舉辦各類講座、交流。
三、與其他委員會加強橫向交流。
四、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加強與各類國際律師組織、律師協會、律師公會、律所聯盟等的合作交流,促進律師之間以及事務所間合作;加強與各類中介機構、社會團體的合作交流,實現信息分享。
五、鼓勵委員鉆研國際投資領域的法律理論知識和實踐總結。積極參與立法建議和法規修訂工作。
如中國企業一樣,中國律師走出去的步伐也應不斷加快。此刻我們可再研究重溫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在“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一節中明確指出:“發展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業,……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同時在“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一節中提到:“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
望國際投資研究委員會的委員同仁,在未來的工作中也更多地走出去,服務于國際投資的廣闊市場。
讓每個委員都成為主角
丁德應(市律協證券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
根據《上海市律師協會業務研究委員會工作規則》,經新一屆證券業務研究委員會(下稱“委員會”)第一次主任會議討論,圍繞“讓每個委員都成為主角”這一中心思想,擬定四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總體工作目標
本屆委員會將提升律師在證券業務中的價值、拓寬證券業務的范疇、提升傳統證券法律業務的專業技能作為總體工作目標。
二、具體工作計劃
(1)拓寬證券律師業務領域
委員會將從模式創新和內容創新兩方面進行業務創新研究,以拓寬證券律師執業領域,提高服務質量。本工作將由主任、副主任和業務創新小組負責。
(2)每月一期《證券業務法律資訊》
委員會將每月匯編境內的最新規定及案例解讀,向證券律師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訊息。此項工作將由主任直接負責,由秘書或干事負責具體編制工作。
(3)每年三至四次專題講座或研討會
每年將舉辦各類專題講座或研討會,并邀請境內外的監管部門、中介機構專家或資深律師、相關行業協會領導擔任演講嘉賓或發言人,加強與政府部門、其他中介機構、其他省市協會的交流,并給委員創造參與平臺,讓律師了解更多相關知識,以便在證券業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具體由分管對外交流小組的副主任負責聯系,由委員協助。
(4)組織起草、修訂律師業務操作指引或編寫書籍
在本屆委員會任期內,有望推行注冊制改革,委員會將通過起草、修訂業務操作指引或編寫書籍的方式,向律師共享前沿的研究成果。本項活動的組織由分管標準化研究小組的副主任負責,盡量讓每個委員都有機會參與。
(5)其他
委員會將繼續配合律協和政府部門的調研,向律協和政府部門獻言獻策。
本屆委員會將在市律協的指導和幫助下,力爭保質保量地完成上述各項工作。●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