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律師文化 >> 上海律師 >> 2022 >> 2022年第06期
《上海律師》編委會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
http://m.aineast.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m.aineast.com
上海市連續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在不同的時空里永懷進取初心

張復敏律師訪談摘要

2022年第06期    作者:(李海歌 劉小禾)    閱讀 1,444 次

采訪時間:2018年7月16日 人:張復敏 人:李海歌 劉小禾

 

采訪人:今天,我們借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又與張老師見面了。我們知道,張老師作為內蒙古律協副秘書長回到上海時,已經是一位資深律師了,在律師管理與法律業務方面都有很好的研究,常為《上海律師》雜志寫稿。我們還一起去黃山等地參加華東律師業務交流會,印象很深。今天,我們請張老師來回顧一下自己的執業經歷以及感悟。

 

張復敏:1963年,我從上海市向明中學高中畢業后去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阿勒泰喀納斯湖旁邊的一個農場工作。農場距離烏魯木齊800多公里,中途要換乘幾次汽車,并且至少要乘兩天汽車,再轉乘三天四夜的火車才能到上海,汽車票還要托人購買,路上十分辛苦。1980年,我被調到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屬于地級)。從內蒙古到上海,交通方便很多,先花一晚上從烏蘭察布盟到北京,再花一天即可從北京到達上海。我的人事關系先轉到烏蘭察布盟中級法院司法行政科,該科當時負責律師工作;后來成立了烏蘭察布盟司法處,我先在司法處宣教科工作,1981年被調到公證律師科,參與籌建各個旗、縣的公證處和法律顧問處。我們經常到旗、縣去實地辦公,考核公證員、律師。

一段時間后,上級要求我們烏蘭察布盟也要成立法律顧問處,領導就把我從公證律師科調去籌備法律顧問處。我很樂意。因此,我是內蒙古的第一批律師,組織并參加了烏蘭察布盟的律師統考。那個時候還沒有資格證書,就是自治區司法廳下發個文件。我們事務所在籌備建所、物色人員的同時,開始開展刑事辯護業務。1984年,自治區成立律師協會,把我抽調去當副秘書長,我就從原來所在的烏蘭察布盟首府集寧市(現在的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搬到了1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

1985年,我帶隊組織各縣司法局局長或公證律師科科長等到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觀摩學習,在上海受到了時任上海律協、上海市司法局律師管理處負責人的何后、蕢延慶等領導及部分涉外律師的熱情接待。回去后,我們逐步開展律師協會的各項工作,為律師做好服務,組織討論律師業務上遇到的疑難案子,開展律師交流活動。我們還在不同地區成立了律師協會會員活動小組,在基層開展活動。那時內蒙古有不少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律師,律師協會專門組織老律師寫文章,回憶五十年代開展律師工作的一些做法,并匯集成冊。

離開法律顧問處后,我雖然作為兼職律師還在辦案,但與客戶的關系有些疏遠,不利于為當事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加上看不慣當時一些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在1988年內蒙古律協換屆時,經過深思熟慮,我向領導打了報告,提出不再擔任副秘書長,要求回到律師業務的第一線去。經領導批準,我到內蒙古自治區律師事務所擔任主任。后來參評高級職稱時,我被破格評定為二級律師。

1986年召開第一次全國律師代表大會時,我作為內蒙古的律師代表之一參加會議。1988年,全國律協召開理事會,我代自治區司法廳廳長(兼會長)去北京參加會議,在會上巧遇陪同全國律協副會長、上海律協會長韓學章一起參會的李海歌,因此在未調動回滬前,彼此就已有了印象。

關于調回上海一事,我是于1990年開始聯系的。當時人員還不能自由調動,想要有編制,只能靠上海的人才引進制度。但1991年進上海的指標已經沒有了,要等1992年的指標。于是我在1991年就先通過借調回到上海,來到當時的川沙縣。等到1992年有一個進滬指標時,我又被告知不可以造成新的夫妻分居兩地(我太太在內蒙古婦女雜志社當副主編,與我同時申請通過人才引進制度調回上海),必須要等同時有兩個指標時一起調動。這樣,直等到1992年6月,兩個指標都下來了,我和太太才于當年10月正式辦好人才引進入滬手續——我被調到司法局,我太太被調到公安信訪部門工作。

當時,川沙縣已經有兩家律師事務所。因為沒有更多的事業編制,川沙縣進行創新,給了個據說全國絕無僅有的大集體單位編制以及10個大集體人員編制指標,我調過來后就進入了這個大集體編制。我倒覺得無所謂什么編制,因為當時上海的律所已經開始試點合作制、脫離大鍋飯了。在后來合作制改為合伙制的時候,浦東新區司法局將我們這個大集體編制視為了合作制。

當時浦東剛剛開始開發,我向司法局領導提出,因為這兒整個一大片都要開發了,建議到外高橋保稅區、洋涇地區、沿江片區等有大量法律服務需求的地方去設所。司法局完全采納了我的建議。我們的申辰律師事務所就設在沿江片,由我擔任副主任;陳邦理律師則在高橋地區設立了高橋所。那時我們還沒有電腦。1993年,事務所買了一臺四通打字機,再后來才買了電腦。我自己在1995年買了一臺當時最好的486電腦,還沒用Windows系統,用的是DOS系統,不久就又換奔騰電腦了。我開始從頭學起電腦技術,覺得掌握電腦操作、上網這些技能實在是太重要了,日后寫訴狀、做文本、查資料等的效率大大提高。

1993年,川沙縣正式并入浦東新區。我們事務所剛開始是拿較低的檔案工資,后來改為拿提成工資,提成點數從一開始的百分之幾、十幾,到后來逐步增多。從川沙縣到浦東新區,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因為我承接的大部分都是傳統業務,而且從外地剛來上海不久,與上海的律師相比,自覺沒有什么優勢。所以我以小草的姿態,腳踏實地,從頭做起,有什么案子我就辦什么案子,無論是民事還是經濟等類型。

我曾在呼和浩特接待過一位華東政法學院過來的實習生,他回到上海后在工商銀行信貸部工作,了解我曾經擔任過中國銀行內蒙古支行的法律顧問,在得知我回上海后,就邀請我幫助他們銀行辦理房地產抵押貸款項目。1992年,有一家企業批租土地后,希望能申請貸款,繼續獲得資金。于是我和信貸員攜帶相關合同文件,找到上海土地管理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要求進行抵押登記,但對方說沒有這種先例。經過研究,有關部門在一個文本上記載了這個項目的主要內容,又在我們合同文本的封面上做了標注,正式蓋章,辦理了抵押登記手續。這是我在上海承辦的第一個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的案例,可能也是上海第一個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的案例。后來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此類業務多了起來,抵押登記程序也逐步規范。

我在擔任工商銀行浦東分行的法律顧問時,還與信貸部一起試驗了建設項目的浮動抵押方式,效果也很好。一段時間后,我將此類案例整理成文,著重介紹應當設計哪些主要條款、出現問題該如何處置等,并在上海律協的專題研討會上作了交流發言。除了參加上海律協的業務研討會,我也經常參加上海律協的郊區律師工作委員會,到各個區縣走訪交流。

數年后,我離開原來的合作所,加盟了合伙的華曄律師事務所。在前后兩家律師事務所里,我都力主購買辦公房。前一家事務所由律師集資借款,產權人是事務所;后一家事務所則由合伙人共同出資購買,還貸款了一部分。這種模式在事務所解散清算時就比較好操作。由于辦公房是購買的,避免了租金支出的負擔,同時房屋還升值了。

我是半路出家、自學就業,所以深知自己的不足,于是在進行業務探索的同時,也積極學習專業知識。我分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職修習了北京政法學院(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和同濟大學法學研究生班的課程,受益非常大。

現在,我注冊在徐匯區一家老朋友開辦的律師事務所,做些比較輕松的工作,很少承接新的案件。只有一個2001年受理的某基地的系列案子,到現在十多年了,由于種種原因還拖著,未能結案。(注:該案已于2020年終審,2021年底執結。)

我的黨組織關系現在轉到了街道里,經常與當地的老年人一起開開會、聽聽黨課,參加一些講座、市內參觀活動等。

 

采訪人:張老師的經歷十分豐富。從剛才的回憶里,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記錄著張老師不同尋常、敢為人先的學習工作軌跡:從上海到新疆,從新疆到內蒙古,再從內蒙古回到上海;參與籌建了烏蘭察布盟司法處、烏蘭察布盟法律顧問處、內蒙古自治區律師協會;是內蒙古的第一批律師、參加1986年全國第一次律師代表大會的內蒙古律師代表,后在參評高級職稱時,被破格評定為高級律師;從計劃經濟時期的人才引進制度、等待編制指標,到轉型為市場經濟后的人員自由流動;從行政編制到事業編制,再到大集體編制,最后辭去公職當合伙人;擔任過國辦所、合作所及合伙所的負責人;從辦理案件、法理研究、撰寫論文到研討交流;從內蒙古律協的負責人到上海律協業務研究的積極分子……

在不同的時空里艱苦磨練、勇于開拓、曾參與開創內蒙古律師事業的張老師,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親身經歷了上海律師事業在浦東開發過程中的大發展。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對張老師充滿了敬意!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