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研究 >> 專業委員會 >> 鄉村振興專業委員會 >> 專業論文

“綠證”的前世今生(一)——基本含義、發展歷程和現狀

    日期:2025-01-13     作者:權威(鄉村振興專業委員會、北京市漢坤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


01 什么是“綠證”?

“綠證”,顧名思義,就是“綠色電力證書”的簡稱,他相當于人類的“身份證”,用來證明兩件事情:第一是證明發電企業基于“非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即排除了水電;第二是證明電力用戶“綠色電力”的消費量。

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能源局在《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對于“綠證”官方定義:綠色電力證書是指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信息中心”)按照國家能源局相關管理規定,依據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通過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以下簡稱“信息平臺”)向符合資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頒發的具有唯一代碼標識的電子憑證。

這個定義略微有點抽象,我們來畫一下重點:

(1)       綠證的核發機關是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

(2)       綠證的核發對象是符合資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

(3)       綠證是具有唯一代碼標識的電子憑證。

除了作為發電企業“原始取得”綠證外,通過平臺注冊和資格審核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自然人都可以作為認購參與人購買掛牌出售的“綠證”。現在讓我們直觀的來感受一下“綠證”,所謂的“綠證”具體長這樣:

 

02 “綠證”的發展歷程

不同于“國際綠證”已經有成熟的核發機制、互認機制和交易機制,“國內綠證”的發展剛剛起步,我們梳理了“國內綠證”的大致發展歷程:

 

(數據來源: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從上圖可以看出,“綠證”在國內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綠證交易啟動階段:在這一階段,隨著《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的發布,綠證交易正式啟動,同時配套上線了綠證交易平臺。

第二階段為配額制落地階段:配額制并不是一個新詞,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多年前就已開始實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了,配額制產生的背景和咱們現在常說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緊密相關。實施配額制的目的就是強制能源供給方(或義務主體)在所供應的能源結構中必須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這個強制的比例就稱為配額。為此,20183月、9月和11月,國家能源局3次下發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向各省征求意見。然而,考慮到最終利益的平衡,在20195月最終落地的《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807號,以下簡稱“807號文”)中將“配額制”修改為“消納保障機制”,并且設定了消納責任權重、責任主體、考核機制和核算方式。關于消納保障機制的具體內容,我們在這篇不做展開,簡單理解它與綠證交易的連接點,主要在于807號文規定了如果承擔消納責任的市場主體無法完成消納量的,可以通過自愿認購“綠證”的方式完成指標,綠證對應的可再生能源電量等量記為消納量。簡單總結來看,“消納保障機制”的出臺為在自愿交易背景下的“綠證”認購增加了更多適用場景,有利于促進“綠證”交易的進一步活躍。

第三階段為全面實施綠證交易階段:202010月,國家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和能源局《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要求“全面推行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并進一步提出“研究將燃煤發電企業優先發電權、優先保障企業煤炭進口等與綠證掛鉤,持續擴大綠證市場交易規模,并通過多種市場化方式推廣綠證交易。企業通過綠證交易獲得收入相應替代財政補貼”。 

03“綠證”的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臺(http://www.greenenergy.org.cn/)的官方數據,截至2023330日,國內累計核發綠證7230萬個,交易1740萬個,占比24%。從核發量上看,補貼綠證3458萬個,其中風電2915萬個,光伏543萬個;無補貼綠證2563萬個,其中風電1063萬個,光伏1500萬個;綠電綠證1213萬個,其中風電403萬個,光伏810萬個。

(數據來源: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臺)

從整體交易數據來看,在沒有強制購買要求的背景下,目前市場對于綠證的需求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整體市場的活躍度和需求量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目前市場交易的商業邏輯來看,參與主體認購“綠證”的動因大致如下: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愿購買;

-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為完成相應指標;

-個人自愿參與購買。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