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下午,上海律協國際貿易與自貿區專業委員會以線上線下方式在律協報告廳舉辦“中美2025年經貿紛爭之上海律師解讀”講座。線上線下一百余人參與了本次講座。
本次講座由上海律協國際貿易與自貿區專業委員會主任徐堅律師主講。國際貿易與自貿區專業委員會委員叢璐主持。
講座伊始,徐堅主任系統梳理了中美2025年經貿糾紛的第一階段的演進脈絡。他指出,這一階段的博弈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較量,更是規則話語權的爭奪,上海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口岸城市”,既是這場紛爭的前沿陣地,也是中國制度型開放的試驗田,律師群體需在變局中找準定位。
隨后,徐堅主任剖析了本次中美日內瓦談判團隊的核心人物背景,講到,中美的大國博弈局勢日趨復雜,中國試圖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核心在于將大國競爭轉化為制度性合作,而非傳統的權力轉移沖突。這些路徑能否成功,取決于美國能否接受“非霸權主導”的多極化秩序,以及中美能否在制度性合作中找到新的平衡點。
接著,徐堅主任講到上海與國際貿易的淵源,在轉向上海角色時,以歷史視角展開。從元代始建的沙船港口,到鴉片戰爭后被迫開埠,再到如今全球最大貿易口岸城市,上海“因貿易而生”的基因貫穿始終。自由貿易試驗區、RCEP框架下的區域合作、數字貿易創新等,均是上海在新時代承接國家戰略的抓手。
最后,徐堅主任分析了當前經貿紛爭狀態下的挑戰與機遇。在挑戰方面,美國通過減稅政策吸引制造業回流、加征關稅削弱中國對美出口等舉措,都構成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在機遇方面,他講到我國仍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了新的發展變化,總量性、速度型、穩態的戰略機遇不復存在,而結構性、碎片化、非穩態的戰略機遇時代正在到來,上海律師可依托本地資源,轉向精細化服務,重點關注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爭議解決等前沿領域。
講座結束后,徐堅主任與在場的眾多律師開展了熱烈討論與深入交流。講座效果獲得了線上線下聽眾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