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研究 >> 專業委員會 >> 環境資源與能源專業委員會 >> 專業論文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運行機制及法律規則解讀

    日期:2025-01-15     作者:林菡(環境資源與能源專業委員會、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凇疤歼_峰”和“碳中和”,即雙碳目標,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及相關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目前,碳排放配額和核證自愿減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簡稱“碳減排”或“CCER”)是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核心產品,部分地方碳交易市場還存在一些碳排放配額的衍生品。除在全國和部分地方交易中心公開交易外,以碳排放配額和核證自愿減排量作為擔保標的,設立權利質權以擔保企業融資也逐步被國家和市場認可。

一、什么是碳排放權交易產品?如何交易?

交易產品

根據國務院于2024年1月25日公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六條規定,交易產品為碳排放配額和經國務院批準的其他現貨交易產品。目前我國碳排放權市場的交易產品以碳排放配額為主,配額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向重點排放單位進行發放,重點排放單位獲得配額后即可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進行交易。其他圍繞碳排放權的現貨交易產品經國務院批準后納入到全國碳市場進行集中統一交易。

碳排放配額,簡而言之,就是將碳排放權轉化為一種可交易的標準化標的。政府在確定當地減排總量的基礎上,將排放權以配額的形式分配給企業等市場主體,同時,允許重點排放機構遵照法律法規和交易規則,通過交易中心公開交易該等碳排放配額。這種機制使得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碳排放量,并通過市場交易實現排放權的優化配置。

一種是碳配額,是由主管部門向納入試產的企業發放配額,當企業實際排放量超過配額時,需要向有配額富余的企業購買。另一種是碳減排,符合規定的減排項目可以申請簽發國家核證資源減排量,用于出售獲得額外收益。前者是強制減排,后者是自愿減排。

交易主體

《條例》第七條采用“列舉+排除”的方式明確交易主體的范圍為:(1)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其他主體,可以參與碳排放權交易。(2)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其他對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其他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以及本條例規定的技術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得參與碳排放權交易。

(三)交易方式

《條例》第十五條明確了以協議轉讓和單向競價為主的碳排放權交易方式。其中,協議轉讓是指交易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并確認成交的交易方式。單向競價是一方提出買賣申請,多個對手方按照規定報價并成交的交易方式。

二、碳排放權交易產品的財產屬性

碳排放權交易產品可作為擔保標的

最高院2023年2月16日發布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司法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意見》18條從以下兩個維度肯定了碳排放權交易產品作為擔保標的的法律效力:

首先,民法典第440條以不完全列舉的方式規定了一些可設立質權的權利,其中未提及包括碳排放配額、CCER在內的碳排放權,因此,以碳排放權設立權利質權的有效性成為這類擔保合同訴爭中的首個爭議點。《司法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意見》第18條規定“擔保合同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以碳排放配額、核證自愿減排量不是可以設立擔保的財產為由,主張擔保合同無效的,從嚴認定合同無效情形,依法最大限度維護合同效力。也即,認可碳排放配額、核證自愿減排量這種新型財產權利可作為有效擔保標的,要求審判機構要從嚴認定擔保合同無效。

其次,明確當事人在碳排放權或者核證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等辦理質押登記,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實現質權的情形,質權人主張就登記賬戶內的碳排放配額或者核證自愿減排量優先受償的,依法予以支持,助力碳交易產品發揮融資功能,穩定市場預期。根據民法典第441條指出,沒有權利憑證的,權利質權自登記時設立。我國目前碳排放配額并無權利憑證,應采取登記生效主義,質權應自登記時設立。

碳排放權交易產品可被執行

在司法實踐中,有案例對碳排放權采取了查封凍結措施,如上海電氣*******有限公司申請執行遼寧****有限公司案件中(案號:(2019)遼04執194號),法院查封了被執行人遼寧****有限公司名下的兩臺20萬千瓦發電機碳排放指標等財產。也有案例對碳排放配額進行了拍賣并獲得回款。福建某化工公司與中國農業銀行某縣支行發生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福建某化工公司未履行還款義務,中國農業銀行某縣支行申請強制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典型案例之八)。福建省順昌縣人民法院依法凍結被執行人福建某化工公司持有的碳排放配額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最終5054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排放配額在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交易后用于執行。以上案例表明碳排放配額作為企業的資產,依法可以作為被執行的財產。

加之2023年出臺的《司法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意見》第20條規定“依法辦理涉碳排放配額、核證自愿減排量金錢債權執行案件……債務仍未能得到清償的,可依法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碳排放配額、核證自愿減排量”。可見,盡管碳排放配額的法律屬性目前并沒有清晰地界定,但其具備財產屬性、具備融資擔保的功能,已經為多部法律文件及司法實踐所認可。

三、碳排放權交易糾紛的典型案例分析

碳排放權交易糾紛是合同糾紛的類型之一,合同效力的判斷是該類案件實體爭議認定的起點。從現有司法實踐看,相關交易可能因違背公序良俗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產生效力爭議。

碳排放配額因未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中進行交易,被法院認為屬于違背公共秩序,進而被認定無效。

基本案情:2021年10月29日,茌平某公司將2019年和2020年碳排放配額(尚未清繳)轉讓給聊城某公司。因該交易未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中進行,雙方無法通過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確認交易,聊城某公司無法取得茌平某公司轉讓的碳排放配額的所有權,遂提起本案訴訟,請求解除雙方關于碳排放指標轉讓的約定,茌平某公司退還收到的碳排放配額款項,賠償損失。

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茌平某公司與聊城某公司均系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違反相關部門規章的規定,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外私下交易,雙方合同中關于碳排放配額交易的約定違背了公共秩序。遂判決雙方于2021年10月29日簽訂的《指標轉讓協議》中關于碳排放配額轉讓的內容無效,茌平某公司返還聊城某公司碳排放配額轉讓款、賠償聊城某公司損失。

該案為山東省首例碳排放權交易糾紛案件。法院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二款“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規定,認定雙方簽訂的《指標轉讓協議》中關于碳排放配額轉讓的條款無效。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合同雖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認定合同無效:…… (二)合同影響社會穩定、公平競爭秩序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等違背社會公共秩序的……人民法院在認定合同是否違背公序良俗時,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綜合考慮……政府部門的監管強度……等因素,并在裁判文書中充分說理。本案存在違反部門規章的情形,法院在認定合同無效時明顯考慮了“政府部門的監管強度”的因素。

本案判決確認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私下進行的碳排放配額交易無效,既有利于引領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合規交易,又有利于充分發揮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作用,體現了在當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初創階段,人民法院保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擔當。

(二)即使碳排放權交易中交易主體一方不是重點排放單位,也可能認定合同有效。

基本案情:2021年12月,四川某發電公司就采購碳排放配額發布比選公告,北京某環保公司進行報價,并承諾如未依約履行,四川該發電公司可另行購買等量的碳排放配額,如有差價,由北京該環保公司補足。四川該發電公司經過比選確認北京該環保公司中標,并向北京該環保公司送達中標通知。此后,北京該環保公司明確表示不再履行合同,在此情況下,四川該發電公司另行與第三方公司簽訂合同,以高于北京該環保公司所報交易單價的價格購買了相應碳排放配額,由此產生差價,故四川該發電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北京該環保公司向其支付差價款289萬余元及相應利息。

一審法院認為:兩公司就涉案碳排放配額采購事項成立合同關系,且該合同合法有效;因北京該環保公司明確表示不再履行合同義務,致使四川該發電公司另行向第三方公司以高價購買碳排放配額,由此給四川該發電公司造成相應差價款損失,故北京該環保公司應依其承諾向四川該發電公司賠償涉案差價款及利息損失,并最終判決北京該環保公司向四川該發電公司支付碳排放配額采購差價款289萬余元及相應利息。

一審法院判決后,北京該環保公司認為雙方之間并未成立合同關系且合同無效,北京該環保公司不應向四川該發電公司支付差價款及利息,故據此向北京三中院提起上訴。

北京三中院認為:針對四川該發電公司、北京該環保公司之間碳排放配額交易合同是否有效的問題。四川該發電公司通過比選的方式采購涉案碳排放配額并確定交易主體,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北京該環保公司雖不具備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主體資格,但北京該環保公司有獲取可支配碳排放配額的途徑,如雙方正常履約,北京該環保公司知曉且準備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向四川該發電公司交割其可支配的碳排放配額,同時四川該發電公司也具備接受碳排放配額的交易主體資格,故四川該發電公司最終獲取涉案碳排放配額的交易方式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北京該環保公司主張雙方之間碳排放配額交易合同無效,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對此不予支持。

該案為北京市首例碳排放權交易糾紛案,交易主體缺乏資質的碳排放配額交易合同的效力認定是本案的亮點之一。

該案判決認定交易主體不具有碳排放配額交易資格不當然導致碳排放交易合同無效,既貫徹民法典的綠色原則,又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從《條例》第七條關于交易主體的規定來看,北京某環保公司雖不具備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主體資格,但也并非“不得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主體。由此,該判決并不違背《條例》的精神。

目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對不夠成熟,仍在實踐中探索。預計隨著碳市場及碳金融的不斷發展,相關的法律焦點問題會更加凸顯,因此建議交易主體應熟悉交易規則、裁判規則并事先防范相關法律風險。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