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沖鋒在前,公益普法、捐款捐物、志愿服務……連日來,越來越多的長寧區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加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來,他們發揮專長、服務社會,匯聚點滴力量、傳遞溫情關懷。
“掃碼入群、在線解答,線上公益法律咨詢服務不停歇。”當浦西實行輪流封控管理后,居民的線下法律咨詢服務就按下“暫停鍵”。“組建一支線上公益法律咨詢服務隊能否解決該難題?”這個“金點子”一提出,就在上海信昌律師事務所“全票”通過。
此刻,居家辦公的律師在線上“一呼百應”,以開通微信群聊的方式,公開群聊二維碼,讓有法律咨詢需求的群眾都可以掃碼入群咨詢。
而群內的律師,不論誰先看到問題,均及時反饋,還能夠結合各自的專業領域進行重點對接,這種具體到點“量身定制”的答疑解惑形式,針對性強,效率又高。
這支線上公益法律咨詢服務隊剛啟動兩小時,就接連收到了3起居民的法律咨詢。
“看到醫護人員和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逆風而行,他們夜以繼日、不辭辛苦地堅守在一線,希望這些物資可以讓他們好好休息。” 在網上看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長寧區代表處慰問社區防疫人員的信息后,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主任胡光備受感動,他主動聯系該慈善機構,定向捐助10萬元用于采購睡袋、充氣床墊、行軍床等防疫物資,保障基層抗疫人員休息所需。
而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在深入一線了解基層所需后,也迅速行動,分別向華陽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各捐贈5萬元人民幣,為防疫一線工作人員購買必需品。
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常怡蓉成為眾多志愿者中的一員。其實,她是上海貿悅律師事務所的一名青年律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當她在朋友圈看到一則“社區志愿者招募令”后,便再也坐不住了,果斷報名參加。
細心的常怡蓉發現,在核酸篩查過程中,因為社區本地老年人多數講滬語,而不少志愿者又聽不懂滬語,造成了溝通障礙。于是,常怡蓉主動當起了現場“翻譯”,用滬語巧妙化解溝通難題,協助解決核酸篩查過程中居民碰到的諸多問題。
“原來你是律師呀,我想咨詢一個法律問題......”在寶貴的休息時間,常怡蓉還抽空回答居民咨詢的各類法律問題。
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讓常怡蓉深深體會到了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艱辛付出,她說,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為社區分憂,雖然辛苦卻非常值得。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