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下午,上海律協國際貿易與自貿區專業委員會在上海市百匯律師事務所召開有關中美關稅戰應對策略的內部座談會,13位律師圍繞“中美關稅戰應對策略”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多角度建言獻策。
任康律師強調通過原產地規則規劃,善用金融工具(信用保險)抵御市場風險。范利寧律師從大宗商品貿易以及期貨的視角指出可依據美國合同法對貨物價格構成進行分割,并借助金融工具對沖關稅風險。劉衛平律師建議企業區分政治爭議與法律問題,做好合規管理。解則坤律師建議中小出口企業采取觀望策略,同時推動政府出臺外貿企業稅收補貼等應急措施。張曉律師以跨境電商為例,提出“價格+市場”雙元策略,鼓勵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劉皓律師結合食品行業案例,呼吁在合同中增設關稅風險條款,并探索出口轉內銷的補貼路徑。孫明怡律師從自貿區實務出發,建議企業采取“短期暫停訂單+長期供應鏈轉移”的組合策略。關于關稅是否構成“不可抗力”或“情勢變更”,叢璐律師鼓勵企業善用商事仲裁機制化解糾紛。黃偉杰律師進一步提出需根據貨物性質和貿易術語分類制定應對方案。任天干律師也建議“拆分定價”;同時建議完善證據鏈管理。蔡旸律師建議企業聚焦知識產權保護以穩固合作。崔光鎬律師結合韓國最新對華發起的反傾銷案例,提醒關注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連鎖沖擊。
徐堅主任在開場和總結中提到,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妥善處理如此海量金額的貿易爭議對于中美雙方、對于全世界而言都關系重大、影響深遠。中美各有優勢、合作共贏是更好的選擇。以“長平之戰”為代表的歷史重大戰略性事件的過程、策略對于當下中美關稅戰的處理、發展具有高度的借鑒意義,建議以大歷史視角梳理政策攻防;同時建議通過地方、民間對外交往渠道緩解摩擦、助力產能突圍;建議上海國際貿易律師立足中國的“國家立場”,維護中國、上海、外貿企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