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研究 >> 專業論文

數字化監管時代下的企業“業財稅”合規策略——兼評《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日期:2023-01-04     作者:全開明(法律合規業務研究委員會,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臧懌(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

2022年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9個部門發布《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第七條明確提出“ 強化數字化監管支撐,建立違法線索線上發現、流轉、調查處理等非接觸式監管機制,提升監測預警、線上執法、信息公示等監管能力,加強和改進信用監管,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 ”[1],發文機構涉及國家發展改革委、 市場監管總局 、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 人民銀行、稅務總局 等9部門,《意見》涉及企業經營的諸多方面,企業尤其需要注意密切關注監管動態。

本次《意見》的發布基于多地多部門數字化監管的實踐支撐,囊括了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智慧稅務稽查系統、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系統等諸多已經較為成熟、驗證可行的數字化監管案例。

本文將從市場監管、稅務監管等角度詳細解析《意見》對于后續市場監管、稅務監管的影響和趨勢,為企業后續做好“業財稅”合規經營和風險預警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一、市場監管、稅務等多領域數字化監管系統及介紹

(一)市場監管領域——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基礎上的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剖析

2017年,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與浙江省政府正式簽署《共同推進浙江網絡經濟健康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浙江建設全國電子商務監測中心。

市場監管總局委托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開發建設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平臺目標是在監管實踐及執法實際的各類數據及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采用建模、不斷修正迭代開發的模式,在上線過程中結合實際執法情況不斷完善應用,進而做到“邊實踐總結,邊優化完善”。2019年11月5日,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啟動上線。以大數據為驅動,運用分布式采集和爬蟲技術,多方位采集海量信息數據。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最新技術深度應用于市場監管前沿領域。此平臺的正式上線運行使得市場監管部門在發現違法線索、查處違法行為、維護網絡市場秩序、提升網絡市場的監管能力和風險預控能力方面有了巨大的提升與進步。[2]

2021年2月26日,立足于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基礎上,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正式上線了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

1.平臺功能——六大類監測重點+五類行為監測

此系統在現有成熟的“網絡禁限售”“虛假宣傳”“價格違法”“網絡傳銷”“知識產權侵權”和“主體違規”六大類監測重點基礎上,聚焦平臺經濟領域壟斷及不正當行為,著重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低于成本價銷售”“縱向壟斷協議”“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等五類行為實施監測。首期監測范圍覆蓋重點平臺20余家,平臺內經營者1萬余家,重點品牌500余個,商品10萬余個。

2. 數據比對模型研究以確定風險,區塊鏈技術保障無法篡改

在底層邏輯上,大數據風險監測能力源于其在投射業務場景、深入剖析各類網絡違法行為表現形式的基礎上,研發形成的數字化智能識別模型,通過與已建立的數據比對模型進行校對,判斷風險。

該系統引入區塊鏈技術,對執法過程中監測采集風險數據等進行實時在線保存,進而保障相關線索、證據等無法被篡改,進而做到可追溯、可證明、無法篡改。

3.頁面可視化展示——線索交辦數、企業整改數、消費示警數

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可以實時反映線索交辦數、企業整改數、消費示警數等內容。“系統的目標不僅是優化平臺經濟監管執法的流程,還要聚焦服務企業和消費者,全方位推動平臺經濟良性發展。”[3]

(二)稅務領域——金稅四期及智能稅務系統

1. 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風險特征庫建模、驗證及推廣

2019年12月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成立,內設自然人電子稅務局管理處、云平臺管理處、大數據管理一處、大數據管理二處和風險管理處。國家稅務總局主管組織指導全國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相關工作的機構。該機構主要職責是:負責云平臺建設、相關業務需求和運行管理、相關系統應用和業務層面運維工作;組織實施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戰略規劃;管理稅收數據,負責稅收數據交換和共享;統籌開展全國性、綜合性風險管理特征庫和分析模型建設、驗證和推廣。

2. 自然人電子稅務局大數據稽查發現相關線索

某知名帶貨主播逃稅案件即是通過自然人電子稅務局大數據稽查發現,通過稅政二股在系統內查詢發現大額欠稅疑團,隨后通過多方監控收入來源,確定主播個人所得稅扣繳基數,稅政二股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與稅務分局進行溝通,最終鎖定。(具體參見往期文章:《經紀人被罰3227萬元“網紅主播”等高收入人群稅務稽查趨勢分析》)

“自然人電子稅務局”已經實現對個稅繳納異常的分析預警,通過對行業平均營收納稅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一般而言,明顯偏離行業整體數據特征的納稅主體、存在風險特征的企業自然人、行業頭部企業、高收入人群均是稅務部門大數據監管重點關注的對象,即使相關數據未公示也可以從銷售數據大致推導相關的銷售額。

3.金稅系統識別虛開風險特征功能已經落實

2020年11月13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2020年12月政府采購項目,名稱為“金稅四期決策智慧端之指揮臺及配套功能建設項目”。金稅四期及智能稅務系統不局限于金稅三期的稅務方面,會更進一步地納入“非稅”業務,實現對業務的更全面的監控。與此同時,搭建了參與機構之間的高效信息互通和核對審查通道,使得各部委、央行和各銀行等參與機構實現企業相關人員手機號碼、企業納稅狀態、企業登記注冊信息核查三大功能。

相比于之前的稅務稽查系統,智慧稽查功能升級,從違法企業發現、疑點線索分析、手法感知預警、業務數據互動、違法態勢研判這5個方面進行項目建設,并且將建立5大智能分析系統:虛開增值稅發票智能分析系統、騙取出口退稅智能分析系統、偷逃稅智能分析系統、重點行業涉稅違法智能分析系統和主要稅種涉稅違法智能分析系統。

金稅四期的推進將會更進一步的推進現代化稅收征管系統的完善,使得“稅費”業務在數據、業務和流程等方面全面數字化,為智能辦稅、智慧數字化監管構造良好基礎。伴隨著金稅四期的推進,虛開發票、買賣發票等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將進一步受到監管和打擊,也意味著“合規”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

大數據分析監測和多部門涉稅信息共享下,稅務機關不僅通過稅務方面掌握信息,還可以通過其他部門掌握納稅人大量的經濟數據信息,徹底打破了信息壁壘,稽查范圍更廣,稅務機關可以多維度的分析比對,同時多部門聯合懲戒,使違法成本大幅增加。

(三)廣告領域——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中心

1.云技術加持為各級監管部門推送違法廣告線索材料

2012年底,浙江省政府與原國家工商總局簽訂協議,將“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中心”由浙江省廣告監測中心負責實施,并于2017年9月1日中心正式建成啟用。

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中心的設立目標是依托“互聯網”和“廣告智慧監管”的理念,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打造一個多功能的現代化數字監測平臺系統,實現對互聯網廣告的精準監測和智能分析,強化網絡廣告的數字化監管能力。

平臺監測系統采用阿里云成熟技術,利用云計算技術實現計算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矩陣、存儲、應用軟件和服務等)的快速部署和靈活組合,開展重點門戶網站、電商平臺、搜索引擎、廣告聯盟、移動端App和自媒體號廣告的監測檢查,從而為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提供互聯網涉嫌違法廣告線索及相關證據。

2.廣告監測中心發展動態及后續優化方向

2021年傳統媒體廣告監測系統3.0版平臺試運行,該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完善,能夠實現不同媒介廣告監測的數據融通, “邊建邊用,邊用邊完善”的理念意味著該平臺仍將將不斷更新迭代。該平臺以監測為手段,為省、市、縣三級市場監管部門及媒介單位提供日常監測服務,及時發現虛假違法廣告并進行證據固定,并且根據監測結果對媒介單位進行信用評價排名。監測中心通過該平臺積極探索“融媒一體”新型監測理念和技術手段,在數據標準上將傳統媒體廣告監測與互聯網媒體廣告監測相統一,有效打通以往廣告監測的“數據孤島”。

“三比一講”廣告線索交辦系統已經于2021年投入使用,該系統的功能包括案件線索錄入、線索審核、線索交辦、線索接收等,并且已經完善案件交辦統計查詢功能、線索退回功能、市級向下交辦功能等智能模塊,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廣告線索的自動派發。

2021年12月,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平臺(四期)項目概要設計方案現場評審通過。四期項目建設重點為互聯網新業態(直播帶貨)監測、互聯網涉嫌違法廣告電子認證、融媒體廣告智慧監測,建成后將進一步拓寬監測覆蓋面、提升監測效能,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提供更為完善和先進的技術支撐。監測中心徐峰副主任稱,鑒于監測對象變化比較頻繁,如何優化、集中捕捉、重點梳理等是今后需優化的方面。依托于信息化、數字化技術,打造包含監測、預警、研判、調度等多功能的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平臺,能夠為市場監管部門針對違法廣告實現精準掌握、快速打擊提供強力保障和支持,同時利用數字化監管更好地保障市場秩序。

二、數字化監管趨勢及對企業后續經營影響

國家越來越重視數字化監管,隨著政府部門聯動監管進一步推進,發票電子化、數字貨幣等各類電子化進程不斷深入,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分布式處理等先進技術加持,未來數字化監管將是必然的趨勢。技術的進步讓互聯網監測模式不斷創新,以重點平臺日常監測形成有效的監測輻射,拓展監測邊界;以雙隨機監測模式,隨機定位和派發,維護監測公正;以區塊鏈等方式做到執法證據實時固定;以實務執法經驗不斷完善算法模型。

(一)監管部門數字化監管的三大方向

1.爬蟲技術——完成內容搜集

目前監管部門相關監測系統使用高效的分布式爬蟲技術,使得開展全國范圍的互聯網內容搜集已經成為可能。目前爬蟲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使得監管部門可以及時搜集獲知互聯網所更新的各類內容。在信息時代,企業必然會留痕,各類相關信息包括經營信息、交易記錄,都可被市場監管部門獲悉。

2.算法邏輯——助力數據分析

互聯網平臺中非結構化數據較多給監測技術提出較高要求。盡管目前效果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以至于企業可能無法感知,但數字化監管必然是未來的趨勢。大數據平臺采用了世界領先的大數據技術和DPS、ADS和BASE等技術,采用智能語義分析系統,通過對于互聯網內容進行自動化分析,這將極大地節省人力,提高監管效率。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構筑系統自動學習迭代能力成為可能。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邊實踐邊改進的方式,通過不斷的數據積累,使得產品不斷迭代。

3.企業合作——監管部門探索

通過中國政府采購網,可以發現諸多諸如“大數據平臺(個稅智能服務子系統)采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等各類公開招標公告。[4]此政府部門面向社會進行招標,亦意味著若能夠了解到監管部門底層監管算法邏輯,通過技術實現甚至復刻監管部門監測平臺系統存在實現的可能。若企業可通過類似于監測平臺的系統進行自查自糾,進行合規風險管控,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政府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企業相關風險。

(二)數字化監管對企業的深刻影響

未來數字化監管必然將覆蓋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伴隨著技術進步,監管也在與時俱進,這給企業合規帶來了更高的要求。

1.信息不對稱加強,企業合規成本進一步加劇

對監管部門的各項監管政策予以梳理并實時進行更新、跟進,實時了解政府部門監管動態、嚴打行為,并按照政府監管調整企業經營策略,對任何存在涉嫌違法可能的事項均予以評估、做出風險預案、解決方式,對資金雄厚的企業做到尚且存在困難。而受到疫情影響,較多中小企業生存甚至存在問題,無暇顧及合規亦是諸多中小企業的現狀。一方面是政府監管部門通過各類數據化軟件系統更加清晰掌握企業畫像,另一方面,企業對政府監管邏輯了解甚少。由此更加加劇了企業與政府之間信息不對稱。

2.伴隨著疫情過后,整體國家監管趨嚴

疫情期間,較多政府部門包容審慎型監管,較多地區市場監管部門發布輕微違法免罰清單。對于企業輕微違法免于行政處罰。但是隨著疫情的緩和,預計疫情過后,較多疫情期間為了扶持企業生存而出現的監管放寬措施將適當收緊。監管部門數字化監管系統亦在更新迭代中,隨著海量數據的匯集,企業在經營中的不合規行為都將無法逃脫數字化的監管,監管部門現在不對企業進行檢查與處罰并不意味著其不知悉,而是進行有部署的安排,但是對企業而言,這種狀態是極其被動的,為后續長期穩定經營埋下了大“定時炸彈”。

3.信用圍欄收緊,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與平臺監管相伴而來的是政府各個部門監管的信息互通。覆蓋全社會的信用系統不斷完善,包含了健全信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失信聯合懲戒作為信用監管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事后監管環節的核心手段,是構成全生命周期信用監管閉環的關鍵一環。政府信用圍欄不斷收緊已經成為趨勢。近些年“寬進嚴管”“聯合懲戒”被反復提及,政府數字化監管必然使得信用圍欄進一步收緊成為趨勢。

三、以執法邏輯倒推合規路徑——企業一體化合規策略

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需要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尤其是在推進“信用中國”建設中,數字化合規水平尤為重要。“寬進嚴管”是一項重要的監管措施,“寬進”是對市場主體準入條件、登記服務方式和行政審批制度進行改革,從體制機制的層面最大限度地為投資主體松綁,釋放其投資創業活力。“嚴管”重在實現部門間的信息實時傳遞和對接,加強信息公示,強化信用約束,完善社會誠信體系,完善長效監管機制,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社會共治的嚴管局面。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目前對企業服務端的數字化能力尚有不足,在很多情況下企業對合規并不了解,面對政府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讓企業無所適從,所以企業亟待在這方面加強自身修煉,提升數字化合規水平。

(一)對外——知悉與有效應對數字化監管,減少信息不對稱

企業并非孤島,企業經營亦受到各類監管。企業應當能夠做到的是動態掌握監管動態,結合自身經營情況對可能涉嫌違法點做出預判。鑒于市場監管部門對于企業常見頻發違法點及高頻違法行為已經建模,數字化監測系統具備迭代功能。對于諸如市場監管常見違法情形以及對應行為特征表現,企業應當知悉,與此同時,通過與已建立的數據比對模型進行校對,判斷風險。


image.png

企業應該更加熟悉和主動運用應對行政處罰、行政復議、行政訴訟以及行政救濟的各種方式和手段,通過剖析行政處罰大數據、裁判文書以及各類公開行政類材料實現自我風險梳理和評估,對企業諸多高頻的行政爭議博弈點進行關注和預警,能夠在與各級部門的行政博弈中做到“心中有底”,能夠直面各類具體行政行為時做到“心里不慌”

image.png

(二)對內——從“業財稅”立體角度評估企業“四大”領域數字化合規建設

數字化監管下,監管部門對企業的各類數據可做到精確了解,尤其是符合大數據風險模型的企業更是監管的重點對象。上述背景下企業應當對自身經營各項數據指標做到更加細致的了解,清楚企業存在的風險,構筑企業自身經營數字化模型。順應市場監管部門趨勢,對企業自身進行畫像與預判。

所謂“業財稅一體化”是指業務、財務、稅務一體化智能管理。將業務合規、稅務合規、財務合規融入納入企業經營的各個流程,實現企業的業務管理、稅務管理、資金管理、財務管理全面貫通,實現企業基于價值鏈的內外部信息互聯,提高效率,降低風險。

1.企業業務數字化合規管理

企業業務經營涉及市場準入、市場經營等諸多方面,涉及違法點眾多,諸如虛假宣傳、商業賄賂、混淆行為、有獎銷售、侵犯商業秘密、排他限制競爭、詆毀商譽、串通招投標、產品質量不符標準、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產品標識不符規定、采用格式條款排除消費者權利、免除自己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進行合同欺詐、發布虛假廣告、欺詐消費者等。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經營數據、對外宣傳、供應商業務往來、與經銷商合作寫作、對消費者權益維護等諸多方面已經暴露在監管之下。監管部門的數字化監管,往往能夠做到自動篩選出企業經營異常數據指標。除此之外,對于宣傳中各類材料,包括外包裝、標簽、傳統廣告、互聯網廣告(含電商店鋪詳情頁、官網、官微、官博、軟文廣告等)企業也需慎重。并且應該對銷售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制定日常行為規范,并保存相應記錄等方式表明企業本身不存在主觀惡意。對可能涉及的商業賄賂行為進行提示說明,減少或避免企業因商業賄賂被處罰的相關風險。

在應對監管部門執法檢查,企業應準備應急預案,一旦企業因可能存在的合規問題被行政執法機關約談,務必予以快速響應,給出應對措施,并出具針對性的抗辯意見,以減少甚至免于行政處罰。

面對上述內容繁多、體系龐大的經營合規各領域,必須借助數字化的力量,通過業務經營全流程數字化合規管理,才能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實現有效風險防控。

2.企業稅務數字化合規預警

銷售、財務、法務、管理層四者之間存在天然的隔閡。缺乏數字化管控的企業甚至遠遠不如政府部門了解企業自身狀況。對于企業來講,發票貫穿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不僅是企業加強日常開支審核的實質性要件、也是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的發展為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提供了條件,更有利于整合拓展稅收信息,實現“以數治稅”分類精準監管。

對可能存在的諸如虛開、虛售、成本轉移、管理類發票不當稅務籌劃應及時關注,預警,并對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對應進行風險評估意見并制定合規方案。稅務合規監管有收緊趨勢,且隨著金稅四期、智能稅務管理系統等數字化監管系統的推出,企業提前進行稅務管理,對潛在的稅務風險進行發現、預警,并給出解決方案尤為關鍵。除此以外,企業仍需采用定期溝通并對敏感事件予以預警,進行企業內部經營稅務合規動態跟蹤監控。

因此,建立數字化的發票管理合規體系對企業而言,顯得非常重要。通過海量、高頻、復雜的發票數字化管理,實現最小顆粒度的管控,能有效貫穿“業財稅”三個領域,彌合三者之間縫隙,目前“錦信一票通”在上述領域做了有效探索,并有了一些成功經驗,值得關注。

3. 企業財務數據化轉型管理

未來數字化、規范化將會是企業發展的一個趨勢。2020年3月30日,財政部、國家檔案局聯合制定發布了《關于規范電子會計憑證報銷入賬歸檔的通知》,其中就要求企業使用的會計核算系統能夠準確、完整、有效接收和讀取電子會計憑證及其元數據,能夠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完成會計核算業務,能夠按照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規定格式輸出電子會計憑證及其元數據,設定了經辦、審核、審批等必要的審簽程序,單位和個人在電子會計憑證報銷入賬歸檔中存在違反本通知規定行為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處理處罰。

在推進數字化合規方案實施過程中,數字化合規方案正在潛移默化地糾正中國企業合規觀念的偏差,重塑企業合規管理理念。企業通過擁有內部統一信息化管理系統,監控企業運營管理的全流程,及時保留各種有效證據,可以通過自動化電子流程及時保留相關的電子證據,并存儲在統一數字化平臺中,供相關部門在合規訴訟需要時隨時查詢提取。隨著數字化水平的加強,企業也將采用更加先進的AI算法,在做好實時監控和事后分析的同時,可以進一步做到對合規風險和義務的事前預測,進一步提升企業合規管理水平。

4.企業政策更新梳理數字化

企業管理涉及領域和環節眾多,相關法規準則繁雜,企業為確保眾多領域與環節的合法合規,應有專門人員及時梳理、跟進、報送涉及本行業尤其是營銷領域的政策梳理、法律法規更新、行業動態、處罰案例更新。結合銷售地區進行分類梳理,避免員工因為不了解相關政策變動而做出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

在政策更新數字化上,需要借助各類法律數據信息化數字化的平臺,通過推送、定制以及專項研究等方式及時更新政策儲備,實現法律、法規、各類政策、監管重熱點和典型案例等信息準確、及時和有效傳送。

總之,政府數字化監管倒逼企業必須進行內控流程合規管理體系搭建,企業應當探索盡量以較少成本構筑企業數字化自查自控模型,探索高效率工具使用,基于風險評估制定各種方案,開展持續的合規監控,從而實現“輕裝上陣”,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去迎接新經濟環境下的各類挑戰。


注釋

[1]《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七)改進提高監管技術和手段。強化數字化監管支撐,建立違法線索線上發現、流轉、調查處理等非接觸式監管機制,提升監測預警、線上執法、信息公示等監管能力,支持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數字化監管試點創新。加強和改進信用監管,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互聯網企業間加強對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相關信用評價互通、互聯、互認,推動平臺企業對網絡經營者違法行為實施聯防聯控。

[2] 《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正式上線 秦宜智 王文序出席啟動儀式》,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https://www.samr.gov.cn/xw/zj/201911/t20191106_308208.html。

[3] 《全國率先!浙江正式發布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4] 首頁 ?  政采公告 ? 中央公告 ? 公開招標公告

http://www.ccgp.gov.cn/cggg/zygg/gkzb/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