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壁壘嚴重阻礙國際貿易,WTO等國際組織致力于降低技術壁壘,但收效不大。RCEP也致力于降低技術壁壘,它成立時間不長,需要探索具體路徑。一些區域貿易組織,如歐盟和經合組織,有效的降低了技術壁壘,其中檢測結果互認是入門手段。
檢驗檢疫是進出口的程序之一,它不能像報關那樣,可以憑書面文件完成申請和批復,它以實物為基礎,動用技術手段,其復雜性高于單純的文件往來,需要耗費資源以及籌劃安排。比如農產品或微生物檢驗,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實驗,否則樣品報廢,檢測結果無意義;再比如建筑材料的力學實驗,要動用大設備,需要預約和排期。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檢測結果互認能省去很多麻煩。
1 兩種壁壘:
在國際貿易中各國都會保護本國產業,主要依靠兩大壁壘,關稅壁壘和技術壁壘,關稅壁壘就是征收關稅,技術壁壘就是設置比國際標準更高的國內標準。
1.1 趨勢:
因為關稅壁壘很明顯,而技術手段很隱蔽,所以從趨勢看,關稅壁壘的使用在降低,技術壁壘的使用在升高。下圖來自亞洲發展銀行,圖中顯示數據來源是“亞太經社會”(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黑色線條代表實施關稅措施,黃藍兩色的柱形代表技術措施,其中黃色的SPS是關于人和動植物健康的標準,藍色的TBT是關于其他技術標準。可見關稅措施呈下降趨勢,而技術措施呈上升趨勢。
1.2 對中國的重要性:此圖來自ERI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e for ASEAN and East Asia東盟和東亞經濟研究所),可見我國大量使用技術壁壘,且用量遠大于其他RCEP國家。另外,疫情期間WTO和WHO都呼吁降低農產品的技術標準,保障食物供應。由于農產品技術標準普遍過高,,降一點對食品安全影響不大,很多國家降了,我國沒降,可見我國很倚重對技術壁壘。
2 RCEP應對兩種壁壘
2.1 關稅壁壘:RCEP對關稅壁壘主要依靠現存的雙邊減稅安排,新達成的內容很少。減稅分為統一減讓和國別減讓,RCEP采用國別減讓,未來也不會改為統一減讓,未來的變化僅在于加快實現減稅目標,比如原先的計劃十年內將關稅從15%降到5%,縮短時間表后五年完成,不會有重大進展。
2.2 技術壁壘:RCEP在打破技術壁壘方面,可謂目標遠大,其第五章關于SPS和第六章關于TBT,均要求采用國際標準,限制成員國采取更高的標準,力圖消除技術壁壘,使其不妨礙貿易。為達成上述目標,設立了一系列制度,如互認、技術標準的信息交流、成員國可參加彼此的標準制訂等。
2.2.1 結構性缺陷:RCEP在打破技術壁壘方面有兩個結構性缺陷。1)RCEP協議規定,爭端解決機制不適用于技術標準爭議;2)RCEP未設立技術標準委員會,沒有專門機構操辦技術壁壘事務。與RCEP同時期成立的CPTPP就沒有這兩個結構性缺陷。另外從宏觀看,RCEP辦事效率不高,對于打破技術壁壘不能提供有效支持。下方圖表來自亞洲開發銀行,第(2)項是爭議解決的適用,第(7)項是技術標準委員會的設立
2.2.2 一般性不足:RCEP談判長達八年多,期間兩次錯過海關HS商品編碼升級。作為談判成果,RCEP協議冗長,用PDF文件打印有一萬八千多頁,相較之下CPTPP僅有六百多頁;部分內容(如RCEP投資協議)令人費解,充滿腳注和保留條款。根據上述情況可以看出,RCEP機構辦事效率不高,對于各種具體事務,恐怕難以有效支持。
3 RCEP與東盟
RCEP來自整合東盟與其他五國的合作,在此基礎上增添新的內容。在消除技術壁壘的路途上,必然會有有標準設定主導權問題,中國有中國標準2035計劃,日本也有相應計劃。另一個競爭者是歐盟,它一直輔助東盟協調各國標準。RCEP成立于2020年,至本文完稿已有三年,在統一技術標準方面沒有進展。與此對照,東盟卻一直有進展,每過兩三年就會達成一些新的標準互認。2023年8月第55屆東盟經濟部長會議在印尼召開,印尼經濟部長在簽署四份標準互認后表示“雖然我們東盟是RCEP的一部分,我們仍喜歡自己行動”。
4 作法:
消除技術壁壘大體上有兩個層次,高層次是區域內采用統一標準,目前世界上只有歐盟和澳新同盟;低層次是標準互認,即各國仍保有自己的標準,但認可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的標準,這是RCEP目前的目標。下文分析東盟和經合組織的具體做法。
4.1 東盟作法:
東盟為達到標準互認,1)有組織架構,其中”標準與質量咨詢委員會“是常設機構,下設三個直屬機構,負責三個方面的事務,各行業報上來的標準互認草案,由這三個工作組修訂完善并公布。各個行業成立有標準互認工作組,負責擬定本行業各個產品的標準互認。
2)有優先級,為了讓標準互認切實服務于經濟,東盟確定了12個優先行業,又確定了20種優先產品。
3)有行動綱要(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TUAL REOGNITION ARRANGEMENTS),根據這個標準互認綱要,東盟能有計劃地有把握地推出新的互認協議。下方圖片是該大綱的頁面。
4.2 經合組織作法:
經合組織OCED大部分成員國是發達國家,也有些成員國是發展中國家。經合組織有標準互認體系,該體系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1981年建立互認體系,公布各種測試大綱和實驗室監督程序。經合組織的標準互認體系只認數據不認結論,出口商持商品檢測合格的檢測報告到進口國該商品所在行業的批準機構,進口國不必認可檢測合格的結論,但必須承認檢測報告里的各種檢測數據,再根據檢測數據判斷是否符合本國質量標準要求。
2)1989年在互認體系中增加國家監督機構,確保實驗數據真實可靠,防止實驗數據造假。進口國的檢測數據判定機構,發現出口國檢測報告的數據可疑,可向進口國的國家監督機構反映,進口國的監督機構可聯系出口國的監督機構,要求查處相應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3)1997年建立機制,允許非經合組織國家加入經合組織國家的標準互認體系。這種加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單向認可,即申請國認可來自經合組織國家的實驗數據,但經合組織國家不必承認來自申請國的實驗數據;第二階段為雙向認可,即經合組織國家和申請國互相承認來自對方的實驗數據。經合組織標準互認體系具備了擴張性,目前有南非、印度等七個國家達到第二階段,獲得雙向認可資格。
5 討論:
5.1 快捷途徑:建立標準互認體系很不容易,東盟的標準互認體系已初具規模,RCEP的其他成員國可以加入該體系,這比建立全新的RCEP標準互認體系更快捷,但可能要付一些代價。
5.2 目前能做的:我國目前能做的是,進行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的文本比對。以食品衛生為例,比較中國的食品衛生法規和RCEP其他成員國的食品衛生法規;比較中國的食品衛生技術標準和RCEP其他成員國的食品衛生技術標準。
RCEP框架下打破技術壁壘,切實的遠期目標是標準互認,切實的近期目標是避免重復檢測,快捷途徑是RCEP成員國加入東盟的標準互認體系。為了上述目標,目前可以進行技術法規和標準的文本比對,將來會根據RCEP協議,各成員國間互查實驗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