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根據《上海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滬環氣候〔2022〕211號)有關要求,2023年9月28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制定了《上海市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上海碳普惠管理辦法》”)。2024年3月11日,為響應《上海碳普惠管理辦法》,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等六個碳普惠方法學,包含了公共出行、共享單車和純電車等應用場景。隨著全國碳市場的整體建設落地,地方碳普惠政策的推進無疑是對地方碳市場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也是對地方碳市場探索納入個人減排場景,拓寬完善消納渠道的一大舉措。結合最新發布的上海六大方法學和《上海碳普惠管理辦法》,我們就有關上海碳普惠市場的一些機制簡單分析如下:
一、碳普惠的定義
根據《上海碳普惠管理辦法》第二條的規定,碳普惠是一套激勵機制,這一機制將基于公布的方法學對各類主體的綠色生活生產方式進行商業激勵和政策支持。碳普惠是以“人人低碳,樂享普惠”為理念,針對個人低碳行為和中小型減排項目來實現價值的機制。
二、管理平臺及碳普惠賬戶
根據《上海碳普惠管理辦法》第九條的規定,主管部門將在“隨申辦”平臺數據的基礎上,建立專門的上海市碳普惠管理運營平臺(“碳普惠管理平臺”)。碳普惠管理平臺可以開設賬戶,并在賬戶內完成減排量、碳積分的簽發劃轉,并對方法學、減排項目和減排場景進行管理。
碳普惠的賬戶可以由各類主體開設,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司和個人等,方便各類主體參與碳普惠活動。
三、方法學
目前《上海碳普惠管理辦法》對方法學的分類有兩種,第一種分類分為減排項目方法學(目前僅發布了分布式光伏一種項目方法學)和減排場景方法學,第二種分類分為I類和II類方法學。減排量的產生將以方法學為計算的依據(可以本文第六部分為例),減排項目和減排場景方法學產生的減排量有不同的消納渠道。方法學可以由各類主體開發,提交給市減污降碳中心(市生態環境局下屬的事業單位),由市減污降碳中心審核后進行公布,并負責之后的修訂。
四、減排項目和減排場景管理
減排項目和減排場景由開發主體進行開發,減排項目由市減污降碳中心進行審核,減排場景還需要會同上海環交所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相關的項目和場景實施應當接入碳普惠管理平臺,并在平臺上進行定期的報告。市減污降碳中心和上海環交所會定期開展跟蹤評估,并決定發現問題的項目和場景的處罰或能否繼續實施。
《上海碳普惠管理辦法》重申了避免重復計算的基本原則,規定納入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市場配額管理范圍內的項目不得參與,申請主體應當不重復申請國內外的碳減排機制或參與綠色電力相關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上海發布的六項碳普惠方法學來看,除分布式光伏為項目類,其余五大方法學均為場景類方法學,且如共享單車、居民用電和公共交通等場景本身便高度依賴服務提供方(即減排場景申請主體)來提供相關信息,因此相關場景類碳普惠服務的具體落地將天然的帶有普惠性。
五、減排量及碳積分
I、II類方法學產生的減排量均可以用于自愿減排市場的交易、公益捐贈和生態賠償等場景,但是僅I類方法學產生的減排量可以用于參與上海碳市場配額交易和抵銷,具體的抵銷規則將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另行制定。
同時,為鼓勵個人參與碳普惠,《上海碳普惠管理辦法》也構建了碳積分的相關機制,將個人主體在參與碳普惠過程中的貢獻量化,作為兌換商品和服務的憑證。未來將搭建碳積分商城,豐富碳積分的消納方式,市減污降碳中心也將構建碳積分和減排量的轉化渠道。
六、現行碳普惠方法學
根據已經公布的六份方法學的內容,我們通過舉例方式計算了一些常見碳減排在一年內能夠產生的碳減排量,并以上海碳市場碳排放配額(SHEA)在2023年1-9月的均價人民幣60.82元/噸計算,以供參考。需要注意的是,II類方法學產生的減排量由于不可用于上海碳市場配額交易和抵銷,因此大概率會轉化為碳積分以進行商品和服務的兌換,價格僅能作為參考。
方法學 |
類別 |
假設條件 |
預估碳減排量 |
參考價值 |
光伏發電 |
I類 |
安裝的光伏發電面積為1MW,年發電量為約1,016,000度 |
426.72噸 |
約25,953元 |
地面公交 |
I類 |
以每周乘公交出行10次計算,以方法學內列示的單程平均乘距6.4km計算 |
219.64千克 |
約13元 |
軌道交通 |
I類 |
以每周乘地鐵出行10次計算,以平均乘距16.38km計算 |
826.20千克 |
約50元 |
共享單車 |
I類 |
以每周租賃自行車騎行10次,平均里程2km計算 |
98千克 |
約5.9元 |
居民低碳用電 |
II類 |
以每戶每年夏季開三個月空調、冬季開三個月空調,統一按25度,每天少開1小時,全部按高峰期算,按1.25匹的功率計算 |
94.5千克 |
約5.72元 |
電動汽車 |
II類 |
以每周乘坐純電動汽車12次,每次行駛距離10km,電動汽車整車整備質量中位數1540至1660kg為準計算 |
381.2千克 |
約23.19元 |
七、碳普惠展望
碳普惠制度作為個人減排場景的一個試點,其推行對于建立具有層次性的全國/地方碳市場具有極大的市場意義。相較于其他各地發布的碳普惠方法學來看,上海本次發布的六項碳普惠方法學有著明顯更廣和更大的社會覆蓋面,對多層次自愿減排市場體系,可持續發展的碳普惠體系和上下游碳普惠價值鏈的推動建設有著極大的示范意義,也進一步期待各減排項目/減排場景的具體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