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海打造國際貿易中心戰略要求及落實本市“十二·五”規劃的需要,為拓展律師國際貿易業務領域,提高律師辦理國際貿易法律業務的技能,市律協國際貿易與反傾銷業務研究委員會與律師學院會于3月9日至3月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聯合舉辦了“國際貿易律師實務”集中培訓班,受到了廣大律師的熱烈歡迎,240余名律師放棄雙休日休息參加了培訓。
本期培訓班針對國際商事仲裁、訴訟糾紛解決和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方面的律師實務,聘請本市仲裁機構、法院和商務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就相關問題進行專題輔導。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的黃文副秘書長給學員們講授了《國際經貿仲裁的新趨勢》。黃副秘書長根據近年來國際經濟貿易仲裁糾紛的處理經驗,歸納了糾紛發展的新動向和趨勢,主要包括:當事人更多引入了國際標準的合同文本和國際特殊行業協會的交易規則;約定適用外國法和國際公約的合同和糾紛呈增長的趨勢;中方當事人狀告境外當事人的比例反超;境外仲裁機構受理的涉及中國的糾紛增多等。黃副秘書長還分析了仲裁程序中證據規則和專家意見等問題。
上海仲裁委員會陸春瑋部長給學員們講授了《律師辦理仲裁案件應注意的問題》。陸部長介紹了中國仲裁機構受理案件的總體概況和上海仲裁委員會運行情況,分析了律師分別作為代理人和仲裁員參加仲裁的情況,并提出了律師參加仲裁時應當關注的事宜,如司法解釋在仲裁案件中的法律適用、不規范仲裁協議的效力問題、仲裁協議的繼承性、仲裁協議的法律適用、仲裁異議的提出時間和對象、仲裁員的選擇、如何進行仲裁請求和答辯等,并通過具體案例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詮釋。
資深仲裁員、復旦大學的陳治東教授給學員們講授了《國際貿易糾紛的法律適用》。陳教授主要分析了占世界貿易總額90%的近八十個國家參加《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在仲裁和司法法律適用的問題,分析了公約與中國合同法的主要差異,對于國際貿易中的支付問題也做了相關案例評析。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胡永慶庭長給學員們講授了《國際貿易糾紛審判實務》,對于本市法院受理的國際貿易案件類型和數量進行了分析,并就主管和管轄的具體問題如“不方便法院”等、仲裁協議的效力問題、證據的公證認證和翻譯、法律選擇、外國法的查明、CISG在審判中的適用、信用證的止付等進行了專題討論。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公平貿易處的申衛華處長結合上海市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規劃和《上海市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對上海市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涉及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闡明。申衛華處長講座中涉及的發展貿易型總部、中介機構與企業一起走出去、國際貿易市場體系建設、大宗商品市場、技術進出口市場、電子商務、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會展業發展、知識產權、產業預警等,都與上海律師的國際貿易法律市場有密切的關系。
在本次培訓班的最后環節,上海律協國際貿易與反傾銷業務研究委員會的主任趙平律師,副主任杜愛武律師、徐珊珊律師、李向農律師結合各自業務的實際情況,對律師發展國際貿易法律業務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國際貿易法律市場的開拓、律師的專業化、律師事務所的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并回答了在場律師提出的問題。
本期培訓班內容充實,契合律師需求,講課專家專業性強。課程設置上以國際貿易的爭議解決為主線,通過仲裁和審判兩個主題,結合國際貿易法律市場的開拓和專業律師的經驗,為律師辦好國際貿易法律業務、服務好客戶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建議。上海律師要抓住機遇,學好技能,提高素質,為上海建設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和為中國建成法治社會出力。
中國律師身份核驗登錄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