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下午,上海律協律師學院、知識產權業務研究委員會(以下簡稱“知產委”)聯合舉辦了“再看《反不正當競爭法》——解讀最高院司法解釋(2022)”專題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以線上方式舉行,邀請了知名學者、法官以及知產委委員在內的多位專家圍繞2022年3月20日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進行主題分享。上海律協知產委主任劉峰律師主持本次研討會。
首先,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委會委員、知識產權綜合審判二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錢光文以“反不正當競爭法若干條文的理解與適用”為主題進行發言。錢光文法官對司法解釋的多個條款進行了解讀,強調了反法第二條的適用不應泛化、明確了反法第一條“競爭關系”已不限于同業,并且指出該司法解釋的亮點之一是對“商業道德”和“有一定影響的標識”進行了界定。
隨后,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張偉君以“從司法解釋第一條看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為主題進行發言。張偉君教授從“專門法不予保護的,反法是否可能保護”“專門發可以保護的,反法是否可能保護”兩個問題引發思考,結合法理與案例予以分享。
上海律協知識產權業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傅鋼以“反法互聯網專條的司法適用探析”為主題進行發言。傅鋼律師介紹了互聯網專條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解讀了司法解釋對部分具體行為的細化問題,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司法展望。
上海律協知識產權業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沙海濤以“關于新反法司法解釋‘仿冒混淆’條款的若干思考”為主題進行發言。沙海濤律師從探究仿冒混淆條款中的“標識”、“有一定影響”的認定標準、“仿冒混淆”行為的判斷要件、“仿冒混淆”行為的責任認定四個方面進行了分享。
最后,上海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知識產權學院院長、知識產權應用研究中心主任袁真富以“銷售‘侵權產品’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為主題進行發言。袁真富院長圍繞被反法遺忘的“銷售”行為、銷售侵犯技術秘密產品的法律性質、銷售侵犯技術秘密產品的責任問題三個方面予以分享,并給出了結論與建議。
演講結束后,嘉賓們和與會聽眾進行了熱烈的探討。本次研討會歷時三個半小時,吸引了逾300人參與,有效促進了本市知識產權業務律師對該司法解釋的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