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海律協科創板業務研究委員會通過線上會議舉辦了“A股上市規劃與提前布局要點”專題講座。講座主講人為科創板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張蘭田律師,全市約200位律師聆聽了張蘭田律師的本次線上講座分享。
講座開始,張蘭田律師簡要介紹了講座的主要內容,接著以近期行業熱點問題——中央經濟會議“全面推廣注冊制”、聯想科創板“一日游”、螞蟻金服科創板上市被叫停三個案例引入。接著,張律師提出企業處于不同的時期,即報告期外項目和明年申報項目工作是存在區別的。如果三年后上市的話,企業家們要重點做好“科學決策、管理升級、二次曲線”三方面工作,而對于IPO專業律師則應該在四方面助力企業發展,一是IPO審核認可的盈利能力,二是更高標準的合規經營,三是科學的股權結構,四是有效的股權激勵。
其中,IPO盈利能力的判斷要有數量、質量、可持續、品味、可信五個標準。在數量方面,張律師以“2020年、2021年第一季度IPO被否案例報告的凈利潤”數據為考察對象,發現盈利少IPO失敗概率相對更大。質量方面,從某個被否決公司的上市問詢中,發行人被要求對相關盈利情況及合理性進行詳細論證可以看出,IPO盈利能力審查對“質量”十分重視。可持續、則品味主要體現在公司上市盈利要建立在尊重保護自然、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業的基礎上。可信則一方面體現在商業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在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比較中體現。
其次,根據張律師的介紹,合規問題常見的類型主要有資金流水、虛開增票、票據合規、稅務籌劃、行政處罰及供應商和客戶合規等。以醫藥行業為例,主要有核心技術來源與先進性、業務資質與勞務外包、商業賄賂等七大審核關注重點。如果從決定公司上市之初或者更早,公司就有意識地進行更高標準的合規經營,有利于減少IPO過程中的“坎坷”。
對于股權結構問題,張律師則從正反兩方面,既說明了目前我國還存在較多的最不科學的股權結構——自然人直接持股、關鍵的少數、小股東直接持股,又從高效決策、股東多樣、比例合理等十個方面詳細說明了優秀的股權結構所具有的特征。同時,張律師也給出了四條有關股權結構的建議,即——搭建科學股權結構、變動留痕、約定PE配合,提早穿透核查。
張律師還談到股權激勵的背后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股權激勵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小部分,管理的頂層設計是愿景、使命和價值觀,一步步分解到考核與激勵。股權激勵僅僅是管理中的一個手段,只有在企業在向上向好發展時,股權激勵才有價值。同時,股權激勵需要考慮的深層問題有很多,如獲得感、參與感、公平感等。
最后,張律師指出,只有我們專業律師與企業家共同努力,企業家從頂層設計出發改正影響盈利能力的各種問題,專業律師主動出擊引領行業性合規標準制定,同時輔助企業家制定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股權結構、真正發揮作用的股權激勵,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小的代價,實現企業順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