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研究 >> 專業委員會 >> 基金專業委員會 >> 專業論文

以“強力”手段破解征繳難題

    日期:2011-12-16     作者:李 磊

        社會保險是由國家法律規定,全體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必須參加的保險。這一本質屬性決定了社會保險兼具強制性和保險性于一身。這里的強制性一方面要求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必須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還要求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必須按照法定的繳費基數和費率繳費。
 我國對于社會保險費的征繳一直非常重視。早在1999年就以國務院行政法規的形式頒布了《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這個文件較為詳細的規定了社會保險參保登記、繳費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操作規則,并且明確了違反該規定的法律責任。2003年,為了進一步規范用人單位和個人的參保和繳費,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又頒布了《社會保險費稽核辦法》。該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將“稽核”作為對用人單位和個人是否依法參保繳費的調查處理方式,同時賦予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稽核的權力。這兩部法律文件為我國社會保險創設時期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規范用人單位和個人的參保繳費行為、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奠定了制度基礎,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隨著我國社會保險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保險覆蓋面越來越大,參保人數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爭議和糾紛也不斷增多,其中有關用人單位違規不參保,不繳社保費、少繳社保費引發的爭議占了較大的比重。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其實都源自于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嚴重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威脅基金的安全。這些問題的產生和蔓延,從立法層面看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缺乏發現機制。上述兩個文件主要從正面規定了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參保,按規定繳費等義務,但是卻缺乏對于用人單位不參保,不按規定繳費的發現機制。因為社保經辦機構人手有限,根本無力主動發現用人單位的違規現象。而《社會保險費稽核辦法》雖然規定了“舉報”這一手段,但實踐下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舉報信息來源少,畢竟很多人不敢得罪單位,缺乏舉報的勇氣;另一方面很多舉報信息也不夠準確,往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求證信息的準確性。因此,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工作亟需全面、權威的信息來源,從而建立起強大的對違法違規現象的發現機制。
 第二,缺乏強有力的征收手段。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征收手段,即使有發現機制,也無法確保將應繳而未繳的資金足額征收入庫。上述的兩個文件雖然都是關于征收的,但是對于具體的征收手段卻沒有規定。這一方面由于立法經驗不足,另一方面也由于立法權限的問題。由于社會保險費征繳涉及對公民財產的征收,因為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這一問題必須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因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和原勞動保障部的規章都在立法時有所顧忌。由于缺乏強力的征繳手段,欠費單位可以以各種理由拖欠,拒不支付欠費。
 此次《社會保險法》的制定過程中,充分吸取了過去立法的不足,充分考慮到了上述兩點,充分利用法律的效力層級,對社會保險費的征收增加了兩個強力的手段。
 第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拓寬了發現渠道。《社會保險法》第七章第五十七條除了重申《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中有關“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規定,還增加了一項新的措施,用以發現未按規定參保繳費的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各行政部門信息共享機制。
眾所周知,我國在政府組織形式上是一個統一有序的整體,但由于歷史等原因,各部門之間往往缺乏溝通,無法實現信息共享。這里面主要的原因在于每個部門往往將自己搜集并儲存的信息作為自己部門的“私有財產”加以看待,而不愿意與其他部門共享。社會保險的征繳工作,要求所有的用人單位必須在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但現實當中確有不少單位未按照此規定參保登記。而此次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則將信息共享上升為法定的義務,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民政部門和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及時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通報用人單位的成立、終止情況,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通報個人的出生、死亡以及戶口登記、遷移、注銷等情況。”其中用人單位成立、終止的信息可以使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時跟進,促使用人單位及時按規定參保繳費或者及時注銷參保賬戶。個人出生、死亡以及戶口登記遷移的信息則可使社保經辦機構及時掌握領取養老金的人的生存情況,從而保證養老金不被冒領。可以預見,這一共享機制的建立,必然大大提高社會保險基金征繳的效率,降低不繳、少繳的比例。
 第二,擴大了執行權限,強化征收手段。社會保險費征繳的對象是貨幣,但是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也導致了很多用人單位以沒有現金為由拖延付款或拒不付款。《社會保險法》實施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解決手段較為單一,一般采取將拒不付款或延期付款的單位信息轉移給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再由行政部門開具勞動保障行政處理決定書,要求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如果該單位仍然拖延或拒絕,則需要由行政機關將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由此一來,周期相對較長,程序較為繁瑣,如果中間遇到用人單位要求聽證等程序,則周期更長,不利于基金的安全和勞動者權益的保護。而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并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于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根據該條規定,有關行政部門獲得了直接的強制執行權。從而免去了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程序。這樣一來,既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又縮短了周期。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根據該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于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也就是賦予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實物征繳后變現的申請權。這樣大大豐富了征繳手段,使得很多以賬戶上沒有現金為理由的拖欠單位無法繼續拖欠下去。而且,此舉作用還在于對那些違規拖欠社保費的用人單位的震懾作用,使其明白無法再以“缺錢”為理由拖延付款。這樣就大大強化了社會保險費的征收力度。真正使社會保險費的征收上升到了與稅務征收同樣的層次。
 可以說,《社會保險法》第五十七、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為社會保險費的征收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但是在具體落實的時候,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及行政管理部門仍應當注意其中的一些法律問題,確保依法行政。尤其在落實第六十三條規定的征繳行為時,要注意具體的程序,特別是有關行政機關在行使強制執行權時,由于缺少了法院非訴審查的環節,其合法性如何保證,執行機關應當特別關注。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在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于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時,應當注意其前置條件“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也就是說,這種申請權力并非無限制的。另外還要注意“還款協議書”的制定以及使用等問題。只有完整的理解了這兩條的規定,并嚴格按照規定執行,才能使法律賦予的權力真正起到作用,也真正實現了依法征繳,依法行政。●

編者按:有些人認為,企業年金是企業的一種福利。其實,企業年金與企業福利有本質上的不同。福利是當期消費,企業年金是未來消費,企業年金的消費權利發生在退休之后;福利體現公平,企業年金體現效率;企業的福利項目一般與生活需求等物質條件直接相關,與人的地位、級別沒有關系,福利標準對事不對人,企業年金則不同,重點體現效率,企業經濟效益好壞、個人貢獻大小等,都可以導致企業年金水平不同;福利屬于再分配范疇,企業年金仍然屬于一次分配范疇。所以說企業年金是一種更好的福利計劃,它在提高員工福利的同時,為企業解決福利中的難題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真正起到了增加企業凝聚力、吸引力的作用。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