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的講話全面總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刻分析了當前疫情形勢和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提出了加強黨的領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為我們全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在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習總書記提出了八點要求:1.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2.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3.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4.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5.推動企業復工復產;6.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7.切實保障基本民生;8.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筆者在學習習總書記提出的八點要求中有以下體會。
1.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整合力量、全力抗擊疫情,這是很大的挑戰;在疫情形勢趨緩后,如何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這也是很大的挑戰。既不能對不同地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礙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又不能不當放松防控、導致前功盡棄。低風險地區要盡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符合條件的省份要適時下調響應級別并實行動態調整。
在前一階段,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全力防治,全國31個省市區先后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面打響了疫情防控的阻擊戰。經過艱苦努力,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當前,除了湖北等地區疫情仍然較為嚴重以外,其余地區包括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勢已經逐漸趨于穩定。因此,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我們需要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推動經濟社會的前行,而不是長時間的停擺。
在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中,筆者認為,在區分不同地區,降低響應等級,轉變防控工作方式的過程中,其核心要點有:如何建立積極有效、張弛有度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降低單方面要求群眾配合、限制其各類自由和權利訴求的消極行政模式,從而釋放出社會活力,為經濟發展提供空間。實際上,疫情不是某一個地區的疫情,因而在大規模封鎖管控面前,應當輕重得當,區別應對;疫情不是一時一刻的疫情,因而在長達數月的抗疫期間,應當嚴密根據防控形勢,及時動態調整防控中心和手段;疫情防控要保障的不僅僅是某一類的權利,因而政府應當在客觀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努力回應在不同階段提出的不同權利訴求;疫情更不僅僅只是人民群眾的疫情,而政府可以期待用“將病毒憋死在屋里”方式靜待病毒出現然后消失。
可喜的是,截至2月26日,全國已有14個省份調整了應急響應級別。山西、廣東、新疆、江蘇、四川、安徽、吉林,由一級調整為二級,甘肅、遼寧、貴州、云南、青海、廣西、內蒙古,由一級調整為三級。因此,隨著疫情總體態勢逐漸向好,更多的省市應當及時研判本區域的疫情形勢,盡快做到習總書記提出的“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的要求。
2.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充分釋放發展潛力和動能。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但我們應當增強信心、堅定信心,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在各地方盡快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的形式下,通過各項舉措充分釋放我國的發展潛力和動能。
把發展潛力和動能充分釋放出來,需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強化政策的支撐和引導作用。通過運用宏觀政策進行逆周期調節,能夠有效對沖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沖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從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從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到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中小微企業在抗疫中兼顧復工復產工作送來了“春風雨露”。根據筆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2月1日 財政部發布《關于支持金融強化服務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月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5部門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印發通知》;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的《關于疫情防控期間采取支持性兩部制電價政策 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的通知》(發改辦價格〔2020〕110號);2月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 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2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因此,中央及各地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聚焦突出問題、服務市場主體,為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
把發展潛力和動能充分釋放出來,需要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就業是“六穩”的基石。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針對部分企業缺工嚴重、穩崗壓力大和重點群體就業難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類幫扶,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更好滿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費需求。要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把發展潛力和動能充分釋放出來,需要深化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要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穩定國際市場份額。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的外貿政策工具,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3.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疫情防控關系到全國人民的健康、幸福、安寧,民生保障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全國人民的衣食住行,兩者不可偏廢其一,偏廢了其中一個,則民不聊生。因此,保障基本民生就要注重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主副食品供應;就要密切關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影響,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就要保持疫情期間基本民生服務不斷檔,鼓勵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有序恢復營業;就要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此外,各地方需要對患者特別是有親人罹難的家庭要重點照顧,安排好基本生活;對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要加強走訪探視和必要幫助,防止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要統籌做好其他疾病患者醫療救治工作,做到急重癥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藥有供應、一般患者就醫有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23日的重要講話,內涵豐富,發人深省。我們應當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勇當先鋒,敢打頭陣,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在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的情形下,盡快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