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研究 >> 研究成果

“并購中的規范研究方法”講座綜述

    日期:2021-11-09     作者:并購重組業務研究委員會

       2021年5月21日,上海律協并購重組業務研究委員會在上海德禾翰通律師事務所舉辦“圖解并購”系列活動之并購中的規范研究方法講座。講座以線下分享、線上直播的形式展開。

上海律協并購重組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鄧學敏律師,結合其十多年的并購執業經驗,分享了其“圖解并購”系列成果,與會嘉賓也結合各自執業經驗深入交流、共同探討,以期運用合理、成熟的規范研究方法,快速、高效解決并購交易中出現的具體問題。

 

一、關于圖解并購

“圖解并購”實際上是關于并購律師實務方法的總結,是并購業務操作方法的一張多維度的思維導圖。簡單來說,可以用三句話總結:(1)并購律師實務方法總結;(2)一系列方法的體系化總結;(3)并購業務操作方法的思維導圖。

鄧學敏律師總結的“圖解并購”的主干脈絡如下圖所示:

圖片1.png

二、并購方法的基本架構  

鄧學敏律師首先就“并購方法基本架構”進行了闡釋。他指出,行業研究、規范研究、問題研究一脈相承,在法律工作領域,好的方法往往成為專業與非專業的分水嶺,同時也是一個需不斷更新的閉環體系。對于律師工作而言,良好的工作方法有利于實現法律服務的高效、審慎和迭代進化。而協作的方法,不僅包括團隊內部扁平結構的分工與運作,探索外部合作機制,獲取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也是開展行研的應有之義。提及執行的方法,可能是律師最熟悉的一個領域,但也是亟待做體系化總結的一個領域,包括盡職調查、設計交易結構、文件草擬、交割等等。在工作中,投后管理、文件歸檔看似是后端收尾的細節工作,但如何通過相應的整理改進、復盤機制,實現方法論的螺旋式上升,也是行業研究的關鍵一環。同時,鄧律師表示,“圖解并購”的梳理是基于團隊過往的經驗總結,未來還需在并購領域持續深耕,所以得出的成果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局限性,希望與律界同仁一起探究改良的途徑。究其本質,“圖解并購”的初衷就是為了使工作方法有形化,內控管理科學化,實現法律服務團隊的專業內生化發展。

三、并購中規范研究方法

并購中的規范研究具體分為三個方面。

圖片2.png

第一,規范的類型。即如何認識規范,認識何規范。

第二,規范的來源。并購律師為服務客戶橫向的、綜合的行業并購需求,需要認知不同的行業和領域的規范。

第三,規范的研究。并購項目一般時間表較緊,規范研究不能“小火慢燉”地進行,需要律師在短時間內收集盡量全面的規范、做盡量深入的研究。

還需注意,規范研究需要與解決并購中的具體問題相結合,具有鮮明的涵攝導向,規范研究的目的并非是規范本身,而是為了解決并購交易中的具體問題。

(一)并購中為什么要重視規范研究

首先,規范研究是行業研究的延續。上一講將行業研究方法作為系列的開篇,是因為行業研究屬于并購中舉足輕重的一環,貫穿于每個并購項目的始終。同時,并購的投行業務屬性又決定了并購律師執業過程中,時常需要面臨不同行業環境與知識帶來的多重挑戰,針對行業展開規范研究則屬于深入項目的正式開端。

其次,規范研究具有涵攝導向。從法律的三段論角度而言,規范研究是建立大前提的過程;盡調則是發現小前提的過程,著重于企業的事實情況、具體問題。以并購支付機構項目為例,若支付機構在商戶審查過程中違反規范,使得大量的不符合準入要求的商戶進入了支付機構的業務體系,這可能會產生哪些方面的風險?除監管處罰風險外,是否可能有其他風險?若沒有規范研究作為大前提,便不知公司具體情形觸及哪些規范。這也要求做規范研究時要有鮮明的涵攝導向,將事實涵攝于法律規范并推導結論。

(二)規范的類型

規范的類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即業務規范及問題規范。

圖片3.png

1、業務規范

業務規范是涉及目標公司經營與業務的整體性規范,主要規范都圍繞著目標公司的特殊性展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維度。

1)行業規范

行業規范,即目標公司所處的行業規范。經營規范與主體規范,一般體現為直接規范。以并購支付機構項目為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2)經營規范

經營規范,即與公司行為相關的經營規范。以并購航空公司項目為例,如《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規定》《中國民用航空國內航線經營許可規定》《民用航空國內運輸市場價格行為規則》等。

3)主體規范

主體規范,一般體現為直接規范。以并購支付機構項目為例,如《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和現在備受關注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關系到該目標公司業務的根本屬性和許多行為的主體適格性。

上述分類是從三個宏觀的維度進行,同時也可從微觀層面進行探討。以《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為例,條例之中可見涉及經營行為的經營規范,和直接規制非銀行支付機構主體的主體規范。

為什么要對規范做這樣繁雜的分類?是希望并購律師在做規范研究之前,應當首先在腦中建立一個整體的思路,則在研究之時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

2、問題規范

問題規范是在并購盡調、交易結構設計、交割、投后管理等過程中,遇到具體問題所涉及的相關規范,該規范不僅限于目標公司的行業與業務,主要圍繞著分析解決具體問題展開,具有一般性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兩個維度。

1)評價性規范,即如何分析和評價公司存在的問題。

2)建議性規范,指向如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有何依據。

在盡調報告中,我們一般將這兩個部分表述為“本所律師認為”及“本所律師建議”。

以并購支付機構項目為例,若支付機構未嚴格履行特約商戶管理制度,對準入商戶審查不嚴格、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我們首先應當分析和評價該行為:該行為可能違反《反洗錢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觸犯行政責任,監管部門將責令其限期改正/罰款/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該行為還可能違反《刑法》,觸犯刑事責任,可能被認定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非法經營罪/洗錢罪等。

其次,在分析和評價行為及規范后,并購律師應當以推進交易為目的解決問題。針對上述行為,我們將依據《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有關工作的通知》《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等規范,要求公司依法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該類規范依據即為建議性規范。

圖片4.png

(三)規范的來源

規范來源的問題是規范研究的大前提,鄧律師指出應當依據充分、可靠的規范來源建立規范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規范的收集、檢索及匯編。

圖片5.png

1、 規范的收集

鄧律師將規范的收集方式及相應優缺點總結如下,希望各位同行對此加以補充。

1)目標公司提供

優點:使得律師對其行業、業務涉及的規范進行快速地、有針對性的了解。

缺點:有賴于目標公司的實際情況,僅可作為參考,仍需對全面性、時效性、準確性等做進一步的核查。

2)行業研究梳理

(在第一講的行業研究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規范線索,如IPO、新三板披露資料等)。

優點:基本可以覆蓋主要的業務規范,且相對準確。

缺點:需對全面性及體系性做進一步核查與梳理。

3)主管部門公告

如行業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等相關機構的網上公開規范信息等。

優點:準確性、體系性較強。

缺點:可能僅集中在該主管部門的層級與范圍,對于涉及多部門管理的行業或公司,該部門規范之外的其他位階的規范涵蓋有限。

4)案例與關鍵詞檢索

優點:準確性、全面性(數據庫范圍內)強,屬于在規范研究中必須使用的規范收集方法。

缺點:需剔除大量無效信息,準確性有賴于檢索關鍵詞選擇的準確性。

2、規范的檢索

檢索工具的選擇方面,可適用威科先行、北大法寶等數據庫進行規范檢索,為了防止過分依賴數據庫而導致的信息不完備情況,可針對性地對于會議紀要、地方規范性文件等文件,通過相關渠道補充查詢。

3、規范的匯編

規范匯編有以下三項重點。1)注重體例,即按照類型、層級、重要性進行匯編。2)必須批注,即“無批注不匯編”,有利于完成個人的強化記憶和將規范重點與團隊進行高效的共享。3)匯編案例,即以案例作為規范的實踐。

(四)規范的研究

在規范的研究過程中,應當注重以下三點:

圖片6.png

1、合規標準

注重目標公司合規標準,即以宏觀視角關注目標公司所在行業的整體合規事項,如資質與準入、監管要求、治理規范、違規后果等。如酒店行業的特許經營許可證、支付行業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國企的特殊審批程序等。

2、特殊性

注重目標公司行為適用規范的特殊性,即以微觀視角關注目標公司本身的特殊性問題,如業務、主體、資產、股權與公司治理等。以支付公司為例,除支付結算業務外,若其從事基金業務,需研究基金銷售、宣傳相關規范;若公司股權上存在特殊權利安排,需特別關注公司股權轉讓及收購是否適用特殊規范等。

3、涵攝導向

將事實涵攝于法律規范并推導結論,即明確規范研究的目的不是規范本身,而是解決交易中的問題。具體如下:

1)規范研究實質是確定大前提的過程,目的是使大前提盡量準確。

2)盡職調查的實質則是對小前提的確認,目的是在繁雜凌亂的事實中,進行甄別、整理,確定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

3)規范研究中的涵攝過程,是將經過盡調篩選和甄別后的事實(小前提)涵攝于規范的構成要件(大前提)之下,從而推導出相關法律結論,認識和解決具體的問題。當時這是一個將事實與規范相對應的來回穿梭的過程。

4)最終的結論指向的是對并購具體問題的解決:如對盡調發現的事實的認識與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交易風險提示、交易結構設計、有效的投后管理等。

以并購支付機構項目為例,該項目的核心要點為支付機構能否成功辦理《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首先,我們需要通過規范研究確定大前提,即《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條件。其次,通過盡調了解小前提,即目標公司是否存在不予續展的情形。若目標公司存在影響牌照續展的情形,我們并非對規范做機械性的“全有或全無”理解,斷然發表否定性意見,而是結合與目標公司進行溝通、檢索和研究相關案例、了解監管態度等方式發表綜合的結論性意見。


供稿:上海律協并購重組業務研究委員會

執筆:潘蓬蓬 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