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醫藥企業的主要稅務問題是醫藥流通領域的各類涉稅問題,當前藥品流通環節管控沒有改變既有利益分配模式,醫藥企業通過賬外經營隱瞞銷售收入、虛增成本費用來套取利潤,或者通過虛開或取得虛開增值稅發票套取利潤,引發各類合規風險。
“以數治稅”大背景下,稅務部門通過“金稅四期”能夠及時發現違法醫藥企業、分析疑點線索、研判違法態勢,稅務機關能夠徹底打破信息壁壘,稽查范圍更廣更深。多個典型案件曝光證明,醫藥企業必須加強稅務合規建設,才能迎接“以數治稅”的監管挑戰。
一、強化外部供應商管理,落實主體合規預警
強化外部供應商的管理必須擺在重要位置。一要保留好上述企業提供服務的支撐性證據,尤其是服務合同,梳理主要合同條款,檢查服務的實施及款項結算情況。規范合同內容,明確咨詢服務費與銷售傭金的界定,合法進行稅務處理;二要求上述公司定期報告,針對業務往來費用確保真實,能夠提供完整證據鏈用于備查,不存在虛開等稅務違法行為;三是強化對上述企業的資質管理和能力評價,系統評估其經營能力,包括其雇員信息、經營場所、經營規模、信用記錄等,要以符合“經營實質”的標準定期評估其經營能力是否符合當前的服務能力。
落實主體合規預警,核心是能夠對外部供應商進行動態風險預警。數字化工具(如錦信一票通:https://www.jinxin01.com/)能實現發票與供應商信用的多頻、高效的合規流轉。從供應商基本狀態、供應商負面風險、供應商經營異常信息、供應商股東核查,供應商存續狀態及刑事風險等多維度為企業提前洞悉供應商的全方位風險提供了評估和風險預警解決方案。在上下游企業因為經營狀態變化(如走逃失聯、經營異常、吊銷營業執照、涉嫌稅務違法虛開發票等)開具發票被認定為風險發票時,及時采取財務進項轉出等措施避免企業風險。
二、強化進項發票風險管理,落實成本精細化管理
進項發票的合規管理必須擺在醫藥企業財稅合規的核心位置,進項發票風險是醫藥企業最大的稅務風險。進項發票是企業經營的“紅細胞”,也是“以數治稅”稅務監管的重要觸角。通過數字化工具特有的風險規則庫、外部風險數據庫,利用大數據風險規則引擎,結合當前的稅務監管重熱點,對涉及進項發票中750個貨物或應稅勞務、服務名稱簡稱,4485個商品明細進行精細化管理,重構各類成本的數據底層邏輯,對各類發票進行“高”“中”“低”風險評估,幫助醫藥企業提前預警虛開風險,大幅降低虛受風險,減少單位犯罪的主觀故意,為有效應對和查處虛開虛受發票等稅務重點違法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落實成本精細化管理。進項發票大數據精細化管理后,能夠360°全景了解企業內部財稅動態,厘清各類稅種的納稅義務及合規風險,實現動態管理業務成本。一是通過發票查重,避免資金風險;通過分類管理發票,杜絕不合理和不合規的發票類目,緩解財務部門的執行壓力;對發票重點類目控制,優化財務管理,實現動態預決算管理,提升公司的數據化財稅管理水平。
三、強化企業綜合信用管理,落實財稅數字化建設
強化企業綜合信用管理,對“歷史財稅”問題進行有效切割,才能“輕裝上陣”。稅務大數據監管的核心邏輯就是對醫藥企業存在的高頻稅務、市場監管違法行為、企業內部違規行為需要進行畫像建模,最終落實成為各項風控指標。醫藥企業必須擺脫“僥幸心理”,一是企業要做好對歷史發票的系統巡查,對“以三年為一周期”的經營數據動態管理,涉票業務要系統保留各類證據,能夠滿足監管部門檢查要求,確保證據鏈的完整性,實現歷史發票的追溯管理。二是必須依靠外部專業和數據服務,盡可能地實現企業與政府間信息的“相對”對稱,從執法邏輯倒推合規路徑,實現與監管邏輯同步。
落實財稅數字化建設,醫藥企業在財稅合規領域需要有前瞻性和實操性。要建立基于數字化基礎上企業經營的精準管控與預決算制度,要長遠和辨證看待財稅合規體系的建立,才能在應對稅務局的稽查時更加從容,更有利于獲得良好的信用等級,從而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