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日,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編制的《加油站作業安全規范》(AQ 3010-2007,以下簡稱“老標準”)開始實施,該標準對預防和減少加油站作業事故起到了積極作用。
近15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和加油站數量的同步大幅度增長、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以及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老標準的部分要求已經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對老標準進行必要的修改,以便更好的平衡安全與發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022年應急管理部發布的《加油站作業安全規范》(AQ 3010-2022,以下簡稱“新標準”)已于2023年4月1日開始實施。本文將就新標準的主要變化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簡要分析,歡迎讀者一起參加討論。
一、 此“加油站”非彼“加油站”。
老標準規定僅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運輸工具加油站”。新標準的適用范圍包括“加油加氣或加氫合建站中涉及加油的作業”。老標準所指的“加油站”即我們常見的加汽油或加柴油的場所,此類場所目前除了加油外,鮮有包括加天然氣或加氫氣的。而近年來,新建的加天然氣站和加氫站,也鮮有包括加油的。因此,加油站和加氣站或加氫站彼此之間基本上都是獨立運行。
在我國,道路交通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10%。為實現“3060”雙碳目標,減少道路運輸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國家及各地方已經陸續出臺很多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包括增加加氫站的數量等。
為節約土地資源(部分城區,可以建設加油站的區域及其有限),減少管理成本,增加經濟效益,擴大加氫和加天然氣車輛的普及,在現有的加油站、加氣站或加氫站的基礎上,混合加注其它燃料,根據《汽車加油加氣加氫站技術標準》(GB50156-2021)的規定,落實好安全措施,可以快速的地增加天然氣和氫氣的加注站點,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既非常有必要的,也非常可行。
因此,未來的“加油站”,不僅僅只加油,還包括加天然氣和氫氣。
二、 加油作業區加裝可燃氣體聲光報警裝置,可以使用手機移動支付
加油站內的醒目位置都有張貼“禁止使用手機”的標志。因此,絕大多數駕駛員都知道加油站不允許使用手機,各類媒體也是這么在宣傳。一般公眾的印象,是如果在加油站使用手機,可能會發生爆炸事故。但實踐中,當前在加油站使用手機支付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關于上述的風險,筆者查閱了相關的資料。一般認為,“手機撥打電話的時候,會產生射頻電流,容易產生射頻火花,有可能引燃油氣與空氣的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氣體。”
但筆者在百度以 “手機 爆炸”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僅檢索到2009年11月在巴西發生的一起加油站爆炸事故,直接原因是接打電話。另外還檢索到2018年7月媒體報道的河南濮陽縣的加油站使用手機掃碼支付發生的爆炸事故,經查證后此消息為謠言,真實原因是天然氣管道維修過程中發生爆炸。除此之外,未見其它類似事故案例。
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爆炸的發生,需要同時滿足點火源和爆炸性氣體。禁止使用手機可以控制點火源。但若將爆炸性氣體控制住,即現場氣體濃度低于爆炸下限,也可以有效避免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當前,我國的加油機均配置了油氣回收系統。同時,根據新標準的要求,在加油作業區加裝可燃氣體聲光報警裝置,也起到很好的預警作用。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的國家,單純的禁止在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機支付,一方面會給公眾出行造成很大困難;另一方面,現實情況是禁止不了。
“堵”不如“疏”。新標準對于移動支付的放開,不是簡單的放松,而是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采用了新的技術,有效管控風險。
三、 取消禁止顧客自行加油的規定,允許自助加油
老標準明確規定 “6.2.2 加油作業應由加油員操作,不得由顧客自行處置。”筆者查閱相關資料顯示,有此規定的原因是加油作業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油料“濺出”和“溢出”,有火災爆炸的風險。而現場加油員經過專業培訓,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油料“濺出”和“溢出”的發生,還可以在發生后,及時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
當前,駕駛員們經常在加油站里看到加油員們來回穿梭,有時車輛停好后,需要等待加油員來加油,節假日等待的時間可能會更長,這給公眾的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加油機的相關標準進行了必要的更新,例如《燃油加油站防爆安全技術》(GBT 22380.1~3)、《機動車燃油加油機》(GBT 9081-2008)等;加油機的本質安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加油機的顯示功能也非常完善。若按照新標準的要求,配置好急切斷系統、靜電消除器的安全設備設施,即使一般駕駛員自助加油,風險也完全可控。
實踐中,部分加油站幾年前就已經布設了自助加油。為此,筆者在網絡上檢索了自助加油的相關事故案例,未發現因自助加油而引起火災爆炸的事故。為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自助加油的風險相對較低,也將會越來越廣泛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四、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公眾需求的變化,新標準的發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也必將進一步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給公眾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